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二章 柱、纸色谱(4h)
第二章柱色谱法和纸色谱法第一节柱上色谱法柱上色谱可分为:柱上吸附色谱法、柱上离子交换色谱法、柱上分配色谱法、柱上凝胶色谱法。。柱上色谱法是比较古老的(1903年,Tswett提出来)。由于此法分离效率低,速度慢,因之在五十年代以前为主要的分离技术,但五十年代后,由于其它色谱技术(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的出现,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但是由于此种方法所用设备和操作方法都比较简单,可处理大量样品,在有机分析中,主要可用于有机样品的提纯(脱脂、脱色、脱胶、脱水),初步分离或制备纯样品等,因之该法仍然为人们所采用。此外,随着天然产物化学的发展,许多天然有机物的应用价值日益提高,而这些化合物往往又难于合成,因之从天然界提取就成了唯一来源,这就必须采用制备型柱色谱技术。故柱色谱也是植物化学工作的主要技术之一。1.柱上吸附色谱法原理:按照各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能力大小来分离的。吸附剂的选择(凭经验决定):一种合适的吸附剂应该具备这样一些条件:(1)它能够可逆地吸附待层析的物质;(2)它不会引起被吸附物质的化学变化;(3)它的粒度大小应该能使显层剂以合适的速率流过;(4)吸附剂最好是白色的或浅色的,以便于对色层带进行观察;(5)颗粒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操作时不易破碎;(6)不能与待分离物质及流动相产生化学反应,也不应相互溶解。一般弱极性溶质宜选用强极性吸附剂,而强极性溶质宜用弱极性吸附剂。最常用的吸附剂:氧化铝和硅胶。它们能符合上述要求,并且经过不同处理可以随意得到不同的活度。例如,氧化铝可以在不同温度烘干达到各种不同的活度。必须指出,活性大的吸附剂用于色谱法并不一定最合适,因为活性太大,物质被吸附得太牢,以致不易被洗脱下来。其他较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镁(用于吸附烃、醇、酮、醚及硝基物等),碳酸钙(用于吸附叶绿素)硫酸钙(用于吸附花色苷、维生素K1),氧化钙、氧化钛、碳酸钡、硫酸镁、无水碳酸钠(应用于吸附叶绿素),滑石粉(用于吸附有机酸、酚类、2,4-二硝基苯腙),硅藻土、蔗糖(用于吸附叶绿素)及淀粉等。许多吸附剂遇水即失去活性,这时只能用无水溶剂。实验技术吸附剂的粒度及用量:一般在80~300目间变动。粒度细,分离效果好,但速度太慢。吸附剂的用量,一般为样品的30~50倍,有时达100倍。色谱柱:很简单,只需要一支适当长度、适当口径的玻璃管,管下口做一紧缩处及一斜口,再连一个吸滤瓶即可。柱长与内径之比在10﹕1~4﹕1间较好。装柱方法有两种:干法装柱,将吸附剂由柱口装入,边装边轻敲打,以使吸附剂装填密实均匀。吸附剂装完后,把淋洗剂沿管壁轻轻加入,使之浸润吸附剂,淋洗剂加入后发现柱内有气泡时,可敲打柱体或施加适当压力以压缩气泡,使气泡随淋洗剂一起排出。湿法装柱,有两种操作方法:方法Ⅰ:先将柱体下端活塞拧死,向柱内加入一定高度之淋洗剂,然后将吸附剂自上端慢慢加入,淋洗剂的液面一定要高出吸附剂层。吸附剂加完后,打开活塞,放出淋洗剂,直至吸附剂层不在沉降为止。方法Ⅱ:将吸附剂用淋洗剂调成糊状,慢慢倒入柱中,在保证淋洗剂液面略高于吸附层条件下,让淋洗剂自柱中慢慢流出,直至吸附剂沉降不在变动为止。不论何种方法装柱,要求装好之柱体密实均匀,无气泡,在淋洗过程中无裂纹出现,一般湿法装柱比干法好。被分离样品的准备:柱色谱所用样品溶液一般配成较浓的溶液,最好为饱和液,这样样品加到柱顶集中,分离效果好,配制样品所用的溶剂极性要小,以利于样品立即被吸附剂吸附。如果样品在低级性的溶剂中溶解度很低,最好将样品用一合适的溶剂溶解,再与吸附剂相拌,低温烘干待上样。上样:样品溶液配好后可开始加样,方法为当柱内淋洗剂流至液面与吸附剂面相平时,将样品溶液沿管壁加入柱内,注意不要让样品溶液自由落下而打乱柱顶吸附剂层。当样品液面和吸附剂面相平时,用样品溶剂数滴沿管壁加入,以洗净管壁上的样品液,当液面与吸附剂面再次相平时,加入显层剂进行显层。如果是和吸附剂相拌的样品,将柱内淋洗剂不要流至与吸附剂面相平,要保持一定的淋洗剂高度,将样品粉末缓缓地加入,并轻轻敲击柱子使气泡充分地排除,加完样品后,让淋洗剂流至与吸附剂表面相平,用样品溶剂数滴沿管壁加入,以洗净管壁上的样品液,当液面与吸附剂面再次相平时,加入显层剂进行显层。显层:使样品各组分在柱内进行分离的过程叫显层,此过程中所用的溶剂叫显层剂。显层剂的选择:一般来说,显层剂的极性比样品极性小些。常用的显层剂有石油醚,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氯仿(代表弱极性显层剂),乙醚,异丙醚(中等显层剂),低分子量的醇、酮(强显层剂)等,一般可用单一种,也可用混合剂,一般先试之,最后确定出合适之显层剂来。显层方法:待柱上样品液面与吸附剂面相平后,加入显层剂,并始终保持显层剂面高出吸附剂面,待第一个组分估计由柱下端开始流出时,停止加显色剂,显层结束。注意:有机物自吸附剂上被洗提出来的先后次序一般是:饱和烃,烯烃,双烯烃,芳烃,醚,酯,酮,醇,二元醇及羧酸。色层的分离方法:(1)推出法:将吸附剂自吸附管中推出,用小刀将各色层带切开,分别用适当溶剂提取,滤去吸附剂,将滤液浓缩就可以得到各组分。当用这种办法分离时,吸附柱玻璃管不能用下口紧缩的,而必须是两头都开的。(2)洗提法:待显层后,用一种极性较强、吸附力较大的溶剂将各组分依次顶替下来,用几个接收器分别接收流出的各个组分。这一步骤常称为“洗提”。洗提用的溶剂称为洗提剂。将各分洗提液分别浓缩即得到各组分。无色物质层析时找出色层带的方法:①将吸附柱系统地切断,将各段逐一用溶液洗提,鉴定各洗提液中的物质。②连续地洗提吸附柱,分别用接收器接收一定量的洗提液,然后鉴定各洗提液中的物质。③层析完毕后,用显色剂显色。(常用的显色剂下表)。④用紫外光照射,使能发荧光的物质发生荧光。对于不发荧光的无色物质,可以用发荧光的吸附剂。就是在普通吸附剂中加入某种能在在紫外光照射下发荧光的无机物(如硫酸锌)或有机染料。该荧光染料不致降低吸附剂的活性,且在给定的吸附条件下又不会被洗提出来为宜。这时在柱上形成的色层带相应地改变了吸附剂原来的荧光的强度,借这种改变可以了解色层带的位置。常用的荧光染料如桑色素(morin)用于三氧化铝柱,小檗碱(berberine)用于硅胶柱,二苯基荧光吲啶磺酸(diphenylfluorin-dinesulfonesulfonicacid)及桑色素用于氧化镁或氢氧化钙柱。⑤制备有色衍生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柱上层析常用的各种显色剂*化合物显色剂烯烃先用3mg藏红溶于25mL水的溶液处理,然后用0.1mol/LKI溶液(加有4~5滴)处理,藏红的原来颜色被漂白,但当含有不饱和烃、砜、二芳基胺或三芳基胺存在时,色层带上红色重新出现。醇类四个碳原子以上的醇可先用每升含200至300mg钒酸铵溶液处理,再用8-羟基喹啉溶于6%的乙酸所成的2.5%的溶液处理。色层带在暗绿色背景上显橙棕色。酚类1.香草醛溶于浓硫酸所成1%的溶液,色层带显淡红至红色。2.重氮盐溶液,色层带显黄至红色。醛与酮类用2,4-二硝基苯肼饱和的2mol/L溶液,色层带显黄色,醛用希夫试剂处理,显紫红色。胺1.四氯对醌在1,4-二氧六环中的饱和溶液是对脂肪胺的最好显色剂,在橙色背景上色层带显绿色。2.1%氟硼酸对硝基亚氮盐水溶液是检出芳胺色层带的很有效显色剂。色层带呈橙至红色,酚类也有同样反应。硫醇于7.5gNaOH在40mL水内所形成的溶液中加入1.25gPbO作为显色剂,如有黄色的色层带出现,表示有硫醇存在,这时如再用硫在苯中的饱和溶液处理,色层带即转变为灰色至黑色。硫醚以0.5gKI溶于25mL水中,再加入两滴2M氯化金溶液,作显色剂,硫醚色层带在粉红色背景上显棕至黑色,胺有同样反应,但胺的吸附力强,留在柱的上端,因此得与硫醚区别。芳环将10mL浓硫酸与0.2mL37%的甲醛溶液混合作显色剂,单环芳烃显红的色带。一般说来,双环或多环芳烃显绿色或蓝绿色色层带,此种溶液必须当天配制。*本表所列各显色剂是在以苯作为显层剂,以硅胶作为吸附剂的情况下使用的,本表中各试剂的百分浓度,均指重量百分比。2.柱上离子交换色谱法1)离子交换树脂柱上离子交换色谱主要用来除去样品中微量电介质杂质。其装置与柱上吸附色谱相同。固定相为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很多,但可分为两大类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和阳离子交换树脂。均为高分子化合物。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为Na型(高分子钠盐)。使用前要用稀盐酸浸泡处理为H型,然后进行交换,以磺化交联聚苯乙烯为例,再生和交换原理如下表示:此外还有交联丙烯酸盐或磷酸盐等阳离子交换树脂。CHCH2CH2CHCHCHCH2CH2SO3-Na+Mg++Ca++固定相+HCl再生交换液相CHCH2CH2CHCHCHCH2CH2SO3H+Mg++Na+Ca++固定相液相阴离子交换树脂一般为高分子的氯化季铵盐化合物,称Cl型,使用前要用稀碱处理为OH型,然后交换,以交联聚苯乙烯氯化季铵盐为例,其再生和交换如下:此外,其它类型阴离子交换树脂还有交联丙烯酸仲铵型、叔铵型或季铵型。液相SO42-Cl-Ac-+液相固定相CH2N+(CH3)3OH-CHCH2交换再生NaOH+固定相SO42-Ac-CH2N+(CH3)3Cl-CHCH22)装柱:取一支400mm×10mm滴定管,下端放少许玻璃棉,关闭活塞,将处理好的树脂倒入至150~200mm高度即可。由于每种树脂都有一定的交换能力,一般每毫克干树脂约可交换1~9mmol离子,但一般操作中,只需交换二分之一最大量即可。据此就可算出树脂的用量及柱体的大小。3)交换:将待测样品液由装好的柱上部倒入,由柱下部放出,或由下部加入而由上部排出。但流速应以待处理溶液在柱内有一定停留时间为准。4)洗提:样品液处理完后,用另一种电解质通入柱内,将已交换于柱上的离子用新的离子顶替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或提取目的。5)再生:再生是树脂恢复为H型或OH型的操作,此步可与洗提为同步,也可不同步,不同步时,即用酸或碱浸泡树脂即可。6)举例:A糖中除酸(葡萄糖中除去柠檬酸)向阴离子交换柱中通入糖液,则柠檬酸负离子被交换于树脂上,排出糖液,则达到分离目的。树脂用碳酸铵液洗提,则得柠檬酸铵溶液。然后树脂再用NaOH液再生。B除去羰基化合物——异丙醇中除去少量丙酮。向阴离子交换柱中加入亚硫酸氢钠液,则亚硫酸氢根负离子交换于树脂上,用水洗至无碱性,然后通入异丙醇丙酮样品,则丙酮与交换于柱上之亚硫酸氢根负离子加成而留于树脂上,而余下之异丙醇则流出,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然后向柱中再通入稀NaCl液,则氯离子顶替出亚硫酸氢钠和丙酮,完成洗涤任务,最后树脂再于碱液中再生。离子交换色谱交换物质量很小,只适于半微量样品中微量杂质的除去。另外一般要求样品为水溶液时才好交换,而且交换下来的洗提液都很稀,组分回收困难,故对于样品已处于很稀溶液时而且再无更好分离方法时才用此法。除了上述吸附柱色谱和离子交换柱色谱外,还有凝胶柱色谱和分配柱色谱。纸上色谱法是分配色谱法中较常用的。最简单操作之一是取一条滤纸,悬挂在一个支架上,使它的底端浸入一盛有溶剂的浅皿中。在纸下端刚好高出液面部分用毛细管滴上一滴试液。将支架置于密闭容器内,使纸周围为溶剂蒸汽所饱和,静置数小时,在这期间,溶剂由于纸上毛细管作用而沿滤纸上升。当溶剂前沿升到快近纸条上端时,取下滤纸使之干燥。如果试液中的化合物是有颜色的,则纸上会显出各组分斑点。较常见的情况是,层析的化合物是无色的,那么,待纸干燥后,于纸上喷以显色剂而使化合物斑点显色。上法为上行纸上色谱法。第二节纸上色谱法同理也有下行纸上色谱法。上行法一般需时间较多,但溶质在两相中的分配较易达到平衡。所以产生的斑点面积紧凑园整。组分易于分开。下行法快,省时间,对易分离化合物最好采用下行法。此外也可采用双向纸上色谱法。纸上色谱法的Rf值,通常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1)纸的质量;(2)温度;(3)化合物取量;(4)溶剂;(5)试样原点与溶
本文标题:第二章 柱、纸色谱(4h)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07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