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解读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知道儒学是如何成为正统思想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宋明时期明清之际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李贽“异端”思想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经世致用思想君主批判思想儒学正统受冲击但仍为主流发展到理学新阶段(成熟)确立正统思想地位儒学创立和发展形成儒、墨、道、法各家春秋:孔子创立儒学战国:荀、孟发展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争鸣、一统到教义化一、“百家争鸣”的局面:形容学术流派的纷杂,将其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相互辨论、相互吸收1、原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二、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一)儒家学派:1、孔子:(1)孔子生平: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尊为“至圣”。自小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担任司寇(最高司法长官)。后仕途失意,周游列国达十四年;晚年,从事文化教育活动: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晚年整理《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2)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①思想政治思想:“仁”与“礼”☆☆☆☆☆A、“仁”的思想——核心①含义:“仁者爱人。”三层内容:a、爱自己的亲人;b、爱他人;c、统治者实行仁政②方法:“忠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呢?)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生说:“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③“仁”的表现: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礼”的思想:①礼的实践:“克已复礼”a、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b、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②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③教学方法:——因材施教④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如何看待孔子政治思想的积极性与保守性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仁”的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现代所提倡的“人本”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但是孔子主张的“仁”是站在统治阶级的角度,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百姓,以免引起社会动荡,而非普遍意义上的仁爱。孔子主张的“礼”是指西周时奴隶社会的等级名分制度,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2、孟子:★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②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这一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另外孟子还提出了什么主张?孟子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他认为大丈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伦理观:人性本善3、荀子:A、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法家和道家)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B、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影响★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义”思想★②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君舟民水”★③伦理观:性恶论4、评价: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1)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2)特点:①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从诸子百家思想中,你认为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有借鉴意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二)道家学派:1、老子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提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政治主张③哲学上辨证思想2、庄子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三)法家学派:1、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2、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兼相爱、交相利”2、思想主张:非攻尚贤尚同节用3、墨家风气:②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③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④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1、核心思想:(四)墨家:①学术团体以纪律严明著称;墨翟如何理解道、儒、法、墨各家学派的阶级属性及核心主张?阶级派别代表人物评价评价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道家老子、庄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儒家孔子核心思想“仁”、“礼”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新兴地主阶级儒家孟家主张实行“仁政”调和阶级矛盾,以利于封建统治荀子“制天命而用之”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法家韩非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主张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小生产者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任人唯贤,过俭朴生活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稳定的愿望1、(2007广东,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A2、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矛盾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其中体现“人我和谐”的思想是()A.天人合一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3、下列两图中的历史人物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伏尔泰在孔子石像下写下了:“他是唯一有益理智的表现者,从未使世界迷惑,而是照亮了方向,他仅以圣贤而从未以先知的口吻讲话,但大家认为他是圣贤,甚至在全世界也如此。”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A.孔子思想中具有尊重理性、道德,排斥迷信、暴力的因素B.孔子思想具有民主性C.儒家所宣扬的“仁政德治”与“开明君主制”有共同之处D.孔子思想的某些内容符合启蒙思想家的反封建需要D4、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再到荀子,始终贯彻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则,可以使小人变成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A5、(09海南)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用D.民水君舟B6、(08山东)《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论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张的思想家是()①孟子②荀子③告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D7、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日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②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C8、(08上海,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D9、(2008重庆,1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A10、(10年浙江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A11、(10年山东文综9题)“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B12、(2010年高考上海单科4题)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B1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A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经济:汉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社会繁荣,国力日盛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2、董仲舒的新儒学:☆☆☆☆☆①来源: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②内容: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发挥“仁政”: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等——缓和阶级矛盾提出“三纲五常”——维护君主专制、巩固社会秩序3、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举措:☆☆☆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事②儒家经典为教科书,设立“五经”博士②兴办太学和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4、影响:☆☆☆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①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学说为何到汉代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1)春秋战国时期,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中,儒家学说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2)西汉建立后,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发展了儒家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汉武帝时期重用儒生,确立察举选才制度,兴办太学等,使天下文士都学习儒家经典,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儒家学派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的社会地位有何变化?(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剧变,百家争鸣。儒家主张仁、仁政,反对苛政,不能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潮流。儒学遭到冷遇,未受到重视。(2)秦始皇完成统一,以法家思想治国,采取“焚书坑儒”政策,儒家学派为统治者所不容,遭到沉重打击。(3)汉武帝推行大一统,董仲舒的“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为西汉统治的正统思想。(4)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使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同时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1.一方面是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有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2.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1.儒学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复习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273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