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第二节病机目的要求1.掌握邪正盛衰病机。2.掌握阴阳失调病机。3.掌握气机失常病机。病机与病机学概念•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整体观辩证观立足于整体联系的病理观以整体联系和运动变化观点认识和研究疾病中医病机学说的特点基本病机基本病机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精气血津液失常一、正邪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1.正:人体的机能活动;抗病、康复能力2.邪: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⑴正胜邪却则不发病–⑵邪胜正负则发病(一)邪正盛衰与发病(二)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1.表邪入里–肌肤口鼻(表)脏腑(里)•2.里病出表–脏腑(里)肌肤(表)实的病机邪气盛则实含义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特点邪气较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的一系列证候。形成外感六淫初、中期,或痰、食、血、水滞留体内的内伤病。表现体质壮实,精神亢奋,壮热烦躁,疼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三)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虚的病机精气夺则虚含义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特点精、气、血、津液亏少和功能衰弱以及脏腑经络功能减退,使机体抗病能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的一系列虚弱、不足的证候。形成先天禀赋不足、病后亏虚、多种慢性病耗损、邪气损害等。表现体质瘦弱,神疲乏力,声低气微,自汗,盗汗,疼痛喜按,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2.虚实变化(1)虚实错杂:邪盛与正虚同时存在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邪实。如脾虚所致水肿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正虚。如邪热炽盛灼津所致气阴两伤证。(2)虚实转化因虚致实由实转虚(3)虚实真假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含义“虚”为病机本质,“实”为假象的病理状态。形成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功能减退,气化无力所致。表现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淡嫩。又兼腹满(时减)、腹痛(喜按)等假象。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含义“实”为病机本质,“虚”为假象的病理状态。形成热结肠胃、痰食壅滞、湿热内蕴、大积大聚,使实邪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表现如热结胃肠,便秘腹痛拒按,潮热谵语。又兼面色苍白,四肢厥逆,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的假象。(四)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正胜邪退疾病好转,或痊愈。邪胜正虚病情加重,病势恶化,甚至死亡。邪正相持多见于疾病中期,或慢性病迁延期。正虚邪恋多见于疾病的后期,急性转为慢性;或慢性病经久不愈;或留下后遗症。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转化阴阳互损阴阳亡失阴阳格拒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一)阴阳偏胜1.阳偏盛:即阳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偏胜或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的病理状态。特点:阳盛而阴未衰(或虚亏不甚)的“实热证”。机理: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某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属“邪气盛则实”的实证。感受阳邪五志化火邪郁化火阴邪从阳化热阳偏胜壮热、面红、目赤、便干、苔黄、脉数等症状临床特点:热、动、燥病机趋向:“阳胜则阴病”阳偏胜病机示意图2.阴偏胜:即阴胜。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胜,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特点:阴盛而阳气未衰(或虚损不甚)的“实寒证”。机理:感受寒湿过食生冷阴偏胜形寒、肢冷、舌淡、下利、脉迟等症状临床特点:寒、静、湿病机趋向:“阴胜则阳病”阴偏胜病机示意图(二)阴阳偏衰1.阳偏衰:即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阳热不足的病理状态。特点:阳不制阴,阴偏相对盛的“虚寒证”。机理:是指人体阴阳双方中的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属“精气夺则虚”的虚证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劳倦内伤久病耗伤阳偏衰寒象:畏寒喜暖、形寒肢冷、面色白、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等虚象:倦卧神疲、乏力少气。临床特点:以肾阳虚为主。鉴别:“阳虚则寒”:虚而有寒,以虚为主;“阴胜则寒”:以寒为主,虚象不明显。阳偏衰病机示意图2.阴偏衰:即阴虚。是指人体阴气不足,阴不制阳,阳气相对偏亢,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特点: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机理:阳邪伤阴五志过极化火久病伤阴阴偏衰阴虚阳亢阴虚火旺阴虚内热阴虚失润临床特点:以肾阴虚为主。鉴别:“阴虚则热”:虚而有热,以虚为主;“阳胜则热”:以热为主,虚象不明显。阴偏衰病机示意图(三)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1.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精或阴气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2.阳损及阴:是指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阴阳两虚阴虚化生阳虚1.阴损及阳2.阳损及阴阴阳互损病机示意图(四)阴阳格拒是在阴阳偏盛的基础上,由于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一类病机。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脉微欲绝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假热之象。(真寒假热证)1.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阳气极端虚弱,阳不制阴,偏盛之阴盘踞于内,逼迫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2.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邪热极盛,阳气被郁,深伏于里,不得外达四肢,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壮热,面红,气粗,烦燥,舌红,脉数四肢厥冷,脉沉伏等假寒之象。(真热假寒证)1、阴阳平衡则疾病好转邪盛正虚素体阳虚疲劳过度汗吐下太过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倦卧、神疲、呼吸微弱、脉微欲绝。1.亡阳:是指机体阳气大量亡失,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2、阴阳亡失则疾病恶化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2.亡阴:是指机体阴气大量亡失,使属阴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因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热邪炽盛邪热久留煎熬阴液其它因素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体倦无力,脉数疾躁动。亡阴与亡阳阴亡亡阳阳亡亡阴阳散越阴耗竭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气滞是指气的流通不畅,郁而不通,导致脏腑经络功能障碍的病理状态。气机失调:气的升降出入失常情志抑郁不舒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临床共同病理表现:闷、胀、痛脏腑功能失调(1)气滞三、气机失常气逆是指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为特征的一种病理状态。(2)气逆情志内伤饮食冷热不适多见于肺、胃、肝等脏腑病变肺气上逆——咳逆气喘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呃逆、嗳气等肝气上逆——头胀痛、面红目赤、易怒等外邪侵犯痰浊壅滞气陷是指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以气虚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一种的病理状态。气陷病机多由气虚发展而来,与脾气虚损关系最为密切。(3)气陷气陷的病理表现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等。中气下陷:胃、肾、子宫、肛门位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气虚表现气闭是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昏厥的一种病理状态。(4)气闭情志抑郁或巨大的精神创伤、或外邪、痰浊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甚或四肢拘挛;呼吸困难,气急鼻煽或面青唇紫。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5)气脱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慢性长期消耗、汗吐下太过、大出血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气脱气脱与亡阴亡阳的鉴别亡阳亡阴均为气的大量脱失,临床均可见机能严重衰竭的表现如:呼吸衰微,四肢瘫软等阳气突然大量亡失,可并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寒象。阴气突然大量亡失,可并见大汗而皮肤尚温,烦躁、脉数疾等热象。但见气虚不固,机能衰竭思考题1、病机的概念?2、实性病机与虚性病机的概念?3、阳偏胜与阴偏胜的概念?4、阳偏衰与阴偏衰的定义?5、亡阴与亡阳的概念?6、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及气脱的定义?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662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