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认识论2017年9月13日,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8系列手机。9月22日在中国大陆发布。大众热点:双面玻璃机身人像光效功能AR技术A11Bionic处理器无线充电防水防尘开发新一代的苹果手机是一种实践活动吗?1.是谁在制造新一代苹果手机?2.研发的对象是什么?这个对象我们是在认识它还是改造它?3.研发新一代苹果手机是一种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吗?探究一:一、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主体:人(不是动物)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主观世界)性质: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1、蜜蜂筑巢2、教师讲课3、学生认真学习4、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6、克隆羊“多利”问世5、“争论克隆人”7、经济体制改革港珠澳大桥之歌《跨越伶仃洋》:百年梦想世纪希望世界最长跨海大桥可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讨论:为何修建港珠澳大桥?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建好吗?1983年就有人提出了《兴建内伶仃洋大桥的设想》,为何至今才变为现实?修建港珠澳大桥是实践活动吗?需要哪些要素?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客观事物、规律的制约)(有目的有意识)(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受历史条件制约)2、实践的基本特点(1)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①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主体——人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手段——工具、设备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2)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①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②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2、实践的基本特点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联系观点);②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发展观点)2、实践的基本特点3.实践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最基本)(如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科学实验(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社会科学实验,如改革试点等科学家到南极考察农民种田高考改革十月革命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1.地震、火山喷发、小行星撞击地球2.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蜜蜂造房3.地震后人们奔跑疏散到开阔处4.工人做工、农民种田5.公民投票选举6.艺术家构思作品7.学生的学习活动8.一国两制的实施9.屠呦呦实验191次,提取出青蒿素辨一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变革社会的实践知识归纳考点:实践的概念、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基本形式:3、实践的特点: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遇到问题:你在生活中有过或听别人有过以下烦恼吗?生活大学堂解决问题: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网友)眼镜起雾车窗起雾镜子起雾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探究:洗洁精糖水、醋部分液体防止镜片起雾效果测试找到能有效防止镜片起雾的液体热水、三面镜子、洗洁精、醋、糖水各一杯先将镜子放在热水上,展示是否会起雾,然后分别在镜片上涂上洗洁精、醋、糖水,擦干后放到热水上展示是否会起雾。有效___________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____________1.我们是如何知道洗洁精能有效防止镜片起雾,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思考: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网友观点正确与否是通过什么检验的,它具备什么特点才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正确性的标准,这体现什么哲学观点?3.为什么我们要研究防雾液体?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4.虽然洗洁精有防雾效果,但仍出现了专门的防雾眼镜,此眼镜运用电磁铁原理设计而成,为什么会出现专门的防雾眼镜,说明什么哲学道理?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4.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是否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获得认识的途径有几个?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如何在实践中产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读书也能获得知识,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吗?亲身实践(直接经验)学习知识(间接经验)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实践认识的途径(2)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判断: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可以获取间接经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名言评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实践①新问题遇到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和研究②实践的发展提供认识工具认识的发展促进③锻炼人的认识能力实践提高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名言评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受主观认识指导改造客观世界联系主观认识联系客观事物实践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正确认识认识错误认识主观与客观相符成功实践‥‥结果失败主观与客观相悖—————误区:科学理论、公认观点、权威观点、马列主义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真金不怕火炼名言评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名言评析: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提示: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的产生,“从无到有”;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深化和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学以致用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书到用时方恨少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判断:以下观点,体现了实践和认识的什么关系?——目的——来源——动力——动力——来源——检验标准——检验标准实践含义基本形式特点认识目的标准检验动力来源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错误的认识(阻碍)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基础方法论:重视实践,重视正确的认识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分析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积极投身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材料(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阻碍。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尤其是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材料
本文标题: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01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