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山水田园诗试题汇总1、(06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译文: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经常同友人登高吟诵新诗篇。经过门前互相招呼,聚在一起,如果有酒,大家就同饮共欢。要干农活便各自归去,闲暇时则又互相思念。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这种饮酒言笑的生活岂不很美好,不要突然抛弃它。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答:①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②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2、(07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译文: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全家都在田亩间忙碌呢。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明”字写出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的特点;“出”字表现出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化静为动,更加富有层次。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好处:再一次照应题目中的“新晴”二字,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3、(08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译文: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苍茫的落日余晖。松树上到处都是白鹤筑巢,柴扉紧掩,来访的人非常稀少。绿竹刚长出芽挂着新粉,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形成对比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恬淡悠闲的水乡图。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4、(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译文:春暖花开的时候听到了杜鹃的叫声,秋天有月亮的晚上看到了南飞的大雁。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像云一样稀薄,风景逝去就像箭一样快。留下买花的钱,好好的弄好桑园。用茅草盖好几间房子,秧苗长好了种几块地。床头放一本淡泊名利的陶渊明传记;窗前抄几联清新的杜甫诗篇。(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答:(4分)写了两个层次。(1)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出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2)后几句为第二层,写向往的隐居生活,又分为两层:①“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隐后的物质生活;②“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隐后的精神生活。(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答:(4分)①对偶,“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5、(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译文: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横斜的山路。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答:词的上阕描绘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乡村初春图。(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3分)(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答:(1)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2)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生活,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3)题为“代人赋”,诗人担心朋友为自己罢官后的生活担忧,于是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产生了委婉含蓄之妙。6、(10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译文:沿着山崖有一条的小路,我踏着深青色的崖壁,半山坳的山泉和岩石被寒冷的云朵环绕着。隐者饮着自己酿制的好酒不出家门,残花落满地面,丝毫没有人的行迹。(1)在诗句(首句)中,与诗题中的“访”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1分)[解析]此题命题值得商榷。诗题中“访”字固然重要,但是“隐者”更是重点,则答案只是针对“访”字来作答,不见得准确。如果把题干命为“在首句中”,或命为“与‘访’字相呼应的字”,则答案才唯一。(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闲适洒脱的情怀。(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7、(11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思路点拨】这道试题角度“任选”,开放度大,可以说是湖南卷的最大亮点。这些角度大致有四个:语言、意象、意境、技巧、内容主旨。在每一个角度中又按不同标准,可分若干小角度。1.语言:(1)分析总体风格;(2)品味锤炼字句,分析“满”“过”等炼字的妙处。2.形象:可联系诗中意象、意境进行分析。3.手法技巧:(1)可从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衬托等描写手法角度进行赏析;(2)也可分析结构上照应、承接、分析承接的特点。4.内容:从评价作品思想感情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表述思路:观点+相关诗句分析印证。答题模式:“总—分”“总—分—总”“分—总”式。1.从语言的角度:可分析总体语言风格;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彩。答: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语言清新自然,明白如话。(总写:1分)(1)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绿”“芳”,从视觉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2)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着一“过”字,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地写出春天多雨的气候特点。(3)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总之,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畅流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总写:1分)2.从形象的角度:可联系诗中意象、意境作具体分析。答: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意象丰富生动。(总写:1分)(1)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抓住“绿池”“芳草”“晴波”等意象,从视觉和嗅觉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晴波”即阳光,“满”字形象地写出阳光洒满水池的景象,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暮春美景图。(2)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抓住春天的多雨的特征,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3)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抓住“花”这一意象,“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4)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抓住“蝶”这一意象,描写“蝶来多”,尽管春尽,但西园仍充满生机盎然的情趣。总之,全诗意象丰富唯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暮春美景图,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总写:1分)3.从表达技巧的角度:(1)可分析结构上分析照应、承接、起承转合的特点,(2)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答:①暗扣诗题,熨帖自然:第二句说潇潇春雨带走了春色,暗扣题中“暮春”;第三句写残红零落,句中“花落尽”也暗扣题中“暮春”;第四句“菜畦”暗扣题中“西园”诗句反复扣题,使主体与诗题顾盼有情,浑然一体,耐人寻味。②小诗写景状物虚实结合,首句描绘春天美景绿水盈盈、芳草萋萋,是“实”;次句写春雨过后的情景,春色是实,春雨是虚;第三句中的“知”字表明“花落尽”是推测,是“虚”;第四句描写“今日”蝶舞蜂狂的景象,是“实”。虚实相间,既能丰富画面内涵,又能激发读者的想象。③动静结合:首句描写春波粼粼、春草芬芳的雨后景象,是静景;次句写“雨里过”的“春色”,是静景;第三句写花落无声,是静;第四句写蝶舞蜂狂,是动。全诗动静结合,情趣盎然。④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首句“绿池芳草满晴波”,抓住“绿池”、“芳草”、“晴波”等意象,运用白描的艺术手法,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总之,全诗意象丰富唯美,写景状物较好地运用白描、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4.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以及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答: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田园诗,写的是晚春时景,风雨阴晴、夏来春逝、此处花落、彼处蝶飞,可从中体悟出朴素的生命哲理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总:1分)(1)首句描绘了绿水盈盈、芳草萋萋的春天美景,次句“春色都从雨里过”,点明春天的气候特点以及春色将尽的情景,从春天的多雨更衬托出阳光的可贵。(2)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分:4分)全诗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总:1分)8、(12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
本文标题:山水田园诗试题汇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598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