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①的劳动产品。2.商品具有②和③两个基本属性。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④的商品。2.本质:⑤。三、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了⑥和⑦两种基本职能。2.其他职能:货币还具有⑧、⑨和世界货币等职能。3.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⑩的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的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成正比,同成反比。四、金属货币与纸币1.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2.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的现象;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两者都是由引起的。五、货币与财富1.象征: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的象征。2.正确对待金钱的态度:、。六、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结算。2.信用卡:是一种电子。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消费、、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和两种。七、外汇和汇率1.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稳定,对外保持稳定。答案①交换②使用价值③价值④一般等价物⑤一般等价物⑥价值尺度⑦流通手段⑧贮藏手段⑨支付手段⑩观念上现实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强制使用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全面、持续下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不平衡财富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转账支付卡取款结算查询支付凭证转账支票现金支票支付手段兑换比率物价总水平人民币汇率1个规律货币流通规律1个关系汇率与币值的关系2个基本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基本职能2个本质货币的本质;纸币的本质4个比较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货币与纸币;外汇与外币;信用卡与支票一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区别含义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地位自然属性,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社会属性,商品的特有属性意义正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联系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价值,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个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也不可能成为商品。②无论是对商品生产者来讲,还是对商品购买者来讲,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能同时兼得。解决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商品顺利实现交换判断某种物品是否是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即看物品是否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否是劳动产品;二是否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2)属性法。即看物品是否同时具有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或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物品不是商品。假冒伪劣产品因不具备应有的使用价值,所以不是商品。(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已离开流通领域。如:离开流通领域的礼品等就不再是商品。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的理解,下列观点错误的有()。①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是商品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是商品③对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缺一不可④人们可以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有用物品共有的属性,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确切地说,不一定是商品,①错误;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是商品,②正确;商品一定要有用,也一定有价值,③正确;无论是商品的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能同时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④错误。答案D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够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执行方式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举例1件上衣标价200元人民币小王花1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支钢笔共性都随着货币的产生而产生;都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判断货币在执行哪种职能(1)从是否需要现实的货币来看,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其他均需要现实的货币。(2)从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表述,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表述。特别注意,在银行存款是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2016年春节期间,高三学生小赵将自己的1000元“压岁钱”存入中国农业银行,3月10日,他从农行支取100元,到新华书店花了64元买到了标价80元的教辅资料。材料中的1000元、100元、64元、80元执行的职能依次是()。A.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B.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C.贮藏手段、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尺度D.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流通手段解析现代意义上的纸币能够执行货币的所有职能,材料中的1000元、100元、64元、80元执行的职能依次是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故选A。答案A三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实质表现影响解决方法通货膨胀供小于求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人们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供大于求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跌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1)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2)国家对纸币的发行是“三有权”(有权发行、有权决定发行量、有权决定面值)、“一无权”(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3)纸币的面值(面额)≠纸币的购买力(纸币代表的价值或者实际能购买商品的能力);纸币的币值与购买力成正比,与物价成反比。(4)纪念币的价值是由生产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纪念币是商品。纪念币的面值是由国家规定的。纪念币的价格是变化的。某国2015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12万亿元,2016年由于生产发展,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6万亿元。其他条件不变,2016年该国可能出现()。A.通货膨胀,物价上涨10%B.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约33.3%C.通货膨胀,货币贬值10%D.通货紧缩,货币贬值10%解析根据题意,2015年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12万亿元,2016年货币需求量增加20%,即2016年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14.4万亿元,但实际发行了16万亿元,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实际所需的货币量1.6万亿元,会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货币的贬值幅度为多发行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即(1.6÷16)×100%=10%;物价涨幅为多发行货币量÷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即(1.6÷14.4)×100%=11.1%。选C。答案C四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本国汇率上升本国汇率下跌利弊利弊贸易有利于该国进口不利于该国出口有利于该国出口不利于该国进口投资有利于该国对外投资不利于该国吸引外资有利于该国吸引外资不利于该国对外投资消费能提高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不利于该国扩大外需有利于该国扩大外需降低该国企业或居民的国际购买力债务有利于该国偿还外债不利于该国收回外债有利于该国收回外债不利于该国偿还外债地位能提高该国国际地位会加大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会降低该国的国际金融风险会降低该国国际地位结论要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外汇汇率变化记忆口诀外升则外升,同时本降降(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同时本币贬值,本币汇率跌落);本升则本升,同时外降降(本币汇率升高,则本币升值,同时外币贬值,外汇汇率跌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2016年3月20日为1美元兑人民币6.4725元;2016年5月20日为1美元兑人民币6.5510元。可见()①人民币和美元交易是商品交易,货币具有流通职能②3月20日将美元兑成人民币,到5月20日再换成美元,会增值③人民币和美元交易,纸币在结算中发挥支付作用④3月20日至5月20日,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有利于中国出口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人民币和美元都是纸币,都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不是商品,因此人民币和美元交易不是商品交易,①错误;人民币和美元交易涉及国际上的结算,此时纸币在结算中发挥支付作用,③正确;3月20日至5月20日,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1∶6.4725变为1∶6.5510说明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有利于中国出口,②错误,④正确。答案D考点展示考情速查命题揭秘1.货币的本质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2016年北京卷,30;2016年全国Ⅱ卷,13;2016年江苏卷,6;2016年天津卷,4;2016年海南卷,2;2015年山东卷,24;2015年全国Ⅰ卷,15;2015年广东卷,27;2015年福建卷,31;2015年北京卷,31;2014年全国Ⅱ卷,12;2014年大纲卷,24;2014年海南卷,71.高考中主要是以计算题的形式考查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量对物价及币值的影响。结合物价变化考查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原因与对策。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2.高考中经常以计算题形式考查汇率变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要注意结合汇率相关知识,考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加入SDR的经济意义。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基本属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各自表现和共同点是什么?真题赏析(2016年天津卷,4)2016年1月1日,M先生收到L先生偿还的为期一年的借款本金10万元与利息5000元,同期二人所在的国家通货膨胀率为7%,这意味着()。A.该国的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B.民间借贷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C.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使双方利益同时受损D.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货膨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解析二人所在的国家通货膨胀(简称“通胀”)率为7%说明该国商品价格上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A不选;民间借贷不会增加纸币的供应量,这不是造成“通胀”的原因,B不选;“通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可变式为: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1+“通胀”率),“通胀”率为7%,意味着一年前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现在需要10700元才能买到,而M先生收到的本息是10500,所以在此借贷关系中,“通胀”损害了M先生的利益,并没有损害L先生的利益,故C错误。答案为D。答案D本题考查“通胀”的原因及其影响、存款(借款)的实际收益。教材只是在《专家点评》中指出“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而没有涉及“通胀”实质上是由“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存款(借款)的实际收益只有在存款(借款)利率高于同期的物价涨幅时才会存在等知识。第一,要注意“通胀”与通货紧缩(简称“通缩”)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造成的,都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和人民生活;“通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缩”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第二,训练时要掌握存款(借款)实际收益的计算方法:存款实际收益=本金×(存款利率-物价涨幅)×存款期限。这意味着存款利率低于同期的物价涨幅(“通胀”率)时,存款(借款)的实际收益便不复存在,“通胀”影响人民生活。第三,要注意举一反
本文标题: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71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