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病理学》教学大纲前言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病理学分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病理解剖学着重从形态变化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病理生理学则着重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任何疾病都有一定形态结构和机能、代谢的改变,因此二者之间互相关系,互相影响,不能截然分开。学习病理学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形态、机能和代谢变化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全身与局部变化的关系。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验。病理解剖学的实验内容,包括观察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等。病理生理学则安排一些必要的动物实验。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亲自操作,结合理论,独立思考,认真分析总结。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临床,加强临床症状与病变关系的理解,以提高学习效果。病理学教学时数为45学时,其中总论25学时,各论19学时。学时分配表序号内容总学时1绪论12疾病概论23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24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5炎症36肿瘤57缺氧28发热39休克210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11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312呼吸系统常见疾病513消化系统常见疾病514泌尿及生殖系统常见疾病215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4总计45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2、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史和在医学中的地位。[教学内容]病理学的任务和性质。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发展和在医学中的地位。第一章疾病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疾病、死亡的概念。2、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3、了解疾病的经过与转归。[教学内容]疾病的概念,病因学概论及发病学概论。第二章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和在修复中的作用。2、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及特点3、熟悉骨折愈合过程。4、了解组织再生能力和再生过程以及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教学内容]1、再生与修复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再生过程。2、肉芽组织、瘢痕组织的概念和形态特征。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基本过程及骨折的愈合过程。4、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的概念和肝淤血的基本病变、血栓形成、栓塞和梗死的概念及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后果。血栓栓塞的影响及梗死的病理变化。2、了解出血的概念、原因及机理。[教学内容]1、充血、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后果。2、出血的概念、原因、类型和病理变化。3、血栓形成和血栓的概念、血栓形成的条件和过程、血栓的类型、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4、栓塞的概念、栓子的种类和运行途径,血栓栓塞及其后果。5、梗死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结局。第四章炎症[目的要求]1、掌握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急性炎症的类型、特征及结局;慢性炎症的类型及特征。2、熟悉炎症介质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功能。[教学内容]1、炎症的概念及原因。2、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3、急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类型及结局。4、炎症介质的概念、种类和在炎症中的作用及意义。5、慢性炎症的原因、类型及病变特征。第五章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肿瘤的概念,一般形态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肿瘤的分类与命名原则,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乳头状瘤、腺瘤、鳞状细胞癌、腺癌、移行细胞癌、脂肪癌、纤维癌、纤维肉瘤、骨肉瘤的一般特点。2、熟悉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3、了解肿瘤的病因及发生机理。[教学内容]1、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结构,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的生长与扩散,肿瘤对机体的影响。2、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3、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的概念。4、常见肿瘤举例:乳头状瘤、腺瘤、囊腺瘤、鳞状细胞癌、基底细胞癌、腺癌、移行细胞癌、脂肪瘤、纤维瘤、平滑肌瘤、血管瘤、淋巴管瘤、骨瘤、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及畸胎瘤发好发部位、形态特点及生长特征。5、肿瘤发病原因及机理。第六章缺氧[目的要求]1、掌握缺氧的概念,各型缺氧的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缺氧对机体机能代谢的影响。2、了解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氧疗的原则和氧中毒的概念、类型。[教学内容]1、缺氧的概念及反映血氧变化的常用指标。2、缺氧的类型,原因及发病机制。3、缺氧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4、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因素。5、氧疗与氧中毒。第八章休克[目的要求]1、掌握休克的概念、发病机制和休克期细胞代谢改变及其功能障碍。2、熟悉休克的病因及分类。3、了解休克的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休克的概念、原因分类、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2、休克时细胞代谢改变及器官功能障碍。3、休克的防治原则。第九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目的要求]1、掌握DIC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理,机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2、熟悉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分期及分型。3、了解DIC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DIC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理。2、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3、DIC发展过程。4、DIC时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第十章心血管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冠心病的类型、病变及后果。高血压病的各期病变及后果。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变,慢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基础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2、熟悉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3、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和风湿病的发病机理。[教学内容]1、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后果。2、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缓进型高血压病各期的病期变化及后果,急进型高血压病的特点。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4、慢性心瓣膜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5、冠心病的类型及病变,心绞痛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病变及后果。第十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2、熟悉支气管扩张症、间质性肺炎、矽肺的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大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各期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3、小叶性肺炎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4、间质性肺炎的概念及病变特点。5、支气管扩张与矽肺的病因、发病机理、病变合并症。第十二章消化系统疾病[目的要求]1、掌握溃疡病的病理特点及合并症,门脉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和临床病理联系。2、熟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3、了解胰腺炎,胆石症的病理特点。[教学内容]1、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2、溃疡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3、门脉性肝硬变,坏死后性肝硬变和胆汁性肝硬变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4、胰腺炎、胆石症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第十三章泌尿及生殖系统疾病[目的要求]掌握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类型。[教学内容]1、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肾病综合症的概念及病理学基础。2、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感染途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和结局。第十四章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目的要求]1、掌握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和继发生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病毒性肝炎、伤寒、菌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临床联系。2、熟悉阿米巴病、克山病的病因、类型和病变特点。3、了解梅毒,淋病的病因及病变特点。[教学内容]1、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的特点、发生发展、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病变特点。3、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伤寒、菌痢的病因、发病机理、传染途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3、梅毒、淋病的病因、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4、阿米巴病的原因,发生机理,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5、克山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机理及病变。
本文标题:《病理学》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51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