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有余数的除法(一)年级:主备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课时1教材分析目标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观察、概括能力,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让学生在一些列活动中,认识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导学过程备注一、导入出示:○○○○○○提问:你能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吗?根据图说说,这两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学习过程1.摆一摆。请小朋友拿出20个圆片,按照老师的要求动手摆一摆。(1)20个圆片,每组4个,可放几组?(2)20个圆片,每组5个,可放几组?(3)20个圆片,每组6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4)20个圆片,每组7个,可放几组?还剩余几个?根据学生操作后汇报的结果,填出下表:2、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时,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这个剩余的数,在除法算式中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3.20个圆每组分4个,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计算?20个圆每组分5个,可以分给几人?怎样列式计算?20个圆每人分6个,可以分给几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分给几人?有没有分完?还剩几个?这2个还能再分一组吗?为什么?这剩下的2个能不能不写了?在算式中怎么表示呢?师板书:20÷4=5(组)20÷5=4(组)20÷6=3(组)……2(个)20÷7=2(组)……6(个)商的单位是什么?余数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单位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怎么读呢?(点名读,板书:20除以6等于3余2,)如果把20个圆片分给8个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生独立列式并写出读作,师板演,生互相核对,再点名说各圆片个数每组个数组数余下个数20420520620720…部分名称)三、导学习题1、21÷6=_……_19÷4=_……_67÷9=_……_38÷5=_……_52÷7=_……_71÷8=_……_17÷2=_……_43÷9=_……_2、□里最大能填几?□×4<378×□<7054>8×□□×6<399×□<6548>5×□3、有32本书,最少拿出几本后就可以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4、小刚买来20条金鱼,送给小明4条,剩下多少条金鱼?小刚把剩下的平均放在3个鱼缸,每个鱼缸放多少条金鱼?还剩多少条?5、一本书共86页,小丽看了30页,剩余的每天看7页,还需要看几天?6、__________,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几张,还剩几张?(补充条件,并解答出来)课堂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有余数的除法(二)年级: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二)课1时教材分析目标学习目标: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能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学习过程一.导入1、口答。()里最大能填几?你是怎样想的?(生独立写得数,师逐条讲评)()×2<73×()<25()×4<15()×8<422、竖式:20÷572÷9二、学习过程1.57个羽毛球,每6个装1筒,可以装几筒?还剩几个?怎么列式?怎么计算?57÷6商几最合适?你怎么想的?横式怎么写呢?在等号后面先写商“9”,它的单位是什么?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9的后面要点六个点“……”,再写余数3,它的单位是什么?读作“9余3”.教师领读算式57÷6=9……3读作:57除以6等于9余3.57÷6=9(筒)……3(个)表示什么?(57里面最多有9个6还多3)师指出: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导学习题:1、计算下列各题:(每行的最后1题要验算)27÷9=60÷7=58÷8=70÷9=29÷5=34÷6=2列式计算:(1)被除数是57,除数是7,商几余几?(2)、39里面有几个6,还余几?(3)、除数是9,被除数是62,商是几?余数是几?课堂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分米和毫米年级:主备人:课题分米和毫米课型教材分析目标学习目标: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过程自学导航活动一: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1)拿出尺子来认识分米,看看以分米有多长?用手来比一比。(2)再看看一分米里有()厘米?(3)想一想分米用()字母来表示?(4)数一数1厘米中有()个小格,每一小格的长是一毫米。(5)一厘米里有()毫米。2、填空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1m=()cm1dm=()cm1cm=()mm1m=()dm活动二:总结十进制长度单位间的换算。1、4厘米等于多少毫米?你是怎么想的?2、5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想的?3、3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你是如何思考的?4、6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你又是怎样思考的?活动三:填空:3分米=()厘米7厘米=()毫米80毫米=()厘米20厘米=()分米1米=()厘米500厘米=()米5dm=()cm40mm=()cm9cm=()mm60cm=()dm活动四:动手来画一画。1、画一条长30厘米的线段。2、再画一条长2厘米5毫米的线段。3、最后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活动五:拓训练:抢答7m=()dm3cm=()mm90dm=()m60cm=()dm2m=()cm800cm=()m课堂反思四生活中的大数课题数一数课型学案导学课年级二年级教师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7、38页学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习目标的兴趣。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重点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间的关系。学习过程学案导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出示挂图,谈话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四幅图片,每幅图片都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新知识,谁愿意把他读给大家听。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对话平台玩中学1.说一说。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1)在生活中,由许多这样大的数,你能找出来吗?(2)于你的同伴说一说。2.数一数。通过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万”。(1)小组合作数一数。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由10个小正方体,5人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在以每小组摆出的100个小正方体为一层,让10个小组同学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同学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2)看图数一数。意义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3.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1)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2)感受一千人在操场上敬礼升旗会是什么样的?交流解惑学中做1.找一找,填一填。(1)你能在你的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2)填一填。独立完成后指明汇报。(3)数一数。完成说一说的第(1)题。(4)涂一涂。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四生活中的大数课题拨一拨课型学案导学课年级二年级教师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42页学习目标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重点难点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难点是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学习过程学案导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对话平台玩中学1.拨一拨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1)读、写三位数。完成拨一拨(1)。(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完成拨一拨(2)(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学中做1.完成试一试(1)。2.完成试一试(2)。3.完成试一试(3)。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练一练(1)完成练一练1。(2)完成练一练2。(3)完成练一练3。(4)完成练一练4。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第五单元测量课题铅笔有多长课型学案导学课年级二年级教师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56页学习目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难点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学案导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一、认识分米。1.估一估。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2.量一量。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3.说一说。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二.认识毫米。1.量一量。引导操作,设下疑问。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2.议一议。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3.说一说。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4.量一量。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交流解惑1、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2、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点拨合作考试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2.完成练一练1中的第2题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1、先独立答题2、组内交流3、师生交流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方面更加努力的。我的反思:课题1分米有多长课型学案导学课年级二年级教师学习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7、58、59页学习目标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分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分米的空间表象。2.使学生知道1分米=1000米,学会分米和米的简单换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重点难点知道1分米=1000米,学会分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学习过程学案导案独立尝试点拨自学1.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2.估一估。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分米的长度。3.想一想。进一步体验感受1分米有多长。4.读一读。揭示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5.填一填。布置课前预习按照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初步感受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估一估。我们知道了1分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分米?交流解惑1、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分米。2、
本文标题: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0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