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九章.沟通你我他——大学生人际交往
沟通你我他——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一个人不知道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于是他去求教上帝,上帝先带他去了地狱,他看到所有人都是面黄肌瘦,但面前都是美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双长长的筷子,很多人都在努力往自己嘴里送,但太长了,自己永远都送不进嘴里。上帝又带他去了天堂,结果天堂里的人红光满面,欢声笑语,原来是一样的筷子,自己送不到自己嘴里,但两个人可以相互喂食,其乐无穷。故事: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伦敦有位年轻的小伙子,是一家大学里的学生,租住在一家公寓。他租住后不久,来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就租住在他隔壁。那姑娘长得很美,有着天使一般的容颜,深深地打动了小伙子的心。他每次上楼下楼都能遇见他,在不知不觉中,他爱上了那姑娘,可他一直找不到借口与她相识,因而他觉得很痛苦,郁郁寡欢。圣诞节到了,小伙子一个人呆在房间里,举目无亲,寂寞难挨。故事2:•忽然,他听见隔壁房间传来了一些声音。小伙子想这肯定是那位姑娘与别人在约会。这深深地刺伤了他那颗沉浸在沮丧之中的心,使他感到人生彻底地绝望了。最后,他找了一根绳索,自悬于梁上,告别了人世。第二天,人们发现,就在那个圣诞节之夜,不仅那个小伙子,那个姑娘也自杀了,是吃砒霜死的。小伙子听到的那些响声,是砒霜毒性发作姑娘挣扎时发出的,他完全误解了那些声响的性质。姑娘的桌子上有一份遗书,遗书上说,她实在忍受不了这份孤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关心她,尤其是在那个美丽的圣诞节之夜。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实现1+1>2,个体与他人双赢。亚里士多德:“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马克思: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获得社会支持,事业成功的保证。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靠他的专业能力,而85%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的能力。”研究成果:4000名失业的人中,只有10%,即400人是因为他们不能干这种工作,90%,或者说3600人,是因为他们还不曾发展自己与人成功相处的良好品质。•满足交往需要,身心健康的保证。•完成社会化,促进个体成长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概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与类型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第一节交往与心理•一、不同人的交往•对同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人会作出不同的反应,而不同的反应又会引起对方不同的反应,对方不同的反应又会反过来影响你的感受。•因此,你的人际关系掌握在你的手中,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改变它。•二、内向外向,孰好孰坏•1.外向的优势•2.外向“不一定”胜过内向第一节交往与心理•三、交往中的你,身心更健康•1.不同类型(气质、性格或品质等)的人,对待同样的人和事会有很大不同;•2.不同的方式对待同样的人和事,会有不同的反应;•3.相比冷淡而言,积极、主动、热情的待人方式,会得到更积极的反馈。•所以,人际关系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总认为是别人不友好,即便真是如此,也完全有可能改变自己的人际状况;•个人的心理特点,如气质、性格或认知、情绪、行为,会深深地影响着你的心理健康,甚至身体健康。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与交流情感的过程。•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各种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较为稳定的心理关系。(反映为心理距离的远近)•人际交往是动态表述,人际关系是静态表述。人际交往决定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从人际交往中反映出来。从动态讲,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但都超不出信息沟通与物质交换的范围;从静态讲,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人际交往•具有一般信息沟通的特点交往双方、交流的信息、信息渠道•带有目的性交往目的决定交往对象、方式、内容•强调交往双方之间的相互作用喜欢的回馈原则: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心理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不同人际关系中所占比重不同人际关系以需要为基础需要的满足是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人际关系以交往为手段交往频率是人际关系亲疏的调节器人际关系以感情为纽带人际交往中呈现出的情绪状态是人际关系好坏的评价指标。自我暴露是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二、人际吸引因素1邻近吸引2相似吸引3需求互补吸引4外貌吸引5能力才华吸引•多发生在感情深厚的朋友,特别是异性朋友之间。•漂亮的容貌、得体的仪态、开朗的性格•研究表明,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如果表现出一些缺点,会更受人喜欢。5个性特征吸引•即:人格魅力。其个性特征包括:真诚、责任、进取、热情、宽容、幽默、端庄。三、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1、表层因素空间距离(远亲不如近邻)交往频率(来往密切关系更近,如麻友们、恋人们)仪表风度(得体的仪表使人更具魅力)(1)个性品质:人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等。最重要的是人品。(2)特点相似: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共鸣。(3)特点互补:更能彼此倾慕,关系稳定长久。如夫妻、同伴等。2.深层因素阻碍人际吸引的个人性格特征不尊重别人的人格,对他人缺乏感情,不关心他人的悲欢情绪,甚至把别人作为自己使唤的工具。自我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和兴趣,忽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对人不真诚,采取一切手段处处想获得自己的利益,并以此为前提和他人交往。过分服从并取悦别人,过分惧怕权威而不关心部下。过分依赖他人而又丧失自尊心。嫉妒心强。怀有敌对情绪与猜疑性格,或怀有偏激情绪。过分自卑,缺乏自信心,对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对他人批评过分介意或完成工作任务后过分自夸。情绪孤立,不喜欢与人交往。怀有偏见,固执,不愿意接受他人规劝,过分使用防御机能,报复性强。好高骛远地提出过高要求,过高目标,苛求他人。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4)与异性交往太少。()•(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7)时常伤害别人。()•(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10)极易受窘。()•(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指导语: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请你认真完成,然后对照后面对测验结果作出的解释检查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14)担心别人对自已有什么坏印象。()•(15)总是尽力使别人赏识自己。()•(16)暗自思慕异性。()•(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20)瞧不起异性。()•(21)不能专注地倾听。()•(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申诉。()•(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24)被异性瞧不起。()•(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意见、看法。()•(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处。()测试结果•测查结果的解释:•28个问题,选“是”的打“√”,计1分;选“非”的打“X”,计0分。•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人的好感与赞同。•总分在9—14分之间,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是在15—28分之间,表明你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总分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的行为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的障碍。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特点讲求平等富于理想高期望值与高挫折感并存渴望友谊,自我封闭理想化与功利性并存注重精神情感色彩浓大学生的友谊比较牢固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独立性较强呈开放趋势与异性交往愿望强烈四、大学生人际关系类型按情感成分分按关系对象分按密切程度分类型划分按影响程度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网络人际关系-公事关系-私人关系-利益相关关系-利益无关关系-融洽关系-冷谈关系-冲突关系同学关系•大学生的交际圈学习圈、娱乐圈、社团圈、老乡圈、恋人圈•总体和谐家庭化、亲情化、称呼世俗化和口语化、有密语交流•存在冷漠和冲突关系表现为:缺乏知心朋友,孤独感;争吵甚至打架。原因:自我中心•人缘型性格随和,为人坦诚实在,全面发展。班级中最受欢迎。•首领型良好的素质、组织能力强、工作作风端正。班级中具有威信。•嫌弃型自我中心、忌妒、无责任、虚伪、势力、放荡。班级中最不受欢迎。•孤独型性格孤僻,自我期望过高,缺乏交往兴趣或缺乏交往技能。班级中易被忽视。班级中人际关系类型师生关系、网络人际关系•网络交往的渠道聊天(QQ、ICQ、MSN)、游戏、E-mail、BBS、博客……•网络交往的特点角色的虚拟性;主体的平等性;心理的隐蔽性;动机的多样性;过程的弱社会性、弱规范性。师生关系•尊师,但不盲从,敢于向权威挑战。•师生交往不多。•师生关系的疏密,通过学生遇到问题时是否寻求老师帮助得到印证。网络人际关系案例•一名姓吴的大三学生因为在学业上受了挫折,变得很内向,再也融洽不到同学中去,于是开始一天到晚上网。他说,“我喜欢网上,因为在网上可以给我自重感,没有人看不起你。我交了许多的朋友,甚至有的朋友会打电话来找我,说我有个性,说我幽默,虽然在现实中我并不是这样的。我似乎找到了我要找的东西,又担心这会使我更加脱离现实。”他还说:“我不知道网络对人格发展究竟有没有影响?在网络上,一方面一个人的性格可以得到极致的张扬;而另一方面,一个人很多时候表现出来的又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自我的性格。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真实,却更不能否认它的虚拟”。五、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优化人际交往的艺术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认知情感行为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原则第二节人际交往障碍的分析与处理•一、交往中的认知问题•1.晕轮效应;•2.刻板效应;•3.投身效应;•4.其他心理效应•二、交往中的情感问题•1.自卑;•2.愤怒;•3.害羞;•4.嫉妒;•5.恐惧;•三、交往中的行为问题•1.封闭自己;•2.被动交往;•3.只关注自己1、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真诚原则求同存异原则信用原则平等尊重原则大学生人际交往一般原则适度原则2、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忌“以貌取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启示: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首因效应(陌生人之间)近因效应(熟悉者之间)•在人际交往中,由交往对象的最近信息所形成的印象,称为最近印象,由其产生的心理影响称为近因效应。•忌只看一时一事,要历史地、全面地看问题。•启示: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发生冲突及时道歉,知错就改;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2、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是指我们看到一个人具有一些我们喜欢的特征,就会倾向于认为他也具有其他我们所喜欢的特征。反之亦然。•忌以偏概全(全盘肯定或否定),要要尽量消除“偏见”,多角度分析取舍•启示:注重塑造突出的正面形象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和定势效应•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也叫社会刻板印象。如科学工作者严谨但缺乏情调,从事体育运动者则“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西方人开朗而东方人含蓄等。•忌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分析。2、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投射效应•所谓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想通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忌片面地以己论人•启示:要顾及他人感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矫正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反黄金规则•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反黄金规则:“别人必须像我希望的那样对待我。”对自我的认知偏差•对自我的评价过低:看不到自身价值、妄自菲薄、唯唯诺诺、畏畏缩缩。•对自我的评价过高:盛气凌人、骄傲狂妄、对他人求全责备、不屑一顾。3、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自卑心理与闭锁心理自我中心与自傲心理嫉妒心理与敌意心理羞怯心理与恐惧心理敏感心理与猜忌心理羞怯心理与恐惧心理•表现:紧张、胆怯、害怕。表情羞涩,脸色绯
本文标题:第九章.沟通你我他——大学生人际交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58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