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7讲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概述二、行政决策程序三、行政决策理论分析一、行政决策概述1、决策的重要意义对于个人。《创业史》的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关键的只有几步。”这几步就是指得对人生重大问题的决策。对于企业。管理学基本观点: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关键是决策。对于国家。[古]诸葛孔明:早年“未出茅庐,便话天下三分”隆中决策的辉煌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的失败。[美]兰德公司:对朝鲜战争的预测及其影响。2、决策与行政决策决策。“决策可以简单定义为人们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目标做出行动决定的过程。决策最重要的是:从几个预案中,选择较优方案的过程。”行政决策。的含义及其理解:“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类型,存在于行政领域。可以定义为依照法律和法规为实现某种较重要行政目标做出的行政决定。”。”3、公共政策与行政决策政策往往是指一般性规定,并不指特定的人或事(比如分配政策、人事政策等);而决策往往是指特定的人或事,尤其是指特别重大的问题。(比如:抗美援朝决策;开发西部、振兴东北、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决策;)政策往往以“规定”的形式出现,而决策往往以“决定”的形式出现。高层次的行政决策可能包含政策制定。(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关于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决定)。但不是所有行政决策都是政策制定过程。(比如:天津关于地铁1-9号线的建设的决定)。4、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我国明代政治家张居正说过;“天下之事,虑之贵祥,行之贵力。”就是说,凡大事(天下之事),谋划筹划的时候要尽可能周详,而执行起来就要坚决、迅速、有力。一般地说,决策的重心在于“深谋远虑”;而执行要求:精干高效。前者是“参谋”,后者叫做“干事”。5、行政决策的主要类型(1)根据决策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个人决策(个人负责制)和群体决策(集体负责制)。(2)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少,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3)根据决策的决策方法,可分为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4)根据决策问题的类型,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如桥梁建设)与非程序化决策(如2003非典、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2008年下半年来我国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做出来的一系列决策)。(5)根据不同的决策层次,可分为中央决策、地方决策和基层决策。(6)根据决策的依据和手段,可分为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7)根据不同的决策条件和因素,可分为确定型决策(如修马路)、风险型决策(如龙芯工程、嫦娥奔月、神七飞天、股市投资)和非确定型决策(比风险型决策更不确定,比如:抗美援朝、伊朗核问题、南海权益争端等问题。这是最为复杂的决策问题。)根据决策的不同作用,可分为战略决策(掌握基本方向和整体)和战术决策(掌握局部与细节)。(8)根据决策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执行型决策和行政型决策。前者指单纯为贯彻执行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某种具体规定而进行的决策(比如: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后者指在授权和管辖范围内为综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决策(比如:天津市开发“两海”的决定;滨海新区综合实验改革的决策)。执行型决策和行政型决策是行政决策的独有的类型。执行的决策在集权制的情况下占主导地位,行政型决策在分权制的情况下占主导地位。(9)根据决策有无竞争对手,可以分为竞争性决策与非竞争性决策(我国开发西部是非竞争性决策;“田忌赛马”、诸葛孔明“隆重对”是竞争性决策。)战场、商场属于竞争性决策。国际关系是异常复杂的竞争性决策。竞争性策略分析:如:战场上的避实就虚策略:朱德、毛泽东的游击战策略。商场(生意场)上的市场细分战略策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走。地方普通高校的定位问题。“零和博弈”(股市)与“非零和博弈(多盈策略)”(最理想的策略)二、行政决策过程分析1、行政决策的一般步骤确定问题。拟定目标。拟定决策备选方案。方案评估(预评估)。选择和决定决策方案(狭义决策)。方案实施(执行)。修正方案(方案追踪)。决策终结。决策过程一般模型社会问题目标确立拟定方案决策决策执行效果评估决策终结决策修正广义决策广义执行反馈否否是开始结束吗1、善于发现和确认问题问题是目标(标准)与现状之间的偏差。发现和确认问题,必须要经过调查研究,而且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案例:‘狗恶酒酸’的例子给人的启示。抓住事物的深层本质列宁关于本质与现象关系的论述。案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得失成败给人的启示。2、目标的确立设定目标既不能太落后,又不能太超前。中国股市中的“股神”上海杨百万的体会。上海大学生2005年设计的祭扫代理公司为什么冷冷清清,没有业务?目标的分解。横向分解与层层分解。小平所设计的三步走。学生怎样当老板?知识储备;社会调查;实践提高。一层层的分解才更为现实。3、方案的拟定原则:多方案拟定。霍布森选择的启示(1631年,剑桥商人霍布森贩马时附上了一个条件:只准挑选离栏门最近的马。后来,人们把这比喻为只有一个备选方案,没有其他选择余地的决策条件称为“霍布森选择”。)红军强渡大渡河决策的启示。4、方案的选择(决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民主化:诸葛孔明的鞠躬尽瘁与曹操的“谋士如云”。科学化:德尔非法(德尔菲是古希腊的一个地名,阿波罗神殿的所在地。后人用德尔菲比喻神的高超预见力。这种方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命名并首先使用的。这种方法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使专家在互不知晓、彼此隔离的情况下交换意见,这些意见经过技术处理后会得到预测的结果)。其步骤是:设计意见征询表。第一轮:把意见征询表寄给专家组的成员,请他们填写意见。第二轮将得到的相对集中的意见在反馈给每位专家,要求他们依次为参考,重新填写意见。如果他作出的第二轮预测仍与多数人的意见不符,则要求它说明理由。第三轮:将第二轮统计结果及有些专家的陈述理由告知每位专家,请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预测。如下图。预测工作小组专家(所有被征询者)结果一轮结果三轮结果二轮结果征询意见德尔菲法运用示意图,本质: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的有机结合。征询意见征询意见┇┇┇系统分析(如:“三性分析”):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分析。抉择的基本原则。“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权从其轻。”天津引滦济津决策的启示。5、决策者的素养。人性的缺陷:优柔寡断;主观武断。小故事:布里丹式旋涡:布里丹的驴子肚子饿得咕咕叫,于是它到处寻找吃的东西。驴子真幸运,很快发现左边和右边都有一堆草可吃。于是它到了左边那堆草边,可审视一番后觉得没有右边那堆草多,所以饿着肚子跑到右边去吃。到了右边以后又发现没有左边那堆草的颜色青。想想,还是回到左边去吧。就这样,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这只可怜的驴子,最后却饿死在途中。决策者的素养:多谋善断:静若处女,动如脱兔。叶剑英元帅。6、方案执行对影响决策执行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一,决策本身的原因第二,宣传方面的原因;第三,政策配套不够或受到其他政策的牵制;第四,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原因第五,资源投入问题;第六,环境因素。影响决策执行效果的因素分析1、政策本身2、宣传方面6、环境因素4、组织问题5、政策资源3、政策配套7、追踪决策特点。追踪决策不同于决策在执行过程中的补充及修正。实质上则是对原来面临的问题重新进行一次决策。由于主客观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它并非正常决策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对原决策的根本否定,而是根据对原决策过程的再次分析,促使原决策中的错误转向正确的一种决策,是对原决策的“扬弃”。它具有四个特点: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案例:亡羊补牢,双重优化例如,美国著名的IBM公司,曾经试图研制一种“未来系统”的电子计算机,集中了许多专家,历时数年,花费了五亿美元,可最后却决定中止研制。因为他们在追踪决策分析时认为,这个项目研制成功的前景渺茫,继续下去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停止研制以后,他们把“未来系统”研究的许多局部成果和经验,运用到其它产品的研发中去,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事实表明,这项追踪决策是正确的。追踪决策要诀以“备”应变;以“活”应变;以“快”应变;以“优”应变追踪决策案例:100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发现金矿,使得成千上万的淘金者趋之若骛。当时,德国犹太人莱维。施特劳斯也带上所经营的缝纫品和认为可以供淘金者作帐篷用的帆布来到这个竞争市场。结果,缝纫品被一抢而空,帆布却无人问津。因为淘金者的目的是淘金,而不是为了住舒适的帐篷。难能可贵的是施特劳斯没有被原来经营帆布的决策失误而怨天尤人,而是冷静观察眼前的一切。终于,他发现淘金者的裤子破得特别快,于是来一个“追踪决策”:迅速把帆布做成裤子出售。市场打开了,他设计的这种“牛仔裤”亦迅速推向世界各地。三、行政决策理论分析◎完全理性决策和有限理性决策1、完全理性决策。假设;最优原则2、有限理性决策。假设;满意原则。◎复合决策过程1、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2、复合决策过程。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结合。动态的统一。3、复合决策过程。多级、多层次与循环决策。4、与复合决策相关的决策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渐进决策理论与激进决策理论(展开)(一)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1、林德布罗姆(美国政策分析创始人):主要贡献:渐进决策理论。《竭力对付的科学》或者《渐进调适的科学》(1959),根本方法(理性综合方法)与分支方法(渐进方法)。2、决策中的渐进方法的特点。渐进决策的优点(1)它集中于现有政策稍有不同或有限方法上不同的政策,而不是完全重新评价决策。(2)限定于比较的选择和推断,从而简化决策过程。(3)不坚持问题的解决必须“正确”或“合乎道德”,只要求管用、可行,是各利益集团一致的结果就行。(4)处理正要解决的现有问题,而不是制造可能“范围广大的社会政策幻影”。3、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林德布罗姆认为:决策与政策的制定必然要受到政治、技术和现行计划的制约,它们决定着决策必然成为渐进过程。在林德布罗姆来看,渐进决策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1)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看来不像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在同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他来说是硕大无朋的宇宙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积小变为大变的原则。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3)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那样势必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二)激进主义改革理论激进主义改革,一般说来,激进主义对现存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方式怀有强烈的不满,对现存社会制度抱有彻底的否定态度,急切地希望对社会进行根本性的急剧和即时的改变。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原苏联激进式改革。正如著名历史学家罗伊·麦德维杰夫分析的那样:“1991年苏联共产党的失败,是共产党的激进主义的失败。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时期激进主义曾逐渐地有所缓和,但是仍然保留了对国家基本制度、对党的意识形态和国家经济的绝对影响。但在90年代,建设资本主义的右派激进主义者代替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左派激进主义者,他们开始毁坏和改造以前所创造的一切。左派和右派激进主义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强行的货币主义政策并不比战时共产主义好到哪儿去。”(三)德罗尔的选择的激进主义决策理论:应付逆境政策理论1、逆境概念德罗尔(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曾在哈大学就读,美国兰德公司的高级参谋)认为,所谓“逆境”,它是指由不同原因造成的,难以消除的各种社会紧张状态。逆境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被分为简单的逆境与复杂的逆境、可以处理的逆境与难以驾驭的逆境、短期的逆境与长期的逆境或时代性的逆境、政治系统内生的逆境和政治系统外生的逆境以及超社会的逆境等多种类型。2、应付逆境的原则(1)社会改造原则。社会改造原则是指对一个社会的机构、制度、政治和经
本文标题:第7章行政决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619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