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为了每一个儿童的生命成长—《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安桂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anguiqing@163.com引言:十年回顾回顾过去十年,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之一——它让学生在学校里有机会过自己的生活,一种课题化、反思性的生活,由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找到了解放学生个性的突破口;它让“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获得集中体现,从而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取得长足进步,由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找到了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它所体现的教学策略推动着学科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由此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它的开展改变着教师和学生的生存方式以及学校的文化生态,从而有助于使学校成为一个产生知识和创造文化的地方。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个性解放、教师专业发展、学科教学改革以及学校文化重建的重要契机。通过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不懈努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未来仍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最富生机和活力的领域之一。一、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在新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一)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直接经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知”(embody-knowing)概念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最大的不同是闻见之知不必体之于身,而德性之知必须有所受用,也就是说,德性之知必须有体之于身的实践意义。——[美]杜维明:《东亚价值与多元现代性》生活世界在生活中由于生活为了生活知识的综合运用只是停留于事实的探究,没有个体的知识经验去同构和建构他所发现的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只能是肤浅的。实践性课程Ihear,Iforget.Isee,Iremember.Iexperience,Iunderstand.Ido,Ilearn.——FromChineseproverb“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二)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新课程的基本结构•单学科•学科课程•综合学科••指定领域•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二者共同致力于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成为“实现学习的课程”,因此二者的不同并不在学习形态方面。二者的区别在于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方法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以现实的“主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而学科课程则以学科的“内容(题材)”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有像学科课程那样具有连续性、有力量,它才在教育上是有意义的。这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而且要积极利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课题。学科课程只有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那样具有探究性、生活化、个性化,它才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这意味着各门学科课程不仅要以探究、体验的方式来学习,而且要密切联系生活、体现知识的社会性。走出“二元论”的怪圈,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2.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1)校本课程开发的双重含义: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校本的课程开发。(2)从课程生成的角度讲,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校本的课程开发范畴。结论:国家管理,地方指导学校开发,儿童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一)怎样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二)高中阶段的目标定位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1.指定领域A.研究性学习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非指定领域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哪些?(二)怎样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1.统整组织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应以学生为核心,实现上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最终指向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1)高中研究性学习三年共15学分;计划内的课时,不得挪借他用,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分散安排。方案一:每个课题5学分,三年必须研究3个课题,每年至少一个课题;方案二:每个课题3学分,三年必须研究5个课题,每学期至少一个课题;方案三:第一个课题5学分;第二个课题10学分。学校根据不同的学分数制定相应的标准,由导师根据此标准认定学分。2.分散组织(2)高中社会实践三年共6学分;每年一周;每周2学分。学校制定相应的标准,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认定学分。活动内容:一是社会各行各业的体验性活动,如学工(商)、学军、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二是学校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俱乐部活动,校内传统活动、值周班活动或课外俱乐部等三年至少有一周时间,最多不超过2学分。时间安排:每年一周集中安排;可以分散安排,但需教学处或德育处认可。组织方式:校外或校内基地;以班级或小组(至少5人)为单位;评价建议:以参加与否、时间是否达到要求为依据,不参加或时间不足,不给学分。以记录的方式登记(3)高中社区服务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即得2学分;班主任根据接受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团委或学生会活动,由负责教师认定。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义工或志愿活动。参考内容:公益劳动、宣传教育、帮贫助困、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科普活动、电脑培训等。自选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社区服务项目上勇于创新。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宜分散进行。组织方式:教师组织,或自主安排,至少3人评价建议:接受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教师签名证明;以记录的方式登记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三)怎样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综合实践活动遵循怎样的课程开发模式?阶梯型:目标—成就—评价(一元化、划一化)例如:泰勒原理、斯金纳的“程序学习”、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登山型:主题—探究—表达(多元化、个性化)例如:项目学习、问题学习、服务学习等(二)对学生而言,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1.自己的想法在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想法、尝试自己的想法、验证自己的想法。2.真实的体验在反思和探究生活中,融入生活,最终形成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三)教师该怎样指导综合实践活动?1.指导的艺术(1)与学生一同投入现象“在活动中,我自己也象着迷似地感到十分愉快。”。(佐藤学)“综合学习能否成功取决于教师自己能否和儿童一起共同愉快地学习,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佐藤学)(2)倾听学习者解释任何年龄阶段、任何发展水平的任何学生都是带着自己的观念进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因此,教师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首先倾听学生自己的观念,倾听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倾听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倾听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问题的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解释。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运用教育智慧,创设深入探究的情境、条件和契机,帮助学生在探究中诞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2.指导的方式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宜采用“团体指导、协同教学”的方式。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可充当导师小组的协调人。学校核心课题组的老师可承担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四)怎样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横向看,注重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三个维度的均衡与整合;从纵向看,不同学期或年级之间宜采用螺旋式课程的组织方式。2.考察校内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为创设问题情境、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基础。例:四、五年级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无主题活动探究物质世界关注社会生活感受自我成长季节生长节日环保了解自己提高自己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上学期下学期美丽的春天认识认识迎接“六一”我爱环保和我是小学我的我的我要上秋天来了植物动物新年儿童节我的家我们的生活生了身体收获二年级了例:“浦东风情”主题探究课程的内容设计风之神(自然景观)土之味(农家特色)人之韵(浦东风俗)情之魅(家乡情怀)年段主题领域主题领域主题领域主题领域低年段我家庭院农家菜园欢庆节日可爱动物河中精灵节日小吃快乐游戏我爱我家中年段农家果园走进饲养场节日文化珍爱自我学校美景农家生活农家娱乐环保卫士身边建筑农家编织物茶与茶文化浦东话语高年段景观绿化走进农贸走访家乡人浦东小能手名字学问农家特产拜师学艺节约浦东人家乡变化风味小吃农村信息化浦东巨变(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应如何安排?转变“周课时数”的思路,宜采取弹性课时制,在实践中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六)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预设的目的不是限制生成,而是提高生成的效率。不断诞生新的研究主题与研究目标是综合实践活动持续发展、迈向成功的标志。(七)怎样处理综合实践活动的事实研究与价值研究的关系问题?以事实研究为基础,以价值研究为导向,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结合的路径——在探究“世界是什么”的同时或稍后追问“世界会好吗”,进而投入完善世界的行为,“事实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会获得充分发挥;在从事旨在“使世界更好些”的反思性行动的同时或稍后追问“世界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根源是什么”,由此使自己的行动更深刻、更理性,“价值形态”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变得更有力量。(八)为什么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对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乃至学校文化建设作整体关注,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视为重建学校文化的重要契机。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新的评价体系。(一)遵循何种评价理念?整体观:实现课程、教学和评价的统整多元化: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过程性: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二)采用何种评价方式?1.对学生的课题研究宜采用“档案袋评价”的方式。在每一个学生的档案袋中,主要包括3项内容:第一,在本课题中,我的“作品”(我的发现和创造)是什么?第二,对这个问题(课题),我自己的观点是什么?第三,对这个问题(课题),我自己的真实体验是什么?2.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以及课题结束后,宜及时结合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的会话和共同探究、学生的“作品”,进行“描述性研究”。由此形成一个个课题研究案例。这些饱蘸学生声音、教师声音的案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误区(一)精英主义1.表现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少数“尖子”学生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城市学生的课程,广大农村学生无法实施;等等。2.出路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具体性,确立“多元主义”价值观。(二)活动主义1.表现仅有活动形式而没有活动内容,更缺乏活动反思。2.出路将行动与反思相结合,让儿童活动而不是活动儿童。(三)学科主义1.表现采用固定的教材文本教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讲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2.出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师生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创生的,不能将现有的学习资源包视为系统化的教材。(四)
本文标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6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