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文学常识[记]:“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王安石(1021-1089),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1061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1074年罢相,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1086年司马光执政,废尽新法,王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纪念馆(江西临川)王安石塑像(江西临川)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当时他34岁。背景•翻译第一段:课文助读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现在把“华”念做“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错了。褒禅山(华山)华山洞慧空禅院石碑褒禅山示意图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名字的来由)•翻译第二段: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空旷名作状从旁边多深远幽暗的样子形作名那些形作动,走到尽头而,连词代游洞者懈怠将,快要完于是一起动作名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大概所到的(地方)不及,不到代游踪那些到的人更当、正在体力还用来形作动,照明已经有人埋怨自己他尽情享受形作动后洞慧空禅院前洞东行5里平旷记游洞经过追记后洞中所见并表示遗憾心情前洞后洞记游者甚众窈、寒、深记游者少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悔——叙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通。华阳洞:洞深1600米,有10大景区、102个景点。洞群分前洞、后洞、天洞、地洞。前洞有“华阳”、“万象皆空”等石刻文字。后洞又称“碑洞”,即王安石当年游览路线。褒禅寺坐落在褒禅山西南面半山腰上的褒禅寺华阳洞入口华阳洞华阳洞华阳洞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华阳洞第一部分: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一、介绍褒禅山概况二、记游华山洞经过前洞记叙简略后洞记叙详细•翻译第三段: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对于这种情况语气词取独观察心得,收获因为他们的且的奇异雄伟不同寻常的景象险阻僻远的地方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而帮助足够用来在志向,这里引申为主观努力难道得到的东西,心得形容词作名词古今异义1、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2、阐述“尽吾志”的观点。第三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有志有力有物尽吾志无悔矣余之所得——议翻译第四段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对于因感叹取独动作名,流传的文字名作动,说清尽道……的缘故古今异义,做学问的人谨慎地选择形容词使动第四自然段“古书之不存”跟上文哪句话相照应?“其文漫灭”“后世之谬其传”又是跟哪句话相照应?“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仆碑其文漫灭音谬古书之不存谬其传何可胜道也哉观点: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逻辑严密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议第四自然段•借仆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议论一正一反•翻译第五段: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籍贯姓名字第五段:补叙同游者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课文内容总结:理清思路一(1、2):记叙——游山经过。二(3、4):议论——游山心得。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的籍贯、姓名。每段主要内容:•1本名与别名的由来•2记游洞经过•3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4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5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说山识碑得名的缘由(第一段)慧空禅院华阳洞仆碑(识谬)考据践行探幽记游前洞后洞出洞(悔随)(第二段)(第三段)尽吾志,可以无悔顿悟(第四段)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叙事记游感事言志四人同游补记作结(第五段)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主旨,例如《醉翁亭记的,就最能代表作者的意图。问:《游褒禅山记》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其主旨?“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请你结合课文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说说完成一件事需要那些条件,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你认为哪个条件最为重要?议一议:“志”“力”“物”写作特点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一部分记游第二部分议论1.介绍褒禅山概况略2.记华山洞经过详山碑略详前洞和后洞概况游后洞经过前洞后洞经过补叙经过、写心情华山洞的心得借仆碑抒发感慨议志议力议物略略略略略详详详详详→→→→→→→→↑↑↑→3、文笔简洁,语言凝炼•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精要得当、平实深刻、言简意丰1、慧褒始舍于其址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3、距其院东五里4、有泉侧出5、入之甚寒,问其深6、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7、火尚足以明也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作动,筑舍定居名作动,命名名作状,往东名作状,从旁边形作名,深度名作动,识其本名,说明白形作动,照明谬,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作名,流传的文字词类活用课堂练习非常于是至于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于是余有叹焉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请他,于是他来了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非常好至于小李,你就别管了不同寻常意外的事故十分对于这种情况在此顺承连词至——到于——引出处所到了…的结局以致于另提一事古今异义十一学者所以数字十分之一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治学的人表结果……的原因用来……的(表凭借)古今异义回上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由山以上五六里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无物以相之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因为因为而修饰用来表并列,而连词,用来因为以的用法回上层于在在对于对于比向被于的用法始舍于其址于人为可讥于是余有叹焉余于仆碑师不必贤于弟子求救于孙将军君幸于赵王回上层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其“”字的用法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他们,指游客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8、而余亦悔其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咎其欲出者13、吾其还也14、其可怪也欤15、路漫漫其修远兮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字的用法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代词,其中助词,调节音节,无义17、亦各言其志也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20、安陵君其许寡人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2、其皆出于此乎23、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代词,自己的代词,这种副词,表祈使,一定副词,表揣测,恐怕,大概表假设,如果代词,你的,指赵太后副词,表祈使,一定其“”字的用法助词人称代词其“”字的用法他(们),它(们)(的)你(们),你(们)的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这(里),那(些)其中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表反问: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一定调节音节,不翻译指代对象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量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文意难懂,语言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尽量符合原文地进行翻译,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顷之,译:一会儿“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妻子”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荆轲刺秦》中“取之百金”,翻译为:(用)一百两黄金买到(匕首)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是“有何厌”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呢”。“变”,即变通。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下江陵”《赤壁赋》中的“下”译为“攻占”。
本文标题: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51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