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八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本章结构: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一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1、资源配置及其方式在社会经济过程中,有限的生产资源需要按一定比例和规则分配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的矛盾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资源是否进入市场企业是否市场主体价值规律市场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是否市场与计划2、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方式及基本特征★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计划经济体制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重点建设。国家对企业下达产品产量、总产值等指令性计划指标企业所需要的主要生产资料,由各主管部门按计划供应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国家的物资或商业部门调拨或收购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全部上缴财政,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计划经济体制的运作方式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经济决策的权力高度集中,国家计划决定着整个经济运行。(宏观)•二是企业不是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存在,没有自主经营权;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按照国家的计划来进行的。(微观)•三是市场对经济活动基本不起调节作用,计划价格几乎包罗了所有的商品。(宏观和微观之间)3、建国之初,为什么我们要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一是当时的客观条件。国民经济实力极其薄弱,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只有集中全国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基本的体制保证。★二是主观认识。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认为是否实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三是苏联的示范效应。苏联在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30-50年代初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对我国的经济体制产生了直接的示范效应。4、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集中力量开展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比较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什么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能够发挥作用?•第一、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比较简单,信息能够自上而下的传递,计划能够比较符合实际,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贯彻。因为只有在信息及时传递和能够切合实际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发挥作用。•第二、当时的社会利益关系比较简单,地方、部门、企业还没有成为利益主体,没有独立的利益关系,国家的利益是整个社会利益关系的集中体现,计划经济能够比较顺利的运行。也就是说,在实际运行中没有什么摩擦和阻力,在以后,各自利益主体受到利益制约,出现的矛盾就会比较多,整个计划的贯彻就会有很大的阻力。5、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弊端:(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3)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比较单一。信息问题激励问题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缺陷(1)50年代初,毛泽东对苏联体制的弊端有所察觉,首先提出质疑。(2)1958年郑州会议,毛泽东指出“商品生产不能与资本主义混为一谈”。“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相联系,就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联系,就出社会主义。”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必须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他认为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因此,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有可能存在。6、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进行反思,提出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认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三个方面。(4)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7、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1958年第一次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体制下放”改革,权力逐级下放到地方政府,调动各方积极性。●改革进入“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恶性循环”。●1961年开始调整——下放给地方和企业的权力收回来。调整不但没有形成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冲击,反而强化了计划经济体制。8、怎样评价改革开放之前的经济体制?•一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挥过它的积极作用,这一点应该给予肯定。但随着发展,这一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二是在实践中我们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理论成果。•三是,总体上看,由于理论认识的不彻底,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应该走怎样的道路的问题。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力时,就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1、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1)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2)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11届3中全会后----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11届6中全会、12大----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1984年党的12届3中全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3大----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4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第一,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具有制度属性,是中性的,因此,市场经济可以和资本主义相结合,也可以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突破了原来“两个等于”的理论认识,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问题。•第二,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也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我们既不能迷信计划,也不能迷信市场,要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和长处。在宏观领域更多地运用计划手段,在微观领域中更多地让市场进行调节,使整个经济活动既充满活力,又协调有序地发展。•第三,要把发展市场经济和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性质,又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这二者的结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方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继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1)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建立新经济体制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实现了又一次重大突破。(2)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把党的十四大确立的经济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绘制了一幅蓝图。(3)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在市场经济理论方面有重大突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怎样结合这一历史性难题,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向了全面的攻坚阶段。(4)党的十六大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为新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建设指明了方向。(5)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6)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第一,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国有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为主体和核心,以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公司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权责明确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产权清晰实现了股东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特征之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权责明确就是要通过法律法规确立出资人和企业法人对企业财产分别拥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特征之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政企分开特征之三实行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开,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管理科学特征之四就是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二,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保证市场机制作用得以全面发挥的重要条件,也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枢纽。第三,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也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第四,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是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的有力手段,也是保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对于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1、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保障制度社会化•市场发展开放化•市场竞争公平化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各类不同的企业都平等竞争,国有经济在市场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含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宏观调控上坚持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个性特征●所有制基础: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要方式●宏观调控: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同点区别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则所有制基础不同生产目的不同分配制度不同宏观调控的优势不同——本节思考题——1、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能否相结合?金钱至上、道德沦丧、吸毒卖淫为什么会死灰复燃?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伴侣吗?2、中国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国初我们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不是完全错了?3、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何区别?第二节社会主义初
本文标题: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4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