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 液体压强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信息课题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神奇的压强》8.2研究液体的压强作者及工作单位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节只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节主要内容是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介绍液体压强的应用及其典型例子—连通器。本节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并且是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的基础,是后续学习必备的知识。2.本节内容极具实际意义,对了解和认识生活、生产中有关液体压强的知识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且对密度、平衡力、压强和学习大气压强和浮力等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八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由感性思维慢慢的向理性思维转化的过程中,他们以感性认识为主,有时会有一些理性的思维;学生们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成为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本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而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由于能流动而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教材在通过课本中的演示说明现象之后,把重点放在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上.采用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得出结论的办法,以加深印象和培养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最后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作业、试题等方式来测试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2)认识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连通器。B、过程与方法(3)经历模仿帕斯卡裂桶实验的过程,体会帕斯卡裂桶实验的意义。(4)经历用U型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过程,学习通过实验发现物理规律的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通过“STS”栏目(长江三峡船闸介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动机。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重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本节教学难点:扭转学生的思维定势,真正认识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引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会游泳吗?游得越深耳朵和胸部的感受如何?思考,发言,可能会有各种答案。用实际生活感受引入新课液体压强的特点1.引导学生:A.一个烧杯装满水后,水对烧杯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吗?B.如果判断有,采取什么方法验证一下?提供两头开口的玻璃管,侧壁开口玻璃管,橡皮膜。1.思考、回答、结论:A.有。B.玻璃受到水的压强后,不易显现变形,将底部换成橡皮膜试试。在水的作用下,橡皮膜向下凸或向侧壁凸。可以显示水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有压强。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液体压强的特点2.提问:A.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B.提供实验用具:压强计、高水筒介绍压强计的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C.怎样判断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2.猜测、讨论、发言、实验:A.可能有的学生判断液体内部有压强。B.在教师启发下,思考怎样利用压强计。C.将探头放入水中后,U型管两端有了液面差,说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3.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探究实验:A.液体内部压强在方向上有何特点?B.同一深度,各方向上压强有何特点?C.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吗?D.观察不同密度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上压强有何不同。(提供盐水)结合实验得出结论。3.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自行设计实验表格,并提交实验记录,展示自己的表格设计和实验数据:A.压强计向各个方向都有数据,表明液体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B.测得各个方向上的数据相等,可得: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C.随着深度的增加,压强计数据增大,表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D.不同密度的液体,密度大的数据大表明:在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让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归纳出液体压强的规律连通器1.展示一个连通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上部开口,底部互相连通的仪器装水之后,水面最后会是怎样的?可让两个学生亲手实验,展示给大家。1.带着猜测思考,观察在连通器装上水后的实际情况。实验表明:每个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让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归纳出在生活中用到的一些连通器的事例,并记住连通器的特点2.想想议议中问题:为什么连通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如果一个容器中的液面比另一个液面高会出现什么情况?液面高的一端在底部产生的压强会比液面低的一端怎样?2.根据前面实验得到的结论:液面高的一端将在底部产生大于低端的压强,这样,高端的液体将流向低端。当两边相平时,两边在底部产生的压强相等,水不会左右流动,保持相平。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能回忆起哪些东西和连通器构造相同?3.思考、判别物品:水壶、锅炉水位计。4.让学生判断船通过船闸时应用了几次连通器原理。4.观看、思考并判断:上游与闸室、闸室与下游。板书设计1、帕斯卡裂桶实验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U形压强计(结构)(2)U形压强计探究两种不同液体(水、盐水)内部压强:各个方向→同一深度→不同深度→不同液体(3)液体压强规律: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④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连通器:(1)定义(2)特点(3)实例:茶壶、过路涵洞、锅炉水位器、船闸等。(4)三峡船闸:五级方式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指导学生或小组创建评价表,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生产、生活经验(有、没有)→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会不会做、怎么样观察、如何写结论等)→理论解释生产生活实际(能、不能)→自我总结。2、在教学过程中跟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励他们积极去提出质疑并且自己去解决问题,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及时给予评价,跟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对比,从而知道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学反思1、在备课过程中,对液体压强知识、相应教学理论、学习方法均无大问题;2、教学设计落实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出现在学生如何去做实验和观察实验的环节没有引导好,导致课堂效果不是很理想,出现问题的原因应该是:没有发挥好小组长组织、协调的作用;3、本教材删去了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论推导,在课堂上我也忽略了这点,结果发现学生对液体压强的特点理解不是很深刻,如果将液体压强公式在实验后进行推导一番,效果肯定会好些;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先提前组织各组小组长进行实验前的指导培训,让他们在小组实验起到应有的作用,且使用好电教平台,将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论推导展示出来,最终强化学生对液体压强与密度、深度的关系的理解。
本文标题:液体压强教学设计及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62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