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理论 > 汽车各零部件常用表达
生态毒理学,环境生物学,污染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优先污染物:由于有毒物质品种繁多,不可能对每一种污染物都制定控制标准,因而提出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2生物富集:污染物从环境包括水、空气和固相物质等所有来源向生物体内或表面的净富集。3生物浓缩系数:生物体内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度同他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4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5金属硫蛋白:是一组相对较小的蛋白质(大约7000Da),其中25%~30%的氨基酸是半胱氨酸,无芳香族氨基酸或组氨酸,每个分子具有与6~7个金属原子结合的能力。6生物标志物:在生物监测中用活着的个体的细胞、组织、体液、生理或生化改变来定量地作为重要污染物存在的指示或者即将出现的效应的早期预警系统。7selye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8应激蛋白:参与减少与热、缺氧、紫外线辐射、砷、金属及某些外来化学物质等应激源有关的蛋白质。9分子伴侣:结合蛋白质并指导其正确折叠和聚集的应激蛋白。它们也能防止蛋白质变性和凝聚,促使它们重新折叠为具有功能的结构。10溢出假设:在“与金属硫蛋白的结合把有毒金属从有害效应的地点隔离出来”的假设下,溢出据说认为在超过了金属硫蛋白结合金属的能力之后,毒效将开始显现。11生物有效性:生物有效性是衡量各种生物元素迁移性和生态影响的关键参数,在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中有重要的作用.13有效态: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包括各种形态)称为全量。全量中又可根据能否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分为可给态和不可给态两部分。可给态即指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部分,称为“有效态含量”。二、简答题1污染生态学、生态毒理学和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是什么?如何开展研究?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是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即研究生物受污染后的生活状态、受害程度,以确定受害阈值及致死剂量;研究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转移、富集、降解规律,以生物净化有有效措施;研究污染物沿食物链逐级富集的规律,以避免或尽量减少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研究生态系统接受污染物的负荷能力,以确定生态系统的容量,预测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和生物监测指标;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态系统能流、物流的规律,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总体净化环境增的生态效益,达到保护环境,造福于人民的目的。研究方法是把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生物与受污染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各种规模的模拟试验及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即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及其机理,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基机理,利用生物对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的原理和方法;生物或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或生态系统对污染的控制与净化的原理与应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学及生物修复技术。其目的在于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在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有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和模拟研究。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圈中的污染物及其对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各成分的效应。其科学上的目的是在解释性原理的基础上对生物圈中污染物及其效应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总结,技术上的目的是通过对工具以及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取得对污染物在生物圈中的归趋和效应的更好理解,其实践上的目的是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去记载并解决具体问题。研究方法在科学上建议多用多重工作假设法、范式法常规科学与创新科学相结合的方法,在技术上利用分析仪器,运用一些标准和途径以及计算方法,如生物监测和生物标志物,还有一些实验设计方案、统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在实践上运用一些通用的方法、工具,管理基准来进行研究。2污染物在细胞水平上的影响有哪些?对细胞膜的影响:引起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首先,污染物引起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其次,污染物可影响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再者,污染物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干扰了受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细胞器的影响:污染物不仅可以引起细胞线粒体膜和嵴的形态结构的改变,而且可以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功能。污染物代谢产生自由基,可导致内质网结构和微粒体膜的一些重要组分如混合功能氧化酶的破坏,导致蛋白质合成控制的改变。污染物还可影响微管、微丝、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其他细胞器。对组织器官的影响:对靶器官和组织器官产生毒作用。3内分泌干扰物有哪几类?作用的靶器官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内分泌干扰物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指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诸环节并导致异常效应的物质,它们通过摄入、积累等各种途径,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生物体带来异常影响,而是类似雌激素对生物体起作用,即使数量极少,也能让生物体的内分泌失衡,出现种种异常现象。这类物质会导致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障碍、行为异常、生殖能力下降、幼体死亡、甚至灭绝。作用的靶器官是动物体和人体生殖器内分泌干扰物根据其来源和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工业用化学品、农用化学品、药用环境激素(天然或合成的激素药物)、植物激素类。我们使用的农药大约70%-80%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我们所使用的塑料,其中大部分的稳定剂和增塑剂也属于内分泌干扰物;日常人们所食用的肉类、饮料、罐头等食品中也都含有内分泌干扰物。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烷基酚(AP)、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PAE)、多氯联苯类(PCB)、农药(如有机氯农药)等都是内分泌干扰物4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有哪些?水污染的生物监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浮游生物监测法、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法、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水污染的细菌学监测指标有以下两个: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细菌总数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它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程度,如每1毫升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大肠杆菌是一群需氧和兼性厌氧的、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状细菌。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中,在肠道中普遍存在并且是数量最多的一种。故大肠杆菌群的检测作为监测水体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指标。大肠菌群数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浮游生物监测法: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如藻类、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等。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监测法是在未受干扰的环境里,河流和湖泊中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密度比较稳定,这些群落可调节群落结构来反映生境质量变化,这些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可用来监测和评价城市、工业、石油、农业废物及其土地利用对自然水体的影响。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微型生物群落是生活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包括藻类、原生动物、轮虫、线虫、甲壳类等,如环境受到外界的严重干扰,其群落的平衡被破坏,其结构特征也随之变化,因而可用其进行水体的监测和评价。PFU法(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原生动物在PFU内的群集速度和时间受环境的影响,不同污染水体,其群集速度和种类数不同。5举例说明生物修复有哪些常用技术?生物修复,指一切以利用生物为主体的环境污染的治理技术。它包括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吸收、降解、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也包括将污染物稳定化,以减少其向周边环境的扩散。一般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根据生物修复的污染物种类,它可分为有机污染生物修复和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和放射性物质的生物修复等。植物修复:就是利用植物去治理水体、土壤和底泥等介质中的污染的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包括六种类型:植物萃取、植物稳定、根际修复、植物转化、根际过滤、植物挥发等技术。微生物修复:即利用微生物将环境中的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其他无害物质的过程。动物修复:指通过土壤动物群的直接(吸收、转化和分解)或间接作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而修复土壤污染的过程。6简述(1)安全浓度(NOEC/NOEL,LOEC/LOEC,MATC)(2)效应浓度LD/LC0,EC50,LD50/LC50,IC50,LD100/LC100。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会产生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安全浓度。NOEC/NOEL:无可观测效应浓度(或水平),是统计上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别的最高浓度试验浓度。LOEC/LOEC:最低可观测效应浓度(或水平)是试验中在统计上有显著区别的最低浓度。MATC:最大可接受毒物浓度,是以NOEC和LOEC为界未被确定的、由于未观测性到统计上显著有害效应的事实而被假定无害的浓度。效应浓度:超过最高允许浓度,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接触毒物时间越长,受害越重。这种使生物开始出现受害症状的浓度称为效应浓度。EC50:半数效应浓度,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LC/LD:致死剂量或浓度:表示一次染毒后引起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LC0/LD0最大耐受剂量或浓度:能使一群动物虽然发生严重中毒,但全部存活无一死亡的最高剂量或浓度。。LD50/LC50:半致死浓度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剂量或浓度。IC50:半数抑制浓度,指能引起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50%抑制的浓度。LD100/LC100: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在动物急性毒性试验中,使受试动物全数死亡的毒物浓度或剂量。7毒性单位及分级概念,常用毒性分级有哪些?P126+100生态毒理学常用分级:我国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前苏联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美国EPA制订的急性毒性分级,对农药危害性分级建议标准(1975)和水生生物评价体系。8急性毒性试验最常用的有哪些?作用和意义是什么?9为什么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生态标志物在生态毒理研究中很有用?化学污染物所导致的生物有机体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改变称之为生物标志物。广义上的概念指在任何生物学水平上用于测定污染物暴露和效应的指标,包括亚个体、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目前普遍赞同和应用的概念指在亚个体和个体水平上既可以测定污染物暴露水平,也可以测定污染物效应的生理和生化指标。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受到严重损害之前,在不同生物学水平(分子、细胞、个体等)上因受环境污染物影响而异常化的信号指标。它可以对严重毒性伤害提供早期警报。这种信号指标可以是细胞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可以是某一生化代谢过程的变化或生成异常的代谢产物或其含量,可以是某一生理活动或某一生理活性物质的异常表现,可以是个体表现出的异常现象,可以是种群或群落的异常变化,可以是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化。三、论述题1新出现的环境有害污染物有哪几种?选择一种如何从污染生物学的角度开展相关研究?P35生态毒理学新出现的环境有害污染物有三丁基锡氧化物、邻苯二甲酸盐,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辛基酚、壬基酚、多溴二苯醚PBDE和含氯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单纯依靠化学分析方法可以诊断环境污染物,但其本身存在以下局限:①化学诊断法不能对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做出准确、定量的评价。因为在生物修复过程中有机污染物逐步被生物降解,必然产生次生有毒中间代谢产物。研究发现,有机污染土壤在修复后其毒性反而增强。说明土壤中某些污染物的毒性大小与其含量之间并不成正比关系;②在实际环境中,最容易被忽视而且破坏性更大的是小剂量、长期持续作用的非急性复合污染。这类污染发生时难以察觉、隐蔽性强、影响面大,仅凭污染物含量无法检测出污染物的复合毒性效应。而实验室内进行的毒性生物测定会因实验条件和生物种类的限制,难以真实反映污染物在实际环境中的生物毒性效应,亦无法了解污染物在现场的生物毒性效应。利用生物的组分、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称为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具有理化监测所不能
本文标题:汽车各零部件常用表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971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