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鲁迅故里不仅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还可看到鲁迅祖居从未对外开放的西厢房和恢复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就是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老台门占地三千多平方米,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整个台门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主题建筑分四进,前面第一进,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绍兴400年的历史中,属周福清获得的官位最显赫,因此当时在三个台门的门楣上都挂有“翰林”匾,它像三张巨大的名片,向游客展示了主人尊贵的身份。进入祖居的“德寿堂”,匾额两边的柱子上刻着“身无半文心通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中堂两侧挂着画意的对联是“石上珍禽夸锦绣,枝头丽芯斗芳菲”。这里是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德寿堂的两侧有会客室、客房、卧室、书房、沐浴房、琴室、佛堂、餐厅、储物间等,一律是木制家具,古朴典雅,可见过去书香世家的风采,显示了周家鼎盛时期的风貌。香火堂,原先是供奉周家祖上牌位的一个场所,是祭祖和办丧事的地方。“德祉永馨”这块匾额是替代神像牌位,是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香火堂的中间挂着一幅画像,中间的是穿着清朝官服的周福清,也就是鲁迅的爷爷。他是给周家带来最大荣耀的一位,因为他在同治年间考上进士,皇帝授予“翰林院蔗吉士”。旁边的是他的两位祖母,左边的是他的嫡亲的祖母,右边的继祖母。这位继祖母对鲁迅的影响的非常大,因为她在鲁迅童年时代经常给他讲一些故事,给他奠定了非常好的文学基础。第四进是座楼,前有廊、后有披,是周氏家族主要的生活区,布置为小姐的书房、绣房、闺房和沐浴房。两侧厢房的走廊,幽深狭长,可见鲁迅的祖上当时可谓家大业大。会客室琴室闺房绣房沐浴房七巧板凳少主房间少主书房幼童房间储藏室院子里的石墩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第一进,即台门斗,上方悬挂着一块“文魁””匾,是为寿镜吾的兄长寿子持(生卒不详)悬挂的,他在光绪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举人。思仁堂是寿家台门的“大堂前”,也就是会客厅。每逢祖宗忌日,红白喜事,贵宾到来的聚会之地。额枋悬挂着“思仁堂”匾一块。厅堂柱子挂一浅绿色木板刻制的对联,联云:“品节泰山乔岳,襟怀流水行云”。第三进,是一座二层楼,这里分别有小堂前、书房和寿镜吾先生卧室。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额枋上悬挂着“重游泮水”匾,是寿镜吾侄儿送的贺寿匾。画两侧篆书对联:“骐骥生绝域;鸾凤本高翔”。寿镜吾先生的卧室。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南、北两部分。南厢房现为“越东教育简史陈列”。北边的厢房即“三味书屋”。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这里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的“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到十七岁在这里求学。图中左侧最里面的那张桌子就是当年鲁迅的书桌,那张桌子上有鲁迅因为迟到挨罚而刻的“早”字。过了一处叫“仁里”的牌坊就是绍兴黄酒馆,酒馆内展示着我国古代的酒文化,还有一个室内销售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黄酒。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这里原有的正中大门是六扇黑漆竹门,改建后已不复存在。陈旧褪色的窗户,向游客们诉说着它们的故事。原本素颜的墙面上已经略显斑驳,几株从墙缝里顽强地生长出来的绿植,似乎见证了这些建筑的历史。鲁迅遗容翻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一九二六年九月十八日当时,新台门内共居住着覆盆桥周氏中的六个房族,而鲁迅故居则位于新台门的西面。鲁迅在周家新台门内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踪迹。第三进为辅助陈列,内容分为“周氏房族兴衰”、“鲁迅与周作人”和“鲁迅与周建人”三部分。过侧门,穿天井,到鲁迅的卧室。1910年7月到1912年2月,鲁迅回绍兴任教时住在这里。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写就。保存完好的两楼两底鲁迅故居。鲁迅家的厨房。就是在这里,鲁迅与“忙月”帮工章福庆的儿子运水第一次见面——“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故居中有个水榭庭院,搭着一个小小的戏台子,每天固定时间有小段的越剧表演,比如唱歌《桑园访妻》、《蝴蝶梦》等5分钟的折子戏。音韵悦耳,唱腔婉转,别有一番吴越之味。咸亨酒店坐落在鲁迅故家所在的绍兴城内东昌坊口的东头,“咸亨”即为“大家都顺利”的祝福语。以此为店名,足见当家人对生意之兴旺的殷切期盼之情。如今,古老而年轻的咸亨酒店,成为了绍兴城市的客厅,文化旅游休闲的地标。“……。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九一九年三月”鲁迅《孔乙己》/《呐喊》
本文标题:鲁迅故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2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