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高考小说的人物形象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3.鉴赏评价D•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学习目标:•1.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2.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作用阐释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性格品质(一)掌握塑造人物的各类手法,形成知识网络考法1__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借助物象衬托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借助环境烘托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性格品质特别提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有动作描写细节、心理描写细节、语言描写细节、环境描写细节等,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有: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在近几年各地高考题中的考查形式:•1☞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5·浙江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2014·江西卷)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方法表现铁良的抻面手艺?请简要分析。(1)题干中有“赏析”“手法”“技法”“技巧”等字样(2013·重庆卷)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其他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的语言。(2)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2)题干中有“刻画”“表现”“展现”等字样日(二)掌握答题一般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第三步,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2013·重庆卷)阅读《枪口下的人格》(阅读文本见本专题考点1“考法1”“真题示法”)完成后面的问题。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解题思维】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要求。此题考查赏析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第二步,纵观全文,找出塑造人物的词句并作分析。塑造贝尔蒂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说明霍夫曼虚伪的本性。“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说明贝尔蒂真诚的性格。“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体现了迈尔对待俘虏时冲动的行为。“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说明贝尔蒂对待俘虏的理性行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说明迈尔面对死亡的胆怯。“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说明贝尔蒂面对死亡毫无畏惧。第三步,组织答案。首先指出表现手法——对比,再结合文本中的句子具体分析。【答案】(1)对比。(2)①贝尔蒂与霍夫曼之间的对比,即霍夫曼的虚伪、卑劣与贝尔蒂的真诚、高尚相对比;②贝尔蒂与迈尔之间的对比,即迈尔对待俘虏时的冲动与贝尔蒂的理性相对比,迈尔在死亡面前的恐惧与贝尔蒂的视死如归相对比;③在霍夫曼狼一样的眼光下,人们的惊慌失措与贝尔蒂的镇定自若相对比。☞明常识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件。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从而表现一定的主题。小说人物的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是考法2__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环境和与他人的关系等间接描写的内容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全国甲卷)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1)题干中有“形象”“性格”“品质”等字样(2)题干中有“小说中”“文中”“全文”等字样(2016·全国丙卷)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015·浙江卷)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2015·全国Ⅱ卷)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4·浙江卷)赵老板在鉴定钧瓷时,小说先用“淡淡”,后用“朗声”来描写他的神态,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其他设问方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2)×××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本分析。(3)文中某人的性格特征怎样?请简要概括。(3)题干中有“概括”“分析”等字样☞熟技巧1.概括分析人物形象要“5从”(1)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方面来入手。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过小说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3)从情节入手透视人物的思想性格。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节论人。日(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入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点。嗯(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战争[美]迈尔尼1941年9月,我在伦敦被炸伤,住进了医院。我的军旅生涯就此黯然结束。我对自己很失望,对这场战争也很失望。一天深夜,我想给一位朋友打电话。接线生把我的电话接到了一位妇女的电话线上,她当时也正准备跟别人通话。“谢谢,”我说,“别说了,请你别说了。”我放下了话筒。(沈东子译,有删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解题思维】第一步:注意审题,题干要求概括出“女主人公”这个形象的特征,并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第二步:根据“我”对“女主人公”的评价,概括其形象特征。抓住关键句“我老在想昨晚的对话情形,想她的机智、大方、热情和幽默感。当然还有那悦耳的口音,那么富有魅力,像乐曲一样老在我的脑海里回旋”,概括出“女主人公”大方热情、机智幽默的性格特点。第三步:根据“女主人公”的语言描写,概括其形象特征。抓住关键句“她说她老母亲睡不好觉,她常常深夜打电话与她聊聊天”概括其关心母亲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句“唯一的儿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了,年仅18岁。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说话,好像他还活着”,概括其思念儿子的心理特征。抓住关键句“她说这会把事情全弄糟,不过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她婉言谢绝我提议介绍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概括其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的性格特征。抓住关键句“我们又谈了谈彼此正在读的几本书”,可知“女主人公”在战争中仍坚持读书,概括其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性格特点。【答案】①大方热情、机智幽默,懂得及时化解生活矛盾;②乐观向上、热爱生活,战争和不幸都不能阻止她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③善良真诚、理性克制,有责任感,关心母亲,思念儿子,真诚待“我”。(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考法3__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人物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在高考中经常考查的还有物象,高考在形象作用方面的设题也在这三方面。角度1:主要人物的作用☞明常识主要人物——主人公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即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作品的矛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人公展开,其他次要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也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并对主人公起一定的映衬作用。1.《祝福》中的“祥林嫂”:(1)祥林嫂是中国旧社会劳动妇女的典型,善良刚烈,勤劳能干,却在封建礼教和思想的压制下走向毁灭。(人物形象)(2)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形象的塑造,控诉了封建思想和礼教对人的戕害。(主题)☞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5·浙江卷)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其他设问方式: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意图”“效果”“艺术价值”“好处”等字样。☞熟技巧从2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1.从结构方面,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考虑其对情节的推进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有的主要人物还起到线索作用。2.从内容方面,考虑对主题及社会的作用(1)考虑对主题的作用考虑主要人物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2)考虑对社会的作用考虑主要人物对社会的作用,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角度2:次要人物的作用☞明常识在一部小说中或是一部戏剧中主人公或主角就是红花,次要人物和配角就是绿叶,这是一种衬托的手法。通过次要人物的活动来衬托主人公的活动和形象,从而达到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也就是说,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更加鲜明清晰。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祝福》中的“我”:(1)“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展开祥林嫂悲剧的过程;(2)“我”是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具有反封建思想但无力解决;(3)作者通过“我”这一形象,探讨新文化新思潮的局限性。柳妈:(1)柳妈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2)她的无聊愚昧,推动了祥林嫂悲剧的展开;(3)柳妈的无聊麻木是对祥林嫂挣扎反抗形象的反衬。☞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全国丙卷)“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3·湖南卷)“看报纸的旅客”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他设问方式:本文的主人公为×××,那么另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题干中有“作用”“意义”“意图”“效果”“艺术价值”“好处”等字样(2)根据题干问法和文章内容,区分是主要人物的作用还是次要人物的作用☞熟技巧从4个方面考虑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烘托)作用;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角度3:物象的作用☞明常识小说中的物象,也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类题目,在高考试题中也屡有出现。☞定考向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全国甲卷)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
本文标题:高考小说人物形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64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