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1
井冈山红都瑞金会宁会师楼遵义会议旧址南昌起义纪念碑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课标要求:了解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体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巨、曲折。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革命圣地,红色之旅南昌起义纪念碑七绝南昌起义第一枪,夺取政权靠武装。不负八一英血碧,军旗升起共和扬。一、南昌起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成果反馈,夯实基础材料一:教材P70历史纵横材料二:1997年,江泽民同志为纪念南昌起义70周年亲笔题写了“军旗升起的地方”。结合材料及教材知识回答:1、中共发动南昌起义的原因?2、南昌为什么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井冈山二、井冈星火——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1、“八七会议”(时间、地点、内容、意义)2、秋收起义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成果反馈,夯实基础思考:为得到农民的支持、巩固红色政权,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打土壕,分田地——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实践中井冈山斗争经验理论提升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在毛泽东领导者下中共从实践和理论上找到新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思考: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哪种道路更适合当时的中国?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合作探究,能力提升(见教学案)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启示:革命道路的选择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革命道路的探索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共在具体实践中是如何贯彻这一思想的?中共的领导(前提)武装斗争(军事保证)土地革命(核心)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记忆方法:一个“前提”,三“结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都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果反馈,夯实基础三次反“围剿”胜利的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三、瑞金民主政府阅读P71资料回放,思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性质?中共领导的工农群众的民主政府国共两党政权对峙局面形成—(红都)南京国民政府(南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瑞金)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工农民主政府国共两党政权对峙局面形成遵义会议旧址四、长征与遵义会议成果反馈,夯实基础思考:•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内容:•意义:•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纠正、肯定、选举、取消结束;事实上确立;转折点会宁会师楼五、会宁会师成果反馈,夯实基础请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归纳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会宁会师毛泽东《七律·长征》《长征》之歌直观的再现了伟大而艰苦的长征,那么革命先辈的哪些精神让你感动和振奋呢?在今天我们自己的生活实际中应该如何继承、发扬这种精神呢?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团结互助……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革命圣地,红色之旅课堂小结1、南昌起义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国共双方既有军队武装的对峙,又有政权的对峙。南昌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革命圣地,红色之旅延安西柏坡北京课堂检测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2、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斗争实践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训是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B、必须将斗争的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C、必须建立人民革命军队D、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AB3、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B、开辟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C、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D、传播了革命思想4、遵义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从根本上讲是A、从王明统治到毛泽东的领导B、从共产国际领导到中共独立领导C、从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到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想路线D、从失败转向胜利课堂检测CC国共十对峙时期,中共遇到哪两次重大挫折?面对这两次重大挫折,中共如何实现新的飞跃的?课后思考课后思考材料一:《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由崔永元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电视活动,有20名体验者于2006年5月1日,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点开始踏上长征路,他们用10个月左右的时间,沿70年前红军长征的主要路线,徒步走至终点。材料二:2006年中央电视台推出《我的长征》栏目后,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议论,其中就有人认为这纯粹是一种“炒作”。思考: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看法?•同学们再见!•谢谢各们老师!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第15课国共十年对峙》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68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