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必将生动的反映这一社会变迁。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第22课课标要求(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文学的繁荣19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20世纪的世界文学主要成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西方文学(现代主义)苏联文学亚非拉美文学浪漫之“美”第一篇章心灵的激荡——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一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思潮,是盛行于欧洲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之“义”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会出现这样一种批判现实、热烈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呢?材料一:浪漫之“析”工业革命改良蒸汽机改良蒸汽机材料二:英国工业革命后法国大事记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1815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1815—1830复辟的波旁王朝(封建专制统治)1830—1848七月王朝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1870法兰西第二帝国浪漫之“析”浪漫之“析”1820—1823西班牙革命(反对专制统治)1820—1821意大利革命1821—1829希腊独立战争1825—1826俄国革命(要求废除农奴制)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比利时革命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动荡的欧洲启蒙运动引导了法国大革命,但法国大革命之后,并没有建立起启蒙思想中的理想社会。相反,暴力、恐怖和战争似乎嘲弄着人们的理性。在理性缺失的现实面前,一种反叛、变革的情绪在各个领域滋生,最终汇成了巨大的浪漫主义潮流。——复旦大学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卢梭材料三:浪漫之“析”工业革命的发生与扩展。社会贫富分化加剧,批判现实。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民族、民主运动兴起。讴歌革命,讴歌英雄。启蒙运动的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对失望情绪的一种宣泄。经济政治思想浪漫之“析”一、浪漫主义文学(18C-19C30S)1、背景:①欧洲革命和战争不断,但对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理性王国”失望②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的追求2、特点:3、代表及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拜伦:《唐璜》德—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故事》歌颂人的感情,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反对古典主义大仲马:《基督山恩仇记》法英4、影响:扫荡封建残余势力,追求美好生活雨果(1802—1882)是法国作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在诗歌、戏剧、小说、文艺理论等方面均有建树。1830年,雨果的剧本《爱尔那尼》的成功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雨果《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创作于1830年7月,1831年出版。主要故事情节是:在巴黎圣母院前欢度宗教节日之际,美丽纯洁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哈尔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小羊正在进行精彩的表演。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对她起了邪念,指使敲钟人加西莫多绑架她,但国王护卫队队长法比斯救了她。从此,少女爱上了法比斯,把他当作理想的情人。克罗德忌恨在心,他在爱斯梅哈尔达与法比斯幽会时,刺伤了法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哈尔达,使她被判处死刑。行刑之日,加西莫多将她救出,把她安置在圣母院的顶楼。克罗德想得到她,遭到拒绝后,他将她交给了官兵,在圣母院顶楼看着她被绞死。加西莫多在愤怒中将克罗德推下顶楼,然后找到了爱斯梅哈尔达的尸体,死在她的身边。《巴黎圣母院》剧照爱斯梅哈尔达是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是欧洲文学史中不朽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美丽善良正直,宁死不屈。加西莫多是作品中另外一位备受奴役与摧残的底层人物。他奇丑无比,驼背、跛足、独眼。他淳朴率直,正义勇敢,知恩图报,爱憎分明。欣赏短片《巴黎圣母院》爱斯美拉达副主教克罗德钟楼怪人卡西莫多爱斯美拉达:外表美丽且心地善良。克罗德:外表体面但内心险恶。卡西莫多:外表丑陋但内心纯真。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雨果:《巴黎圣母院》特征:创作风格上,情节离奇,想象力丰富,充满夸张、对比等材料一、他们(浪漫主义者)挣脱古典主义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华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激情的语言”-------邹纯芝:《浪漫主义文学》特征:浪漫主义文学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使他接近英国的工人运动,并成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他的主要作品:《闲暇的时刻》(1807年)、《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1812年)、《异教徒》(1813年)、《唐璜》(未完成)。拜伦在游历东方后于1813年身着阿尔巴尼亚服装的画像《唐璜》简介:17世纪中页的西班牙,一连串血腥的战争摧残着这个国度,贵族唐璜和他的男仆Sganarelle,骑着马在乡间漫步,到处奔逃,一片迷茫。唐璜答应娶DonnaElvira,但却抛弃了她,他和许多女人发生过关系。在被渔夫从海难中救回来之后,他使得渔村里的两位美丽的姑娘,Mathurine和Charlotte,为了赢得他的心而明争暗斗(但他依然没有把她们当真)。Alonso和DonCarlos,Donna的兄弟,追逐着他,就像教科书上中世纪的英雄们,一心想为家族荣誉的受辱报仇。雪莱(1792—1822)是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因宣传无神论思想而被开除。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扬法国大革命。他的诗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像丰富。《西风颂》、《致云雀》等举世闻名。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雪莱雪莱的《西风颂》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呵,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节选下列有关浪漫主义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出现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B.是知识分子对启蒙运动所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C.雨果是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D.侧重于对现实的批判和揭露D现实之“丑”第二篇章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文学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最后战胜封建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病日益显露和激化,“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面对这种冷酷的社会现实,“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史》(1)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日趋尖锐(2)社会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主义现实之析阅读材料,归纳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法国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高老头》书影《交际花盛衰记》书影巴尔扎克主要作品中译本的书影《欧也妮·葛朗台》书影《贝姨》书影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三个吝啬鬼的典型,他一生以追求金钱为目的,只要看到金子,“连眼睛都是黄澄澄的,染上了金子的光彩”。临死前还交代女儿把钱财保管好,将来到阴间向他交账。他一年四季都穿一双呢袜,手套要用一年零八个月,领带永远是黑的;晚上一家人只点一支蜡烛,严冬只许在规定的时间生火,甚至妻子病了也怕出钱找医生……他把“他所有的情感都集中在吝啬的乐趣上”。巴尔扎克通过这个形象写出了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和金钱关系的罪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吝啬鬼》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毕加索《巴尔扎克像》《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全方位展示了19世纪前期的法国社会生活,由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入木三分的刻画,因而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他常常每日伏案工作10小时以上,并经常工作18小时。当他文思如泉涌,或为了赶稿子时,甚至一连几天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写作。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两位文学大师在同一时代,又在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着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文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了悲痛之中。雨果痛悼一代伟人的永不复生,为巴尔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问题。1850年8月22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在太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公众,发表著名的演说。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828年,普希金在莫斯科的一次舞会上遇到了娜塔丽娅·冈察洛娃。次年,他向这位“莫斯科第一美人”求婚,遭到拒绝。1830年再次求婚,获得成功。1830年后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而且以别尔金的署名发表了五个短篇,为俄国短篇小说创造了典范,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散文小说的开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也不要气愤!在愁苦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快乐的日子会来临。心儿为将来而热烈地跳动,眼前的事情虽叫人悲戚,但一切转眼就会消逝,事情一过去便成为欢愉。普希金诗歌欣赏BACK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于1852年问世,早年相继写了中篇小说《幼年》《少年》以及一系列描写高加索战争和克里木战争的短篇小说。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实生活,揭露了俄国资产阶级社会的罪恶。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高尔基认为,“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这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三座丰碑。”罗曼·罗兰称《战争与和平》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现代的《伊利亚特》。”《安娜·卡列尼娜》被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为“艺术之神”。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青年时期,曾一度不好好读书,考试不及格。后来,他作了一次认真的自我“反省”,找出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作了如下笔记:(1)缺乏毅力;(2)自己欺骗自己;(3)青少年轻浮之风;(4)脾气太燥;(5)生活太放纵;(6)缺乏反省。他十分痛恨自己的错误行为。把它看作一条条不断噬咬自己的毒蛇,决心一切“重新开始”,并毅然跟随哥哥尼古拉从军。从此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终于取得了辉煌成就。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我们常说智者仁者是痛苦的。他正是这
本文标题:第22课文学的繁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367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