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的不良反应
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的不良反应制作:何怡瑾杨颖倩成员:王大胜吡喹酮吡喹酮(praziquantel,简称PZQ)是迄今为止治疗血吸虫病的最理想的药物,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度高等优点。其杀虫机理主要是损害血吸虫皮层。Seubert等人于1977年研制成功了广谱抗蠕虫药吡喹酮。目前,PZQ治疗血吸虫病采用的制剂有:PZQ水溶液(第三胃注射),肌肉注射液,PZQ的脂质体,PZQ缓释剂,单克隆抗体和PZQ协同杀伤日本血吸虫等。PZQ治疗血吸虫病也出现毒性反应以及副反应,但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本次课题研究主要就是有关这个问题的。吡喹酮的性质•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味苦,通常情况下稳定,在氯仿中易溶,在乙醇中溶解,在水中不溶。•熔点为136~141摄氏度。对埃氏、曼氏、日本血吸虫均有很好的驱杀作用。•对于动物给药后30min至1h内,血浆中放射性浓度即达最高峰。在口服24h后,几乎所有药物全部排出。肾脏是排泄PZQ的主要器官。•PZQ代谢动力学特点为“首过性作用”。吡喹酮的药用反应•PZQ口服吸收后,迅速被肝脏细胞代谢,它在外周血液中浓度远远低于门脉血液内浓度。•PZQ主要用于治疗血吸虫病,能迅速使虫体失去活性,发生“肝移”(动物用药后,血吸虫吸盘和体肌功能丧失,不能吸附在血管壁上,并失去在门静脉内逆流移行的能力,因而虫体随血流进入肝脏小静脉内,称为“肝移”),被消灭于肝脏组织中。高剂量杀虫率均在90%以上。血吸虫真皮微L、微V静脉系右心左心体循环肝门静脉肺肠系膜动脉肠系膜下静脉毛蚴人体吡喹酮肝脏小静脉虫体随血流肝脏PZQ的作用机理•最明显的药理作用之一是损害其皮层,导致体表抗原部位充分显露,白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杀伤性细胞容易附着其受损部位,并能进一步侵入虫体内部组织,最终导致虫体分解。•PZQ使虫体肌肉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大增,而致肌肉挛缩;也有人认为PZQ可能是血吸虫兴奋性受体激动剂,而导致虫体兴奋挛缩;还能使虫体的糖原、碱性磷酸酶和EFG明显减少。实验目的•吡喹酮(PQT)是治疗血吸虫病的主要药物。随着PQT的广泛应用,各地陆续出现PQT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本次课题主要是对PQT在常规剂量治疗中发生类赫氏反应及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的个案病例相关治疗。PZQ的一般不良反应•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头昏(13.4~56.4%)、肌束颤动(3.2~17.8%)、头痛(2.2~17.1%)乏力及肌肉酸痛(12.9~15%),此外尚可出现眼球震颤、眩晕、视力模糊、失眠或嗜睡、多梦、多汗、肢端麻木等.反应一般于服药后0.5~2小时出现。2~3小时最明显,历时4~5小时,多无需处理,延迟反应极少见,偶可引起低钾性下肢迟缓性瘫痪、关尼尔氏综合征样症候群、癫痈发作、精神病复发、精神失常和失音症等。PZQ的一般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主要表现腹痛(10.8~43.8%)、恶心(11.8~29.2%)、食欲减退(4.6~16.8%)、呕吐(6.0~11.5%)。此外,尚可表现为肝区痛、腹泻、肠鸣亢进、胃痛、黄疽、反酸暖气及饥饿感。反应多于服药后0.5~2h出现,无需特殊处理,绝大多数可自行缓解。•血液系统:出现嗜酸性白细胞明显升高,同时患者伴有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轻度降低。PZQ的一般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少数患者服用毗哇酮后可出现心悸、胸闷、早搏、心绞痛、血压升高,并可有短暂的心电图变化;主要表现为V3T波电压降低、房早或室早、结性逸搏、房室传导阻滞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左室高电压或低电压、顶激症候群A型等。•泌尿系统:无明显不良反应,只要肾功能无明显障碍均可完成吡喹酮的治疗。•其他:吡喹酮尚可引起低热、药物皮疹。实验内容•在上述几种不良反应中,我们本次将集中研究类赫氏反应,方法为人体实验,即寻找患血吸虫急性或慢性病人服用一定剂量吡喹酮,详细记录所出现反应,并在出现类赫氏反应时对症治疗(即与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注释1:类赫氏反应•驱梅疗法所致的梅毒恶化,称赫克斯海默反应(Herxheimersreaction)的赫氏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可逆性病灶增大,淋巴结增大,胸膜炎等“恶化现象”。结核病在应用强力抗结核药物,如H、R中出现暂时恶化,称类赫氏反应,又称化疗中的“矛盾反应”。类赫氏反应,在继续抗结核中约15--20天,这种暂时性病灶增多现象很快消失,对机体不会造成危害,因此不能视为“治疗无效”。注释1:类赫氏反应赫氏反应(食物中毒)注释2: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细菌感染和严重过敏性疾病、各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症、严重皮肤病、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肿瘤治疗及对糖皮质激素敏感的眼部炎症等。实验方法•一、病例选择•急性血吸虫病人20人•慢性血吸虫病人20人二、方法•采用吡喹酮治疗。•慢性病人总剂量60mg/kg,2d疗法,体重超过60kg按照60kg来算。•急性病人总剂量120-140mg/kg,6d疗法。•治疗1-5d为住院观察期,治疗后10-15d,结合疗效考察,上门访问病人,如果病情加重或出现头痛、寒颤、高热等类赫氏反应,则详细记录,并对症治疗:将地塞米松2.5mg加人5%葡萄糖溶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3d。常规测量体温、坐卧位血压、脉搏变化、心电图检查。实验结果与展望•预计结果:急性患者在服药后不久出现类赫氏反应,体温升至比治疗前还要高。经对症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原因:吡喹酮刺激虫卵内毛蚴孵化而突然从卵黄膜内释放出大量抗原物质使机体发热。对症治疗后恢复的机理可能与虫体被杀死后崩解,释放出大量抗原物质能被机体及时清除。•展望:在以后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时,特别是急性血吸虫病,可以使用吡喹酮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可以避免出现类赫氏反应。参考文献:•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研究(综述)——马驿,刘毅,曹小明(湖南农业大学动科院寄生虫学教研组,长沙)•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不良反应的观察——易世福(现代预防医学2001年第28卷第13期[中图分类号]R532.2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3-8507(2001)03-0341-02)•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临床观察——谢伟英,陈弘,宗白鹤(医学动物防制2008年8月第24期)•毗哇酮治疗血吸虫病人心血管系统副反应的观察与随访——张纪军朱新云(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0年第12卷第1期)•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致严重不良反应83例分析——陈柳燕(湖北省血吸虫病诊疗专科医院,湖北武汉43007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年2月第16卷第一期•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的少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朱绪元(潜江市熊口血防站,湖北潜江433136)李德珍,韩安萍,喻志发(潜江市熊口农场医院内科,湖北潜江433136)•……•Thanks
本文标题: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的不良反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791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