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福建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福建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福建省人民政府前言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对加快推进我省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十三五”时期,是福建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扶贫开发的攻坚克难时期。为切实做好我省“十三五”期间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部署,以《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依据,全面总结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基本经验,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准确把握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突出贫困户、贫困村、重点县三个层面,围绕九项主要任务,实施六个重点工程项目,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与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本规划是指导福建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依据。本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我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在扎实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工作推动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贫困人口增收脱贫,为“十三五”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奠定了物质基础。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5980亿元,年均增长1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143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28亿元,年均增长21.2%;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3718亿元,年均增长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3元,年均增长12.7%。专栏1:“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10年2015年“十二五”年均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4737.1225979.821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40025680009.9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亿元2056.014143.7115.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1151.492544.081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273.4221628.31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92033275.310.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5731379312.7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坚持把扶持贫困地区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确定了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实行省领导挂钩、省直部门联系、沿海发达县对口帮扶。每个县都确定1~2名省领导挂钩,5~6个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联系,1个沿海较发达县(市、区)对口帮扶。同时,省级财政在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时,对每个重点县每年各增加补助1000万元;省里设立了3亿元县域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平均下达给重点县;每年从地方政府债券中安排每个重点县1亿元,用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对23个重点县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800万元的项目,按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40%以上用于重点县。经过持续加大扶持,有力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专栏2:“十二五”23个重点县发展对比表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县名2010年2015年预计“十二五”年均增长率(%)2010年2015年“十二五”年均增长率(%)2010年2015年预计“十二五”年均增长率(%)永泰县72.98130.9212.402.107.4828.8961971120312.57明溪县31.7658.6813.060.962.8324.0567261222912.70清流县42.4780.8413.741.303.4421.4869011270012.972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年,23个重点县的GDP、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45.19亿元、111.32亿元、11994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89.01%、141.58%、86.75%,比全省增幅分别高出13.26、20.65、0.27个百分点。重点县与全省发展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三、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把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作为贫困地区的首要任务,采取一系列促进增产增收措施,实现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立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有效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省23个重点县实现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220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道路硬化、全部通宽带、通广播电视,所有乡镇和有条件的行政村通了客班车,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基本解决,49.3万农村困难群众享受了低保政策,实现应保尽保,新农合参合率达99.8%,新农保参保率达96%以上。3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四、贫困人口不断减少。按照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要求,把贫困户、贫困人口作为扶持重点,通过扶贫小额信贷、造福工程搬迁、贫困劳动力培训、结对帮扶等扶贫到户措施,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从1986年到2015年,按照不同时期的扶贫标准,累计减少贫困人口近400万人。“十二五”以来,全省扶贫开发对象从140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45.2万人。农村地区贫困人口发生率已由2010年的5.42%下降到2015年的1.65%。专栏3:“十二五”扶贫开发与农村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10年2015年“十二五”年均增长率(%)扶贫开发对象万人14045.2-20.24贫困发生率%5.421.6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5731379312.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2307.063717.874.30粮食产量万吨661.89661.1-0.02蔬菜产量万吨1487.3417303.07食用菌产量万吨76.27113.28.13水果产量万吨642.77837.052.15肉类产量万吨180.212184.19水产品产量万吨587.42733.894.53植树造林面积万公顷15.5111.44-5.91城镇化率%57.162.7建制村通硬化公路比重%100建制村通宽带率%96100建制村通广播电视率%100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100注:*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五、基层基础持续加强。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大力实施“168”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农村“六要”群众工作法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狠抓“一定三有”政策的落实;同时开展了干部驻村任职和驻村蹲点工作,2014年下派了第四批干部驻村,2015年又选派了6164名干部到班子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换届选举难点村和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村驻村蹲点,基本实现了对贫困村驻村的全覆盖。切实加强了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地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组织引领作用,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4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基层党组织建设相关概念“一定三有”:“一定”是指定权责立规范;“三有”是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简称“一定三有”。“五个好”是指支部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168”机制的主要内容是,构建一套村党支部领导下的组织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的责任机制;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六步工作法”;发挥村党组织、村委会、党员队伍、群团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老人协会、农民群众等八个方面作用。“六要”群众工作法是指村里的事党组织要引领,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做主、要监督、要满意。“四议”即: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第二节机遇与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制定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不断研究扶贫开发新思路、制定新举措、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机制,率先在全国开展山海协作联动发展、选派党员干部到重点村驻村任职、实施造福工程扶贫搬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等工作,积累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为绿色发展、生态扶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扶贫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也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扶贫对象比较分散、因病返贫、因灾致贫现象比较突出等方面,尤其是目前我省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必须保持清醒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服务大局的合力,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个不掉队。5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
本文标题:福建省“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74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