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十章剖析
第十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有赖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经济增长的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三者的合理化与最佳选择。经济增长以及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一)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和。所不同的是两者是按不同的统计原则来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只包含本国居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全部成果,而不问其居住在何处,这是所谓的国民原则。国内生产总值则是按所谓的国土原则计算的,只包含在本国领土上的经济活动成果,而不论其经济活动参与者是否是本国居民。其二者的关系可以下式表示: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之和或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1.国民生产总值(GrossofNationalProduction-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它实际上等于最终产品和劳务在各个生产环节中所创造的价值之和,其中没有重复计算部分,因而克服了上述三个指标的所有局限,能够全面和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及经济总实力。但这一指标也有一些缺陷,如它把公共部门人员的工资及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行业的收入也计算其中,因此范围过宽。2.国内生产总值(GrossofDemoticProduction-GDP),考虑到对外交往因素后提出的一个指标。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其中既包括本国公民所生产的,也包括外国公民即外商所生产的。(二)衡量经济增长的GNP或GDP指标及其缺陷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通常是以实际GNP(或GDP)的增长率来表示的。实际GNP或GDP是用当期的GNP或GDP除以价格平减指数而获得的,用当期的实际GNP或GDP减去前期的实际GNP或GDP,得到一个实际国民产品的增量,再把它除以前期的GNP或GDP,即得到实际增长率。这个GNP或GDP的增长率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率指标。1.每个国家都有一些产品和服务是不经过市场交换的,而这些产品和服务也是国民总产品的一部分,但并没有包括在GNP(或GDP)中。因此,按市场价值加总的GNP(或GDP)数字无疑低估了一国实际的国民总产品。2.在任何一个国家,“地下经济”(undergroundeconomy)都是存在的。从事地下经济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逃税,有些是为了逃避国家有关法律的制裁。由于地下经济都是非法的,交易收入不报告,因而无法统计在GNP(或GDP)中。所以,由于地下经济的存在,使得GNP(或GDP)比实际国民产品小。3.GNP(或GDP)并没有扣除自然资源(如水、土壤、森林、空气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存量)的耗竭和环境污染所引起的人类福利的损失和为防治污染而投入的成本。为了弥补这个缺陷,联合国统计局和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已尝试性地设计了新的国民账户和国民财富核算体系,把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恶化因素考虑进去了。这个新体系从GNP(或GDP)增长率中扣除掉环境保护支出,再扣除掉自然资源的耗竭成本和环境恶化成本,最后得出的实际GNP(或GDP)比通常计算的GNP(或GDP)要小,实际的GNP(或GDP)增长率比通常计算出来的要低。4.当把GNP(或GDP)进行国际比较时,必须把不同的货币转换成一个共同的货币,用这种方法来比较各国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很不准确的。二、经济增长的要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资源的投入数量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影响资源投入数量和资源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由此,一般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土地等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另一类则主要是指技术和制度。我们也可以把第一类称为直接因素,把第二类称为间接因素。(一)直接因素1.土地等自然资源威廉·配第有一句名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在土地上进行,没有土地,便不可能有经济活动。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大量土地,它是一种典型的土地密集型产业。而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主要是由农业等第一产业组成,因此,土地数量多寡及质量好坏便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资本资本有三种形式: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这里的物质资本,即以厂房、机器设备、存货、交通运输设施等物质形式存在,并且是通过物质投资所形成的物质生产要素。在西方经济学中,特别重视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把资本积累量的大小看作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因素。3.劳动力劳动力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的、重要的作用。劳动力人口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决定了一个社会潜在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劳动力是借助于劳动者的形式而存在,具体表现为人口数量的多寡。人口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人是生产者,没有人口,便不可能有经济活动。但是在产业革命以后,物质资本重要性上升,劳动者必须和物质资本相结合,才能够发挥作用,因此,客观上要求人口增长同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数量相适应。如果人口数量超过经济增长需要,则劳动人口就由资源变为包袱。另一方面,人是消费者,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因此,每一时期的人口数量必须同当时的经济活动所能提供的生活资料相协调。(二)间接因素通常,一国经济增长既受常规生产要素的制约,也取决于经济增长的制度环境,如明确的产权制度、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推动经济增长都具有正面影响。间接因素是指那些既影响资源的数量也影响资源的使用效率的各种因素。在间接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两类:一是技术,二是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经济发展的根源在于二者的相互作用。技术直接影响着资源使用效率,技术进步还提高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因此,全部经济增长,包括那些由资本积累直接组成的经济增长,都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结构变迁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资源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无疑会使总体经济的增长加快。三、经济增长的阶段1960年,罗斯托出版了《经济增长的极限》一书。通过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英、美经济增长历史的考察,罗斯托认为,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过渡可以用所有国家都必须经过的一系列步骤或阶段来说明。他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社会。其特征是: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大部分资源用于农业生产,消费水平很低。实行等级制,社会阶层结构有一些变动余地,但是很小,家族和民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可以达到的生产水平有其最高限度,经济增长极其缓慢。第二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的阶段。这是指从“传统社会”向“成熟阶段”演变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社会信念、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起飞”的条件逐渐成熟。所谓“起飞”就是指从“传统社会”到现代工业高度发达的社会的一个突破,它要求必须有一部分人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发明创造,以便降低生产成本;一部分人愿意冒风险,把不断出现的发明创造用于生产资本设备;另一部分人愿意冒更大的风险,提供借贷资本,供应企业资金;还有一部分人担任企业管理工作;广大人民则必须“懂得怎样进行这种经济制度”,“把个人局限在庞大而有纪律的组织之中,派给他担任一些狭窄而重复的专门化工作”。在这个阶段,为了给现代工业结构准备一个有效的基础,农业部门和社会基础资本部门必须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为此政府必须实行适当的政策。第三阶段,“起飞”阶段。就是实现“突破”的阶段,突破经济的传统停滞状态,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的剧烈变革,开始工业化,由过去那种基本上没有经济增长的状态进入到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按照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一个国家从不发达转向发达的转折点是“起飞”。“起飞”是罗斯托理论的核心概念,它相当于一国工业化的初期,虽然只有短短的20~30年,但却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历史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大扩张,开始工业化,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方法发生剧烈变革,经济增长速度跃上一个新台阶。罗斯托认为,一国经济要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生产性投资率大幅度提高。经济起飞要以充足的资本积累作为物质基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是资本形成不足。罗斯托接受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思想,认为提高投资率是促进资本形成的必要条件。罗斯托指出,如果资本和生产量的比率大致为3比1,投资率达到国民收入的10%,经济增长率就会达到3.3%,将超过任何可能的人口增长速度,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生产量就会有经常的提高。罗斯托认为,增加积累可以有多种途径,如政府通过征税或通货膨胀来强制储蓄,或者通过银行组织和资本市场的扩大来增加私人储蓄,或者依靠出口部门发展和外国资本输入来开辟资本的国外来源。第二,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主导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其本身有较高的增长率,还能带动其他部门的增长,同时又能赚取外汇,以便引进技术、购买外国产品和偿还外债。主导部门的迅速发展对于保持经济的全面进步起到了重要的直接和间接作用。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演变的。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经济增长阶段的部分技术基础就在于主导部门的更替。从历史上看,起飞准备阶段的主导部门主要是饮食、烟草、水泥等工业部门;起飞阶段的主导部门主要是纺织工业、铁路等;成熟阶段的主导部门主要是重型工业和制造业;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的主导部门是汽车工业;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主导部门主要是服务业。但是,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对主导部门的选择应从本国国情出发。第三,要有一个政治、社会制度结构,为“起飞”提供保证,并使现代部门的增长扩散到整个经济。例如,要建立使私有财产有保障的制度,更准确地说是私有制及相应的规则,资本所有者才愿意投资;要建立专利制度,才能鼓励科技发明,促进新技术的不断发现和传播,为经济增长奠定有效的基础;要有政府机构进行一系列大规模社会投资,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等,这些投资的回收期长、投资量大,不能直接得到利润,因而私人资本不能或不愿意经营。制度条件的创造也要因各国的具体情况而定。罗斯托认为,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一国经济就可以实现“起飞”,并在恰当的努力下进入“自动持续增长”。第四阶段,成熟阶段。起飞阶段之后约60年,正常成长着的经济力图把现代技术推广到它的经济活动的全部领域中去,国民收入大约有10%~20%经常作投资之用。工业趋向多样化,新的主导部门逐渐成长起来,代替起飞阶段的旧的主导部门。成熟阶段是一个社会已经把现代技术有效地应用到它的大部分资源的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装备,生产不断提高,收入不断增加,社会随之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五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社会的主要注意力从供应转到需求,从生产问题转到消费问题和最广义的福利问题。主导部门转到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方面,社会不再认为进一步推广技术是一个比一切都重要的目标。到了这个阶段以后,社会有三个可能的发展方向:一是国家追求在国外的势力和影响;二是福利国家,即用国家的力量来实现私人的和社会的目标;三是提高消费水平,使之越出衣食住的基本需要的范围。1971年,罗斯托在《政治与增长阶段》一书中又加进了第六个阶段,即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第二节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受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状况、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化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在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对经济增长方式给予了高度重视,也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期突破经济增长的瓶颈,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第十章剖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5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