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鄱阳湖经济区简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国务院已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是中部地区第五个城市群,主要是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为核心,由环绕鄱阳湖的城市组成。按照包含范围的大小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简称“大环鄱”):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狭义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简称“小环鄱”):主要包括江西省5个城市环鄱阳湖城市,分别是景德镇、九江、南昌、鹰潭、上饶,共30个县(市、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8个县市区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9个)九江市:浔阳区、庐山区、瑞昌市、九江县、湖口县、彭泽县、都昌县、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武宁县、修水县(12个)鹰潭市:月湖区、贵溪市、余江县(3个)景德镇市:珠山区、昌江区、乐平市、浮梁县(4个)上饶市: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3个)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县(2个)宜春市:高安市樟树市丰城市(3个)新余市:渝水区(1个)吉安市:新干县(1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优势•2008经济总量年占全省54%的生产总值,53.3%的财政收入,是全省产业基础最好、科技文化水平最高、城市化水平最优、经济联系最密切的地区。如果把鄱阳湖比作月亮,那么5个城市就好比5座卫星城,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形成一个巨大的环湖经济圈,其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力和拉动力明显强劲;在城市数量上,由“一条线”上的南昌、九江两个设区市,变为完整的“一个群”上的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等设区市,占全省设区市的一半左右,城市的规模和人口的数量都具备“城市群”的要求和条件;在产业结构上,江西支柱产业大多集中在这些城市。如南昌的制造业,九江的石化、纺织、建材、造船业,景德镇的陶瓷、航空、家电业,鹰潭的铜冶炼业,上饶的精密机械加工业等;在交通条件上,赣粤、福银等3条高速公路直接通往与赣相邻的发达地区,助推江西实现迅速在中部崛起和富民兴赣大业。再随着景鹰(抚)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可构筑以南昌、九江为中心的可通江达海的4小时经济圈。可以上接“武汉城市群”,下连“皖江城市带”,进而承接“长三角”的辐射。产业基地•光电产业基地:以南昌为中心,重点建设硅衬底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及器件项目、LED照明光源项目、高亮度LED显示屏项目、LED背光源项目、有机发光器件(OLED)项目、计算机等终端电子产品项目、第三代移动通信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新能源产业基地:以南昌、新余为中心,重点发展高性能且资源高效利用的高纯硅材料、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发电系统、兆瓦级以上风电设备和螺杆膨胀发电机组等项目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以南昌、樟树为中心,依托南昌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樟树中药产业传统优势,重点推进中药现代化,建设治疗艾滋病新药、抗癌原料药、新型功能糖、血细胞分析仪器、磁共振成像系统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从生物医药到生物医疗器械、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的完整产业链。•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鹰潭、南昌为中心,以江铜集团为龙头,提高铜冶炼水平,重点开发铜引线框架、铜板带、铜箔、特种漆包线等高精度、高性能产品。产业基地•优质钢材深加工基地:以超量或等量淘汰省内落后钢铁产能为前提,依托新钢、萍钢、南钢现有生产能力,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船板、弹簧钢、建筑用钢、线材等钢材深加工产品,提升钢材深加工水平。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坐标•南昌: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昌北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发展汽车、航空、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基地水平;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会展、旅游、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金融、旅游集散中心,全国重要的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加快形成南昌一小时经济圈,联动发展新建、安义、进贤、余干、南昌县城和丰城、樟树、高安市区。•九江:进一步发挥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加快临港产业开发,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业,建成赣北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以九江城区为中心,联动发展瑞昌、沙河、湖口、彭泽沿江城镇板块以及德安、共青、永修、星子、都昌南部城镇板块。鹰潭发挥铜产业基础、交通枢纽、旅游资源优势,建设世界铜都、赣东北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旅游城市;依托中心城区,向东逐步与贵溪城区连接成片,向南逐步建成宝山片区,进一步建设余江县城。市区一角东湖公园关于国家的一些政策问题•为充分发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对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财税、金融、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对于南昌来说,正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争取政策、项目、投资等各类经济要素加速聚集的宏观环境。•财税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将加大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重点安排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金融政策支持方面,规划提出要支持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设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股权(产业)投资基金、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和行业性的创业投资基金;按规定程序和条件给予再贷款、再贴现资金支持等。重大项目支持方面,国家将在有关规划、重大项目布局及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将鄱阳湖流域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范围,支持区域内重大环保设施和生态工程建设;国家在土地开发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上,优先安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相关政策发布•·1鄱阳湖保护区禁止建重金属污染项目•·2江西:禁止在鄱阳湖核心保护区搞开发•·3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拟实行排污费改环保税•·4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呼之欲出•·5江西20条国税新规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6制定湿地保护法相关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完成鄱阳湖保护区禁止建重金属污染项目发布时间:2011-01-2316:31:00•南昌市新出台《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严格准入条件、加大治理力度、强化环境监管等措施,为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新规定,今后在重点防控区域\(流域\)、濒鄱阳湖保护区禁止新建、改建、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的项目。此外,对重金属排放企业周边土地,要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对污染严重,短期内又难以治理的农用土地,不得种植食用农作物。·江西:禁止在鄱阳湖核心保护区搞开发•力争完成造林300万亩以上、实现11个设区市城区全面供应天然气,记者从中共江西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上获悉,在明年的经济发展中,江西将通过多项举措继续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禁止在鄱湖核心保护区搞开发•为了呵护鄱阳湖“一湖清水”,江西禁止在鄱阳湖核心保护区和“五河”源头保护区搞开发建设,将及时研究出台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的措施和办法。有序安排“两核两控”工程“两核两控”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据悉,明年江西将开工建设彭泽核电一期,加快推进万安核电工程前期工作,续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争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获得国家批准立项。11个设区市城区用上天然气•明年,江西将抓好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和能源项目建设。其中,铁路方面,重点抓好杭南长客专、昌吉赣客专、向莆、九景衢、鹰梅、赣龙新双线、京九铁路(向塘以南段)电气化改造以及新余、萍乡、高安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咸宁至吉安铁路早日立项建设。高速公路方面,重点抓好南昌至德兴、永修至武宁、南昌至奉新、厦坪至睦村、吉安至莲花、赣州至崇义、寻乌至全南等高速公路建设,认真研究和组织实施昌九、昌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水运方面,重点抓好南昌、九江等港口建设,抓好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和赣江南昌至湖口段二级航道整治;机场方面,重点抓好昌北机场扩建竣工、三清山机场开工、明月山机场续建。能源项目建设上,重点推进环湖省级和城市燃气管网建设与改造,实施天然气入赣工程,实现11个设区市城区全面供气。坚决实行生态环境一票否决明年,江西将坚决实行评先创优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一票否决制”。加大生态补偿奖励力度,省财政增加安排3120万元、总量达1.35亿元,对“五河”源头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给予奖励。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拟实行排污费改环保税发布时间:2010-04-20•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20日电(记者林艳兴)江西省地税局日前发布《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60条》,表示正积极争取环境保护税试点,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实行排污费改环境保护税试点。江西省地税局表示,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后新设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内,且符合国家产业调整规划,并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环保企业、低碳企业以及旅游企业、住宿餐饮企业自用的土地、房产,按税收管理体制申请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江西省地税局表示,对企业在设立初期基本建设期内所占用的土地以及企业的绿化用地,其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适用这一企业所在地最低税额标准。对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调整的,允许分步实施,逐年到位。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呼之欲出发布时间:2011-01-2316:39:00•近日,由九江市发改委牵头,联合市野保、水利、九江财校等部门和单位的专家、学者,深入永修、都昌、星子、共青城等地就建立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实地调研,并准备向国家发改委提出报告,申请在九江率先进行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今年10月,“生态补偿立法与流域生态补偿国际研讨会”在四川雅安举行。市发改委主任彭敏作为地级市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吴城湿地生态补偿模式研究》的交流发言。发言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中科院、亚洲开发银行官员的充分认可。在国家发改委的直接鼓励下,市改委抢抓机遇,立即行动,在《吴城湿地生态补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索建立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湿地被称为“自然之肾”,它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陆地上天然的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停歇和越冬地。湿地还具有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有着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是稳定湿地周边经济,保障湿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在我国尚处在调查研究阶段,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补偿模式。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将从湿地资源、社会经济状况、农民因保护受损情况、湿地补偿需求、湿地生态补偿的政策渊源、典型示范意义等方面论述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讨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解决区域内民生发展问题。江西20条国税新规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全力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动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省国税局日前出台了《关于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若干税收意见》。《意见》共分三大类20条,提出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思路、政策和具体措施。《意见》提出,全省国税系统要树立税收经济理念,用足用好现有税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配套税收优惠政策,促进我省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高新技术经济和特色经济的发展;树立税收生态理念,通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树立税收环境理念,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良好税收环境;树立税收创新理念,着力研究新情况、提出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实现新作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意
本文标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5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