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原产地规则法律问题研究
原产地规则法律问题研究作者:赵玉娟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参考文献(38条)1.刘丽娟.徐进亮原产地规则-产生、运用及改革19982.黄东黎国际贸易法:经济理论法律案例20033.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20004.张汉林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条款研究及运用19935.赵维田论关贸总协定的最惠国条款1991(01)6.孙晓萍WTO货物贸易法20037.王传丽国际贸易法20028.韩彩珍外商投资政策与法律环境20009.楼继伟政府采购199810.余先予世贸组织法律规则与中国200111.曹建明欧洲联盟法200012.笑影国际贸易法200313.顾经仪.侯放WTO法律规则与中国服务贸易200014.沈木珠国际贸易法研究200215.王福明世贸组织运行机制与规则200016.陈建国WTO的新议题与多边贸易体制200317.罗小明.赵晓晨.李丽君WTO的多边货物贸易规则及其在中国的实施200318.王海峰.顾肖荣.王勉青WTO法律规则与非关税壁垒约束机制200019.徐珊珊入世后我国原产地规则应如何修改与运用2002(06)20.金震坚试谈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的负面影响1999(06)21.刘耀威普惠制的原则和应用200122.王志刚原产地规则及其在WTO法律框架内的适用[期刊论文]-经济纵横2002(3)23.谷立日.刘璐论原产地规则的有效运用与制订[期刊论文]-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1(2)24.李延.刘平.徐慧绮原产地规则的国际协调1998(11)25.吴志斌.朱曼华美国修改纺织品原产地规则及对中国的影响1996(05)26.范锡琴.钱玉林.郝如建试论原产地规则对反倾销制度的影响[期刊论文]-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5)27.周天美国反倾销制度中原产地规则问题研究28.康玉燕.李贞国外对原产地规则的利用2000(01)29.刘丽娟欧共体原产地制度1998(08)30.徐进亮利用原产地规则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2000(02)31.薛荣久经济全球化与原产地统计问题1998(07)32.周汉民.邱一川中国入世与《原产地规则协议》的运用[期刊论文]-国际商务研究2001(3)33.张玉卿.徐进亮转向主动管理一我国现行货物原产地规则缺陷及完善2000(05)34.朱廷珺WTO原产地规则:缺陷、影响、对策[期刊论文]-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4)35.蔡孟佳突破贸易障碍透析原产地规则36.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之原产地规定37.全球化背景下的原产地规则38.论我国原产地规则的完善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薛莲原产地规则法律问题研究2001该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从原产地规则的概念入手,回顾了原产地规则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对现存的原产地规则进行了分类.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了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第二章以原产地规则中最重要的原产地判定标准为核心进行了重点探讨.首先确定了原产地标准的理论基础,同时对现行的三种原产地判定标准,即加工工序标准、增值百分比标准和税目改变标准逐一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各自的优劣.第三章介绍了原产地规则的国际协调情况,展现了各国及各国际组织为统一原产地规则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该章重点在于WTO《原产地规则协议》的分析及研究,这为后文中中国原产地规则的借鉴奠定了基础.该章最后对WTO成立以来在原产地规则协调工作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了介绍.第四章是该文写作的重点之一,主要立足于中国原产地规则的现状,对中国的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和进口货物原产地规则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现行的原产地规则存在的问题,这是为后面一章中中国原产地规则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第五章是该文的另一个写作重点.首先探讨了合理运用原产地规则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意义和作用,揭示了原产地规则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接下来,参照WTO《原产地规则协议》的要求,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提出了若干条具体的完善中国原产地规则的建议,以充分发挥原产地规则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积极作用.第六章作为对前文的归纳与总结,同时又对原产地规则问题进行了一番展望,提出了若干富有价值、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从而为今后的继续研究指明了方向.2.期刊论文程宗璋原产地规则的若干问题研究-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1)原产地规则是世界贸易体制中不可忽视的制度之一.就其在各国和WTO中的规定来看,它构成了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事实上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这种原因是由于区域贸易集团的兴起和各国发展水平相异所造成的贸易利益不同所决定的.目前适用于我国的原产地规则,依赖于给惠国的主观决定.我国能否充分利用原产地规则为自己的出口商服务,取决于外国的原产地确立标准和我们能为出口商提供有效的应对措施.对外国采用的原产地规则,我国应采取努力加入区域性安排和确定自己的原产地标准等对应措施.3.学位论文陆鸿飞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研究2006伴随着关税壁垒的大幅拆除和关税对贸易保护作甩的削减,世界各国,特别是以美国和欧盟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其经济利益,转而采用各种非关税措施来进行贸易保护。其中,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因其技术性强、适用领域广阔的特点,逐渐成为各国实施贸易政策的重要工具。有鉴于此,为尽可能消除各国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对贸易所产生的阻碍和限制作用,不论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还是世界贸易组织(WTO),都致力于建立一套世界范围内统一适用的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按照约定,在相关协调工作完成之前的过渡期内,各成员国将仍使用自主订立的规则。因此,为更好地应对这一形势,有力地维护国家利益,在不违背WTO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协调工作有关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清醒认识我国现有规则的诸多不足并及时构建科学完备的规则体系,成为当前极具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对相关基础理论的分析,对国际视野下的相关规则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就如何完善我国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并对其进行制度重构展开论述。本文内容主要由导论、正文组成。导论部分对问题提出的背景进行了介绍,就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在国际层面的发展和在我国的现状进行了评述,从而为本文研究主题的提出作辅垫。本部分还重点回顾了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研究现状,并就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进路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作了交代。正文由三章构成。第一章主要就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旨在明晰规则存在的合理性、核心内容及其正反作用,进而为下文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首先,围绕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提出,对货物原产地与原产地规则这两个相关基础性概念进行阐释,厘清二者的相互关系,并就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界定作出说明,突出其在国际贸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基于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在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组织中受到的普遍重视,本部分特别从经济、政治等视角对其合理性加以评析。其次,对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核心——原产地标准进行类型学分析,在作出“完全获得”产品标准和“实质性改变”标准一级分类的基础上,考虑到后者在原产地判定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就其包含的三大标准,即税目归类改变标准、制造或加工工序标准和从价百分比标准,进行深入的剖析、比较。再次,鉴于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在诸多领域所产生的日益显著而深远的影响,对其作用从正反两面进行揭示:在总结并肯定其在贸易统计及政策制定与实施、关税计征、非优惠性国别贸易措施实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及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等多方面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其在日益成为隐性关税壁垒、不利于“最有效率”的国际分工模式、对资源差异较大的国家间贸易产生不对称影响、可能导致一国工业结构的扭曲、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等诸多方面存在的消极影响。第二章对国际视野下的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进行深入研究,在明确WTO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主要规定及其相关协调工作进展情况的前提下,充分考察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的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分析比较其异同,进而总结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几点启示,为下一步提出我国相关规则的优化建议提供借鉴。首先,对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国际法渊源——WTO《原产地规则协议》(下称《协议》)进行解读,从国际协议的演进历程着手,在对国际立法趋势作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将《协议》的具体规定归纳为五个部分进行解析。接着,本部分对《协议》的核心所在——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协调工作进行了评析,在肯定其取得成果的同时,指出其面临的具体困难及其深层次原因。其次,有选择性地研究了美国和欧盟的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国内法渊源,分别针对各自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展开探讨,旨在借鉴其相关领域先进的立法和司法实务经验。其中美国部分主要包括原产地标记、反规避的规定及其实践,以及政府采购领域、钢铁及其制品的特殊原产地规则;欧盟部分重点论及原产地标准、反规避实践、特定产品原产地规则等三方面。接着,针对二者在长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所形成的鲜明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二者在具体规则的制定和适用上的异同点。最后,综合对上述WTO及美、欧规则的分析和理解,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总结出对一国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建设具有普遍参考价值的启示。其中宏观层面的启示在于明确规则对保护本国产业、吸引和促进外商投资、引进高新技术和优化产业结构等三方面的导向作用,而微观层面的启示则在于揭示规则完善的具体途径,诸如提高规则立法的层级、制定严格的原产地判定标准、确立可复议性原则、注意规则制定的灵活性、注意规则适用范围的拓展、注意不同原产地判定标准的结合使用等。第三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在对我国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规则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体系化构想。首先,就我国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发展背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回顾了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将我国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下称《条例》)的立法内容从八个方面进行解释。其次,通过与我国既往适用规则的比较,本部分对《条例》进行重点评析,肯定其在适用范围、统一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标准、反规避条款、原产地标记管理、原产地预确定原则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改进,同时指出尚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中包括特殊原产地规则缺位、规则的实际适用范围较窄、原产地认证管理较为混乱、反规避的规定过于笼统、规则的行政管理意识不够、对规则的研究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等几个方面。最后,为构建科学规范的非优惠性原产地法律规则体系,笔者在充分考虑我国规则现状并借鉴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规则内容的完备、规则的体系化建设和配套服务机制的建构等三大方面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制度构想。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能够较为清醒地认识我国新《条例》的不足,进而全面、系统地对我国非优惠性原产地规则的完善提出制度构想。本文并没有停留在《条例》颁发前国内学者研究的层次,也不局限于《条例》颁布后部分学者零星的或仅就部分规则内容提出的改进建议,而是试图从规则体系化建设的高度,统筹规则内容、立法技术、配套机制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思考。4.学位论文张明磊原产地规则的法律问题研究2005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原产地规则的作用日益加强,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展。它已经成为一国贸易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适用于最惠国待遇、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的具体实施及选择性实施、反规避、歧视性数量限制、关税配额、政府采购及贸易统计等非特惠制贸易措施领域中。一国是否有完备的原产地规则以及如何运用直接影响到其执行对外贸易政策的效果。许多国家都分别制定了繁琐、苛刻的原产地规则,使得原产地规则已从单纯的海关技术性问题转为各国实施其贸易政策的有力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演变成为非关税壁垒措施之一。因此,对原产地规则进行探讨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与实证价值。第一章从原产地规则的概念入手,回顾了原产地规则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对现存的原产地规则进行了分类。其中,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分析了其对国际贸易产生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第二章以原产地规则中最重要的原产地判定标准为核心进行了重点探讨。首先确定了原产地标准的理论基础,同时对现行的三种原产地判定标准,即
本文标题:原产地规则法律问题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6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