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任务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性质1、学科归属:文艺学2、对象:文学的普遍规律。3、任务: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轮、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4、应有品格:①实践性。即它来源于文创作、欣赏等文学实践,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并指导文学实践。②价值取向性。即每一种文学理论总有一个肯定、提倡什么和否定、反对什么文艺与艺术趣味的倾向性。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价值取向应当是民主的、科学的和现代的。5、性质:由其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品格构成。6、总结: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范围和内容,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以及相关方法的学科,其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接受论。(上述6点,多为谬说)二、相关问题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可分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三个分支。2、文学史:叙述和研究文学发展过程、分析评价各个时代作家、作品等的学科。3、文学批评: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的一切文学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的科学。4、文学四元素说:当代美国文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学四元素说,即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5、正是上述四要素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文学理论的体系。具体如下:从总体上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作用,形成“文学活动论”(应称为“文学本质论”)研究作家如何进行文学创造的规律,形成“文学创作论”。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形成“作品构成论”。研究读者如何阅读和批评文学的接受过程与规律,构成“文学接受论”。如果加上文学的历史一维,研究文学的起源与发展规律,构成“文学发展论”。三.批判与纠错教材关于文学理论对象、任务、性质等的讲述,全是谬说,老师认为:1、文学理论的对象: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现象。任务:研究总结文学规律和原理。性质:(社会)科学。(归属:文艺学→社会科学→科学)体系:文学本质论、作品论、创作论、发展论、鉴赏总结:文学理论:研究文学基本原理和普遍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现象为对象,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体系一般包括文学的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发展论、接受论五大部分。2、关于文学理论的3个基本问题教材全讲错了,而且带出了至少14个问题,共有18个之多。(1)说文学理论“学科归属为文艺学”,没有错,却没归到最高学科的“社会科学”。(2)说“对象”是文学的普遍规律,谬说。属于文艺学的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都以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中,文学理论的“任务”才是总结与归纳文学规律。(3)说“任务”是“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等。纯属胡说,文学理论是总体,它包括文学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等部分。总体怎能以部分为任务?这些只能是文学理论的“体系构成”。(4)课后练习题:“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第一,这到底是四个还是三个角度?“对象任务”可以合一吗?第二,哪本辞书说事物的“性质”由其“对象、任务、品格”等构成?谁说文学理论的性质由它的对象、任务等构成?连基本的词语含义及其相互关系都弄得学生一头雾水。第三,为什么舍弃“科学性”这个文学理论的最根本的性质不讲?第四,教材没有讲“品格”,而只讲了“应有品格”,学生怎么回答?难道二者等同吗?还有其他问题,若不嫌烦,也看看吧。(5)教材说文学理论中“作家作品一般只是作为例证出现”。等于说文学理论是先验的。(6)把属于总概念的“文学活动论”与属于子概念的“文学活动本质论”等并列,逻辑混乱。(7)又把“文学活动论”解释成“文学活动发展论”,思维混乱,概念混乱,知识混乱。(8)把“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当作“研究对象”的同义词使用,不懂词义,概念混乱。(9)“品格”不是一个严格概念,不应使用在讲求严密性的理论学科中。即使讲“品格”,也应当先讲“已有品格”,因为文学理论首先研究的应该是“已然”,其次才是“应然”。教材为什么不讲文学理论的“已有品格”?连该讲什么都不知道。(10)按一般理解,“归属”就是“属性”“性质”,而教材说,文学理论的“性质”包含了“归属”,等于说“性质包含性质”,同一的东西能相互包含吗?逻辑不通。(11)与上述同一道理,“品格”相当于“品性”“性质”。而教材说,文学理论的“性质”包含了“品格”。同样逻辑不通。(12)本节“二”的标题是“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题下只讲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品格。题文不符,大小概念等同。因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只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结果也会误导学生将二者同一。(13)本节说,“我们的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应该是民主的,即以提倡广大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为依归,”这一思想没有错,问题是,这种依归叫做“民主”恐怕不合适吧?因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起码也是一种议事方式。称作“为人民服务”或许更准确。(14)还有一个最大问题,就是表述不清,关于什么是文学理论,什么是其对象,你能找到教材简练准确的说明吗?颠来倒去,不见中的一语。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一.文学理论形态的多样化及其依据1.文学活动:即以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批评为主要内容的活动。2.文学理论的形态是多样的。这是由文学理论对象的多层次与研究的多角度、多层次决定的。比如,从哲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便形成文学哲学;从社会学的角度便形成文学社会学;等等。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主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具体而言:1、文学哲学:文学中有许多哲学问题,文学哲学就成为文学理论的基本视角和形态。2、文学社会学:从文学创造到艺术价值生成再到文学消费,受社会关系的影响,反映着社会问题,滋润着社会思潮,因而,文学社会学是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与形态。3、文学心理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一个心理转换过程。只有文学心理学才能切入这一心理过程进行研究,成为文艺心理学视角与形态。4、文学符号学:“创作——作品——接受”是一个先由作家把生活感受转化为语言符号,再由读者破译语言符号的过程,因而,其研究需要符号学视角与形态。5.文学价值学:从文学创造到消费,又是一个文学艺术价值产生、确立、实现的过程,因而,文学价值学成为又一视角与形态。6.文学信息学:作家创作是特殊的信息发表与传播,文学接受是信息的接受,从文学接受再到作家创作则是信息反馈,于是,形成文学信息学视角与形态。7.文学文化学:把从“创作——作品——接受”到“文学创造——艺术价值——艺术消费”整个“泛文学”作为大系统,又包含着许多文化问题,因而,文学文化学又成为一种综合视角与形态。以上这些,都是文学理论的组成部分。换言之,都是文学理论的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三、批判刚开张的这一节,即从中国古典文论的“比兴”“神韵”等等讲到“符号学”“接受论”等等,再讲到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论”、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等等,涉及的古今中外的专业术语、人物著作、学派理论多达40多个。渊博是非常渊博了,但不仅没有意义,反而只能吓跑刚刚接触文论课程的大学生。这种忽视知识的接受性而卖弄渊博的现象处处存在。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一.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来源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经过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丰富了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既是根据革命的需要,总结19世纪及其以前文学实践而创立的,又是对古希腊及其后的西方文学理论、尤其是在对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学理论的批判吸收而后完成的。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美学与文艺理论。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文学论的基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五个方面:(教材表述混乱,以下未全按教材讲)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切社会活动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因而文学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人的本质力量通过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展现出来。(生活活动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本质,包括才能、思想、情感、理想、道德、性格等。对象化即转化成可感的对象,故又称“感性显现”。途径有二,一是通过做而现实地转化,二是精神性的对应化。)2.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但“文艺作品中反映的生活却可以而切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毛泽东)反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文学领域的运用。(反映指有密切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反映”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理论方面,文学是社会意识,必然是社会存在的生活的反映。实践方面,一切文学作品可分为客观材料和主观情思两方面,二者都只能来源于社会生活)3.文学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现代社会,艺术成为商品,因而艺术是生产,为资本创造价值,并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这里的“生产”指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意义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资本主义以前,文学艺术只是精神活动,资本主义以来,文学艺术成为商品,为作家和出版商创造利润。)4、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即文学是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中以审美为目的和归宿的特殊部门,她以审美为出发点和归宿,所以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所谓审美,就是对于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关注和审视,进而表现审视者的情感态度)5.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它以作品为中心符号,构成了作家与作家、作家与此岸世界(现实生活)、作家与读者、作家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的交往对话关系。这样,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或曰对话结构。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就从人类学、哲学、经济学、美学和社会学、媒介学和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角度描绘了文学的整体面貌。它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三.相关知识点1.人的生活活动以“自由自觉”为基本特征。所谓“自由”指人的活动是建立在对对象世界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是有意识的。并以理性为指导。所谓“自觉”指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能动的。2.“对象化”的观点来源于黑格尔等德国古典哲学家。3.列宁首先用“反映”一词说明文学与生活的关系。4.“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是苏联学者在20世纪50到80年代反思教条主义和庸俗化在文学理论上的危害时提出的。5.文学的交往结构艺术交往论是德国的哈贝马斯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提出的理论。哈贝马斯的认为,任何两个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都可以用符号(语言)作为中介结成一种对话关系。文学作为一种符号(语言)系统,是交往理性得以展开的理想场所。在这里,以作品为中心,构成作者与自己、作者与此岸世界(现实社会)、作者与彼岸世界(理想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交往关系,使文学成为一个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对话结构、交往结构。四、批判与不同观点:1、本节将“基本观点”与“基石”当同义词使用,其实二者不完全等同。“基石”是根本性的思想方法,更带哲学性,一般为一个。“基本观点”是这一思想方法对对象的认识结果,可以是多个。2、老师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的基石只有一块,即反映论。因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文学,就是反映论,即认为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只能是作为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教材其实淡化了“反映论”这个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这个根本。3、教材是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当作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了。“西马”是否是马克思主义,国内学界有争论。4、五块基石,就借喻的建筑学而言,五块基石,无论是叠加,还是并列,都不及一块基石稳固。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一、要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必须解决指导思想、中国特色与当代性三个问题。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含义有二:首先,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其次,坚持用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由列宁、毛泽东丰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各种文学问题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43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