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1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蒋宏坤同志的讲话(2010年11月21日)这次市委全会是在我市总结“十一五”,部署“十二五”,加快“三区三城”建设,开启“两个率先”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审议了《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次会议开得很好,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也是一次集思广益、凝聚力量的会议,对于动员全市人民更好更快推进“三区三城”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次全会上,大家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科学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描绘了我国“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学习贯彻好五中全会精神,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省委关于制定江苏“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十2二五”时期江苏的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战略举措,为全省人民在新的征途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指明了方向。这次市委全会全面回顾总结了苏州“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审议了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十二五”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苏州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市委《建议》贯彻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集中了全市上下的智慧,符合苏州实际,是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中央、省委的精神和市委的部署,充分认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决心;充分认识“十二五”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十二五”发展的主题和主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进一步增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促进和谐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认识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增强统揽全局、协调发3展的驾驭能力和实际本领,从而把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三区三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自觉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各地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建议》提出的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的基础上,抓紧制定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规划,加强与省、市规划的衔接,把本地本部门未来五年的发展切实谋划好。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精神,我讲几点意见。一、苏州已站在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新起点过去的五年,是苏州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面对宏观环境的复杂变化,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三区三城”、富民强市的目标,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积极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如期实现,在完成省全面小康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加快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突出表现在:41.经济综合实力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再上新台阶。预计“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6%,全部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8.4%,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7∶57.8∶40.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五年提高7.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7%以上,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得分、科技孵化机构数量、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均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2.城乡建设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快一体融合。城乡产业规划、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形成了以苏州市区中心城市为核心、5个县级卫星城市为枢纽、10多个中心镇为基础的现代化区域城市群,苏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和轻轨1号线、2号线建设加快推进,平江新城、沧浪新城、金阊新城、工业园区东部新城、高新区苏州科技城、越溪城市副中心、相城区中心商贸城初具规模,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城市化率提高到66.6%,城乡一体化成为苏州最大品牌。3.各项改革在创新实践中取得重大突破。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城市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5启动,金融改革与发展步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显著增强。4.对外开放优势在巩固提升中保持领先。开放型经济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主要指标在全省、全国的比重稳中有升,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十五”期末的1.9倍,五年实际利用外资380亿美元以上,累计境外投资中方额超过11亿美元,开发区开放创新力度加大,对内开放成效显著,年均引进实际到账外地资金超过500亿元。5.人民生活水平在巩固全面小康中继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2%和11.2%,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6%,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7%以上和99%,农村老年居民享受基本养老补贴基本实现全覆盖,困难群体帮扶体系更加健全。6.协调发展特色在统筹兼顾中更显鲜明。教科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苏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平安苏州、法治苏州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四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市”,吴江通过国家生态市验收,苏州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党的建设特别是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绩。6回顾总结“十一五”的实践,最根本的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中央、省的部署要求和苏州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几条经验值得总结:一是坚持把率先争先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高举率先发展的旗帜,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建设“三区三城”的战略要求,并使之成为苏州新时期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和全市人民的共同追求。二是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最根本的发展追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始终把提高人民福祉摆上优先位置,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更加突出富民惠民,在城市建设中更加突出便民利民,使城乡居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最强大的发展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围绕解决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提高对内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大力弘扬“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和“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使之成为苏州率先科学和谐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四是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更加注重统筹处理好各方面重大关系,坚持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协调并进。坚持总揽全局、协调7各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起全市上下共谋发展、共促稳定、共创和谐的强大合力。五年来,我们走过的历程极不平凡,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要充分利用“十一五”打下的良好基础,运用“十一五”取得的基本经验,继续毫不动摇地推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把苏州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二、全力开创“三区三城”建设新局面苏州“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是建设“三区三城”。建设“三区三城”是市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在“两个率先”目标基础上加以丰富完善,与时俱进提出的战略构想,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央和省的最新要求,而且切合苏州自身发展实际,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实现苏州经济转型升级的高点定位。未来五年发展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总目标、总定位,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发展主题,明确发展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苏州在更高平台上实现新的更大跨越,力争到“十二五”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不辜负中央和省委的殷切期望。第一,“十二五”时期苏州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市已步入工业化后期,综合实力8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城市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在产业结构、自主创新、中心城市竞争力、社会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同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复杂多变,国内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各种不确定因素难以预料。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我们要抓住国际国内重大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不能因为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多而怀疑发展,也不能因为强调加快转型升级而放松、放慢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抢先改革的勇气、领先开放的志气,争先创优的锐气、率先发展的豪气,更加自觉地推动科学发展上新水平。市委《建议》提出了苏州“十二五”时期的几个重要指标,比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8%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以上,人才总量145万,还有节能减排等硬性指标。这些指标尽管实现难度比较大,但都是推动发展转型、增强城市竞争力和经济综合实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客观需要,归根到底是加快科学发展、建设“三区三城”的必然选择。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坚定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决心,以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大的成果。第二,“十二五”时期苏州必须始终贯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9变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经济形态和增长动力出现新的变化,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智慧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服务经济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导向;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制约加剧等矛盾日益突出,以粗放经营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社会管理难度增大。“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创新引领、开放提升、城乡一体、人才强市、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发展新兴产业为第一方略,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创优环境优良的新城市,着力集聚具有世界眼光、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新人才,着力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技术含量的新产业,加快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努力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第三,“十二五”时期苏州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不断顺应人民群众的新
本文标题: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5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