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不敢提出问题;不愿提出问题;不能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疑可问、不知怎样问、没机会问、不敢问的局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问题意识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同学满脑子的问题,整天围着家长老师问这问那,特别是在课堂上,低年级的小学生课堂表现非常积极,为什么越到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就越不发言了呢,问题意识逐渐淡薄。事实上,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谈不上创新能力了,最终导致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出现。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不敢提出问题;不愿提出问题;不能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疑可问、不知怎样问、没机会问、不敢问的局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1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的兴奋点转移到教师所提供的新知背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乐于质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或提出一些新颖的设疑题,制造认知冲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中产生疑团、形成悬念,置其于积极探索的疑境之中。2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2.1对话互动策略。我们知道,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人类已经步入对话的时代,随着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今人可以与古人对话,国人可以与洋人对话,一个人可以与客观存在但他极可能永不会熟悉的人进行对话。这样的对话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网络的时代,会变得越来越普遍。对话正逐渐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对话教学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回敬。然而,对话是互动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不是说一般性的教学活动,需要如此,更何况是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呢?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这一策略时,要注重在教学中积极创设一个开放性教学的情境,努力营造一个应该民主的、平等的、沟通的、合作的、互动的、交往的、创造的、生成的教学氛围。2.2创新迁移策略。当前数学教学中已经面临着这样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一旦把一个基本数学问题迁移到一个新的、现实的社会经济情境中,学生就“面目全非”,“一筹莫展”,其思维水平就会“死水一潭”。这是什么原因呢?很显然不外乎于以下两原因:一是学生的问题分类能力差,责任在教师;二是教材中问题情境不能与新数学问题情境发生相互作用,学生无法顺利完成知识迁移与情境联系。为此,建议数学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对学生问题分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其次是要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进行问题分类能力的培养。2.3训练学生,要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仅让学生有“心”问,有“胆”问,还应让学生多说多做多想,使学生勤问、好问、有“时”问。这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基础。2.4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如果让学生分别去说“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将会提出问题:“零为什么不能作除数?不能是分母?不能做比的后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2.5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3勇于质疑,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发展创新思维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指出,旧学校要求学生太多的“好胜心”,而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逐步引导学生从“好胜”走向“好奇”,从做“学答”到做“学问”,这就要求课堂上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认知冲突。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教师在课堂上提供了三种材料:豆腐块、砖头、24个小正方体。豆腐块的体积有多少立方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每个小正方体表示1立方厘米,请你用24个小正方体分别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再观察它们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切一切,摆一摆,想一想,议一议中悟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这时让他们求砖块的体积就水到渠成了。许多事实表明: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情境,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因为创新能力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本文标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44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