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精品PPT课件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一、认识:1、中华文明、中国历史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2、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矛盾的表现,它与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完全不同。战争只是暂时的,统一、和平、共同发展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3、随社会进步、生产发展、交通发达,各民族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中央的力量也逐渐深入边疆。这些情况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二、知识结构:汉武帝时设南海等九郡汉武帝时设郡张骞通西域设西域都护和亲战争西汉班超经营西域战争杂居东汉北击匈奴秦百越西南夷西域各族匈奴三、秦汉时期的边疆各族匈奴、乌桓、鲜卑越族西域各族夫余西南夷四、少数民族发展概况1、匈奴(1)秦朝:(2)西汉:派大将蒙恬击退匈奴,设郡县,修长城冒顿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汉初,匈奴贵族经常率骑兵掠夺北部边郡,汉政府鉴于国力有限,与匈奴实行“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武帝时,西汉对匈奴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军事反攻,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郡的威胁。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密切了汉匈关系,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交流。(3)东汉: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向汉称臣,内迁到河套地区与汉人杂居,并开始向农耕定居生活过渡;北匈奴进攻东汉,威胁中原和西域。73年和89年,东汉政府派大将窦固和窦宪出击,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北匈奴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王昭君,西汉元帝时选入宫廷,自愿充当和亲使者,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史载昭君出塞和亲后,“汉与匈奴合为一家”,“边城晏闲,牛马布野,三世无吠之警,黎庶无干戈役。”为此,王昭君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读昭君墓图及图说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从汉高祖、汉武帝到汉元帝,汉匈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4分)“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如何?汉匈关系变化:由战争对峙到和好安定。高祖,汉弱匈强,与匈奴战,不利(“白登之围”),被迫“和亲”;武帝时,国势强盛,汉匈三次大规模战役,匈奴大败,远遁;元帝时,匈奴势衰(内乱),呼韩邪附汉求亲,昭君出塞,汉匈和好安定历史意义:促进了汉、匈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2、越族(1)秦:统一越族地区,设南海、桂林、象等五郡,从中原迁徙50万人到越族地区。(2)西汉: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地管辖。3、西南夷两汉:汉武帝时,派唐蒙经略西域,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两汉在西南夷地区,既任命郡太守、县令,又封当地部族君长为王侯、邑长。4、西域各族(1)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间:目的:路线:结果:公元前138——公元前126年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未达出使的目的,却了解了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为沟通汉和西域关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119年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沟通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西汉: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东汉:班超经营西域汉明帝时,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目的:结果:恢复东汉与西域的交往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4)经济文化交流:西域: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桃;良马、骆驼、奇禽异兽、皮毛制品中原:丝织品、金属工具、铸铁技术、井渠法。练习:1、汉朝西域地区东起阳关、玉门关,阳关和玉门关位于今天的A临洮B甘肃敦煌C新疆库车D甘肃酒泉2、司马迁称张骞第一次使西域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张骞没有完成反击匈奴的使命B张骞没能解除对西域的威胁C张骞了解到大量的西域资料D张骞开辟了西汉与西域联系的通道3、以下对两汉时期内地与匈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汉初期,政府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B汉武帝时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C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D东汉后期,窦宪、窦固大败北匈奴,解除了威胁4、战国秦汉时期对匈奴的战争多被看作是正义和进步的,主要是由于A是先进对落后的战争B是单纯防御性战争C是反对掠夺奴役的战争D是反对外族入侵的战争5、下列对昭君出塞的评价,今天看来更为正确的是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C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D出塞自有幽怨在,北地茫茫夜夜心6、下列有关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尽快将西域各族纳入西汉版图B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西域之行称为“凿空”C第二次西域之行使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D使中原的交往空间进一步拓展7、图5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A.与西汉王朝结盟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D.是西汉王朝的封国8、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A.吃葡萄、喝肉羹B.盖棉被、穿绸衣C.放鞭炮、听说书D.抽卷烟、烤甘薯9、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A龙门石窟B云冈石窟C莫高窟D白马寺10.气候的冷暖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活动和历史的进程,以下这幅“中近五千年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直观的再现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950年间中国气温的变化过程。观察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1)上图的“比较基准线”为中国现代的年平均气温,历史上年平均气温连成的曲线位于基准线上方时,称为“暖期”;位于基准线下方时,称“冷期”。试问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800年间,中国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几个暖期?(1分)(2)如图所示,秦汉时期虽然处于气候史上的暖期,但与此前相比,气温变化已呈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北方游牧区的生态开始恶化,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游牧民族开始南下。试问,这一时期有哪个游牧民族南下?他们的南下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参考答案:(1)3个暖期。(2)匈奴;与秦汉或汉民族进行长期的战争或时战时和;秦筑长城,汉推行和亲政策或经济交流密切;促进民族融合或促进不同文明交往。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一、知识结构:朝鲜日本越南中亚西亚南亚欧洲政治往来经济交流文化交流二、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路线:开辟的条件:影响:张骞通西域和对匈奴反击的成功西汉强盛的国力和繁荣的经济发达的丝织业西域都护的设置班超的经营促进了中国与西亚、中亚和南亚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上形成了灿烂的文明。2、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开辟条件:影响: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开放的政策、发达的丝织业和造船业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文化圈,促进了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练习:1、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B丝绸等物品和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2、两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A孟加拉湾B红海沿岸C印度半岛南端D波斯湾地区3、秦汉时期,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以传播到的地区是A巴尔干半岛B印度半岛C地中海东岸D非洲沿岸4、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事件是A秦修万里长城和汉与日本交往B汉与匈奴三次大战和甘英出使大秦C王昭君出塞和大秦使者来到汉朝D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5、秦汉时越南输入到中国的主要是象牙、犀牛、珍珠等物品,而中国向越南输出的主要是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这种差别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中越两地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别B中国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C中越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别D中越两地物产的差别6、两汉时期,在汉朝和古罗马帝国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利的国家是A大食B大秦C身毒D安息
本文标题: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精品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886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