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红楼梦2《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清·《竹枝词》•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3“中国第一奇书”“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中国三门“显学”(显赫的学问——红学、甲骨学、敦煌学)之一“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现作前80回为曹作,后40回为乾隆时进士高鹗所续。41、园林建筑2、服饰摆设3、餐饮仪节5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蓉贾惜春(秦可卿)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母)贾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巧姐贾迎春贾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兰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贾敏(林如海)林黛玉6路线一、入贾母五间上房见众人二、由邢夫人领着进入贾赦院三、自入贾政院见王夫人四、由王领从后门重入贾母院7——宏伟考究——尊荣华贵——繁琐威严8典型环境——贾府1、园林建筑2、服饰摆设3、餐饮仪节——宏伟考究——尊荣华贵——繁琐威严9我国古代小说发展概况一览(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宋代)笔记小说(志人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二拍”(明代)长篇小说(演义小说)(明、清时期)明:《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封神演义》等清《儒林外史》、《红楼梦》、《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0《红楼梦》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影响广泛而深远。《红楼梦》的大致内容:爱情说、家族挽歌说、自传说等等。高鹗续书(违背原意说、完璧说、双两说、关于残缺美)。11《红楼梦》第1—5回的情节梗概•《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3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就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作一概要的了解。12《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13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1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开头14女娲补天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15木石前盟《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16青埂峰顽石偈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17题石头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8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2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交代贾府人物关系19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3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贾府典型环境20第4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护官符(社会关系)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21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第5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摸出来的。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全书总纲(判词)隐喻人物结局22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画册判词歌词交代《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史湘云李纨王熙凤巧姐秦可卿妙玉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23第五回对联“太虚幻境”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孽海情天”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薄命司”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24红楼梦曲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25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26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27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28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29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30《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31见黛玉:课文对王熙凤性格特点的刻画写出场:绘肖像:回王夫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三角眼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受宠爱有地位善逢迎耍手腕恭维-试泪-转悲为喜美丽而又刁钻我先料着了我已预备了玲珑而又精明32课文对贾宝玉性格特点的刻画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疯疯傻傻顽劣异常极恶读书内帷厮混与世俗格格不入出场后的肖像描写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眉清目秀英俊多情《西江月》二词的评判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家于国无望。独立不羁封建叛逆(似贬实褒)33课文对林黛玉性格特点的刻画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别人耻笑谨慎自尊身体怯弱自然风流多愁善感弱柳扶风娇美柔弱刚念了《四书》认得几个字“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细心周到敏感细心自尊这一主要性格源于她寄人篱下的思想34林黛玉形象总结三多(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言行)多心35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主题思想的深刻性。(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封建末世无可挽回的崩溃趋势)•艺术结构的严密性。(极为严密的网式结构、前五回的艺术提示、宝黛爱情悲剧之线与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互相连接互为因果交叉递进)•人物刻画的逼真性。(生活细节、追踪蹑迹)
本文标题:红楼梦名著导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18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