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精华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作品
学习目标1、识记我国的商品粮、商品棉基地、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在我国的分布。2、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与原因。3、能够综合评价某一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4、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基础认知(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②社会经济因素:、、、、。气候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地形水源土壤政策基础认知(2)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指出图中的牧区(A-D)和林区(E-G)东部季风区以业为主。、和东南丘陵以业为主。内蒙古、、西藏和新疆以业为主。种植东北山区横断山区林青海畜牧一年一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一年三熟看图说出不同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基础认知(3)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①坝子农业:云贵高原②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③绿洲农业: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④河谷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谷地.基础认知(3)我国的特色农业看图说出图中几个典型地区的特色农业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边缘地区准噶尔盆地河套平原宁夏平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湟水谷地黄河谷地云贵高原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源灌溉农业:水源河谷农业:热量坝子农业:地形、土壤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松嫩平原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江淮地区三江平原基础认知(5)中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南疆地区江汉平原黄淮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基础认知(6)中国主要的商品棉基地合作探究(1)从自然条件分析,我国农业格局为何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合作探究要求:(时间3分钟)1、讨论阶段:小组长做好主持,组内成员轮流发言,由记录员做好要点记录;2、展示阶段:由小组代表发言,组内成员进行补充,若不完善,其他小组可再补充;3、评价阶段:评价要从答案的完善性、条理性进行评价,评价满分5分;对展示组打分,满分10分,不完善可酌情扣分,并说出扣分理由。合作探究(1)从自然条件分析,我国农业格局为何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东耕西牧原因:地形类型多样,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南北跨纬度大,热量差异明显;海陆位置差异大,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东部气候湿润适合耕作;西部气候干旱,适合放牧。中国气候南稻北麦原因:水稻喜湿喜热,小麦耐寒耐旱;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充足,适合种植水稻;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少,热量比南方少,适合小麦生长。合作探究要求:(讨论时间4分钟)1、讨论阶段:小组长做好主持,组内成员轮流发言,由记录员做好要点记录;2、展示阶段:由小组代表发言,组内成员进行补充,若不完善,其他小组可再补充;3、评价阶段:评价要从答案的完善性、条理性进行评价,评价满分5分;对展示组打分,满分10分,不完善可酌情扣分,并说出扣分理由。合作探究(2)评价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合作探究(2)评价松嫩平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1、有利条件(1)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生产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⑤国家政策支持。2、不利条件:热量不足,冬季温度低,易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合作探究(3)分析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材料一: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耕地的32%、美国的10%、加拿大的4.8%、澳大利亚的3%。材料二:耕地质量退化。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全国沙化土地逐渐增多,全国盐碱地面积广。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灌溉水污染、酸雨等已开始对农业发展构成威胁。材料三:资源及生产技术的制约。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在整体上仍相当落后,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30%,大多数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精耕细作技术,机械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不高,化肥使用品种及数量不当,优良品种推广面积有限。材料四:我国种植业产值比重为55.5%,畜牧业只占27%,渔业和林业比重较小。合作探究(3)分析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①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面积减少。②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波动较大。④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少、土壤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减少、土壤污染等,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2、对策:①切实保护耕地。②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在稳定我国粮食生产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自然条件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业。③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④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梳理总结中国的农业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国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原因中国商品粮、商品棉基地的分布及成因中国农业问题及对策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课堂检测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1~2题。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C.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D.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源B.机械C.土壤D.市场DA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所示。3.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D例1:图示我国为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种植面积。读图回答各题。(1)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A.小麦、水稻、玉米B.玉米、小麦、水稻C.水稻、小麦、玉米D.水稻、玉米、小麦(2)M省可能是A.山西B.安徽C.广东D.甘肃•读图,分析回答2~4题•2.图中ab为()A.内外流域分界线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C.400mm等降水量线D.200mm等降水量线•3.下列农业在ab线以西以北没有分布的是()A.高原农牧业B.绿洲农业C.桑基农业D.灌溉农业•4.甲图中字母Q分布区表示的最主要经济作物(非纺织原料)以及该区域和乙图中C区域相同的粮食作物分别是()A.甜菜和春小麦B.甜菜和冬小麦C.甘蔗和水稻D.棉花和春小麦BCA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右图所示区域是中国最大的葵花籽生产区,其中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试分析图示区域种植向日葵的有利条件。该地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位于黄河附近,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甲市有中国最大葵花油生产基地,接近消费市场;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本文标题:高二地理中国的农业精华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作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8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