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技术交底内容一、车站主体结构防水的5种断面形式风道结构横剖面防水图消防出入口横剖面防水图二、防水施工工艺车站主体结构、出入口明挖段、风道及消防专用出入口及放坡开挖部位采用2.5mm厚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有围护的侧墙和底板采用4mm厚双面粘合Ⅱ型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底板4mm厚双面粘合Ⅱ型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铺设后及时浇注50mm厚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明挖结构顶板如有种植要求时,需在防水层上加抗根系刺穿层,抗根系刺穿层选用1.5mm厚PVC防水板。本工程主要施工工艺为:明挖结构底板与侧墙防水施工、明挖结构顶板防水施工、外贴式止水带施工、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遇水膨胀止水胶、注浆管施工、密封胶施工、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施工共八种,不同防水材料之间的过渡属于易漏水部位,施工时必须注意。1、明挖结构底板、侧墙防水施工方法明挖结构底板、侧墙防水层采用4mm厚双面粘合Ⅱ型沥青基聚酯胎预铺防水卷材。(1)首先在达到设计要求的阴、阳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加强层。加强层材料采用单层预铺式卷材,宽度为50cm,厚度同作为防水层的单层卷材厚度。转角两侧各25cm,加强层卷材采用点粘或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2)侧墙防水层应连续铺设至顶板上表面以上40cm的高度,平面防水层均可采用空铺法铺设在基层表面,防水层幅面间的搭接宽度为10cm,采用热熔满粘焊接。第一层防水层与阴、阳角部位的加强层热熔满粘。铺设过程禁止出现4层搭接现象。(3)当有管、件等穿过防水层时,应先铺设次部位的加强层卷材,加强层卷材采用满粘法固定在基面上,大面防水层也满粘固定在加强层表面。(4)平面防水层的甩槎(超出钢筋的部分)应采取临时措施进行保护(模板、砖、沙袋等硬质材料覆盖),避免后续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5)施工缝和变形缝部位骑缝铺设防水加强层。施工缝加强层宽度为50cm,变形缝加强层宽度为1m,其中施工缝加强层与防水层自粘满粘,变形缝两侧各10cm范围内防水层表面的隔离层不应撕掉(即此范围内防水层与加强层不粘结),其他部分满粘粘结。(6)立面防水层分段铺设完毕后,除需要进行后续搭接的防水层外,均需要及时施做保护层,保护层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厚度不小于15mm。(7)预留孔洞(车站与出入口通道、车站与通风道、车站与区间接口)四周的防水层均需要采用厚度不小于20cm的复合板进行保护。2、明挖结构顶板防水施工方法明挖结构顶板防水层采用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用涂刷法施工,一级设防要求时的成膜厚度不小于2.5mm。与聚氨酯防水涂料配套使用的产品包括聚氨酯密封胶和增强层材料,增强层可采40~60g/m2的聚酯无纺布或玻纤网布(14~20目)。具体操作如下:(1)基层处理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先涂刷聚氨酯专用底涂层(可采用专用稀料将聚氨酯防水涂料稀释后涂刷,用量约为0.15~0.2kg/m2),底涂层实干后,在阴阳角和施工缝等特殊部位涂刷防水涂膜加强层,加强层厚度为1mm,涂刷完防水涂膜加强层后,立即在加强层涂膜表面粘贴增强层(聚酯无纺布或玻纤布),再涂刷大面防水层,最后设隔离层(一般为纸胎油毡,如有种植顶板防水施工要求需设1.5mm厚的PVC防水板隔离层)。严禁涂膜防水加强层表面干燥后再粘贴增强层。变形缝部位先按图中做法粘贴防水卷材加强层(变形缝及放坡开挖段材料采用1.5mm厚双面粘丁基橡胶冷自粘防水卷材,底板防水加强层采用1.5mm厚合成高分子预铺式冷自粘防水卷材),然后按照施工缝做法涂刷涂料防水层。涂料防水层在变形缝部位的加强做法(2)涂刷大面的防水层,防水层采用多道(一般3~5道)涂刷,上下两道涂层涂刷方向应互相垂直,涂刷应均匀一致,不得过厚过薄,应用单位面积涂布量和测厚仪两种手段控制涂膜厚度;每道涂层实干后,才可进行下道涂膜施工。(3)聚氨酯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并经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做防水层保护层。平面保护层采用70mm厚的细石混凝土,浇筑细石混凝土前,需在防水层上覆盖一层纸胎油毡如有种植顶板防水施工要求需设1.5mm厚的PVC防水板隔离层。立面防水层采用厚度不小于6mm的PE泡沫塑料片材进行保护。所有的泡沫塑料片材的发泡倍率均为25~30倍。(4)涂膜防水层不得有露底、开裂、孔洞等缺陷以及脱皮、鼓泡、露胎体和皱皮现象。涂膜防水层与基层之间牢固粘贴,不得有空鼓、砂眼、脱层等现象。成膜厚度不得小于设计要求。(5)刚性保护层完工前任何人不得进入施工现场,以免破坏防水层;涂层的预留搭接部位应由专人看护。(6)应根据施工环境温度的变化(夏季高温环境或冬期低温环境)对防水涂料的配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温度下的成膜速度和质量。3、外贴式止水带施工技术要求外贴式止水带与塑料防水板的焊接(1)止水带设置在其他防水层表面时,不得采用水泥钉穿过防水层固定。(2)止水带兼作为分区止水带时,应与防水板密贴设置(见分区系统施工技术要求),其他非分区部位可固定在防水板表面或防水层的保护层表面。(3)外贴式橡胶止水带尽量整环设置,如出现现场接头时,应尽量采取现场热硫化对接;当无条件时可采用未硫化的丁基橡胶腻子片粘贴搭接,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搭接部位的齿条间应采用未硫化丁基橡胶腻子片或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进行加强密封。接头两侧止水带的纵向轴线需对齐。(4)止水带的纵向中心线要与接缝对齐,误差不得大于10mm。(5)止水带安装完毕后,不得出现翘边、过大的空鼓等部位,以免灌注混凝土时止水带出现过大的扭曲、移位。(6)转角部位的止水带齿条容易出现倒伏,应采用转角预制件或采取其他防止止水条倒伏的措施。(7)止水带表面严禁施做混凝土保护层,应确保止水带齿条与结构现浇混凝土咬合密实;浇筑混凝土时,平面设置的止水带表面不得有泥污、堆积杂物等,否则必须清理干净。以免影响止水带与现浇混凝土咬合的密实性。4、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条属制品型产品,主要用于非迎水面结构的施工缝部位(楼板施工缝),断面尺寸为20x10mm。(1)止水条应安装在施工缝表面预留凹槽内,施工缝表面、凹槽底和侧面均应坚实,并确保凹槽平整、干净,无油污、疏松、掉砂、起皮等部位。(2)止水条采用专用胶粘剂粘贴在施工缝凹槽内,粘贴应牢固,与基层地面密贴。粘贴不牢、空鼓部位用水泥钉固定。(3)止水条采用对接连接,对接部位应密贴,不得出现翘边现象。(4)已经遇水膨胀的部分要割除,并重新安装止水条。5、遇水膨胀止水胶遇水膨胀止水胶均指缓膨型聚氨酯遇水膨胀止水胶,为非定型产品,采用专用注胶枪挤出后粘贴在施工缝表面,固化成型后的断面尺寸为(8~10)x(18~20)mm。具体要求为:(1)施工缝表面必须坚实、相对平整,不得有蜂窝、起砂等部位,否则应予以清除。(2)止水胶任意一层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50mm。(3)止水胶挤出应连续、均匀、饱满、无气泡和孔洞。(4)挤出成形后,固化期内应采取临时保护措施,止水胶固化前不得浇筑混凝土。(5)止水胶与施工缝基面应密贴,中间不得有空鼓、脱离等现象。(6)止水胶接头部位采用对接法连接,对接应密实,不得出现脱开部位。(7)在止水胶附近进行焊接作业时,应对止水胶进行覆盖保护。6、注浆管施工技术要求注浆管在明挖断主要应用在变形缝及特殊施工缝(特殊施工缝明挖段为洞口施工缝),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安装注浆管的施工缝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浮浆、油污、疏松、空洞、碎石团等,否则应予以清除。(2)注浆导管与注浆管的连接应牢固、严密。导管的末端应临时封堵严密。(3)注浆管宜设置在结构中线位置,任意一侧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100mm。(4)安装注浆管的范围的基层可不凿毛,并保持平整,必要时采用防水砂浆进行局部找平,以确保注浆管任何部位均与施工缝表面密贴,应确保注浆管不得有悬空部位。注浆管的固定间距宜为200~300mm,固定应牢固、可靠。(5)注浆管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宜为20~30mm,(即有效出浆长度),搭接部位必须与基面固定牢固。(6)注浆管的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50mm,转弯部位应平缓,不得出现折角。(7)注浆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部分至少应有一处与结构钢筋绑扎牢固;注浆管引出混凝土外部的长度不宜小于150mm;注浆导管引出端应设置在方便的,易于接近的位置。注浆导管任意部分均不得出现挤扁或直弯,以免影响浆液的流动,导管开孔端应进行临时封堵,以免异物进入。(8)注浆管破损部位应割除,并在割除部位重新设置已经安装好注浆导管的注浆管,并与两端原有注浆管进行过渡搭接。(9)在注浆管附近绑扎或焊接钢筋作业时,应采用临时遮挡措施对注浆管进行保护。(10)注浆管的注浆施工符合下列规定:a、应选用自流平水泥、超细水泥等无机注浆材料,也可选用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等化学灌浆材料。注浆应在结构施工完毕、停止降水后进行;所有预埋的注浆管均应进行注浆封堵。b、注浆应从最低的注浆端开始,将材料向上挤压;为保证注浆效果宜使注浆液低压缓进。c、注浆材料不再流入并且压力计显示没有或者几乎很少压力损失,应维持该压力至少2分钟。d、注浆材料、注浆压力等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定,应对整个注浆过程进行检查分析,确保注浆效果满足防水要求。e、需要重复注浆时,应确保使用经过核准的注浆材料;任何留在注浆通道内的注浆材料必须在其固化之前清除干净。7、密封胶明挖结构顶板、放坡开挖段侧墙、吊脚桩段(锁角腰梁以上)侧墙变形缝两侧采用密封胶进行嵌缝,底板变形缝背水面以及楼板变形缝上表面同时也采用密封胶进行嵌缝,嵌缝时应采用双组分聚硫密封胶。(1)嵌缝前,应按照设计要求的嵌缝深度除掉变形缝内一定深度的衬垫板,并将缝内表面混凝土面用钢丝刷和高压空气清理干净,确保缝内混凝土表面干净、干燥、坚实,无油污、灰尘、起皮、砂粒等杂物。变形缝衬垫板表面无堆积杂物。(2)缝内衬垫板表面应设置隔离膜,隔离膜可采用0.2~0.3mm厚的PE薄膜,隔离膜应定位准确,避免覆盖接缝两侧混凝土基面。(3)注胶应连续、饱满、均匀、密实。与接缝两侧混凝土面密实粘贴,任意部位均不得出现空鼓、气泡、与两侧基层脱离现象。(4)密封胶表面应平整,不得突出接缝混凝土表面。(5)嵌缝完毕后,密封胶未固化前,应做好保护工作。8、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施工技术要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涂刷在施工缝表面,用量1.5kg/m2。采用双层涂刷,两层之间的间隔时间间隔根据选用材料的养护要求确定,一般宜为24-48h。基层表面应坚实、干净,无浮灰、浮浆、油污、脱模剂、反碱、起皮、疏松部位等,并将施工缝表面按规范要求进行凿毛后,方可进行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的施工。(1)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施工部位为纵向施工缝,可采用涂刷法或喷涂法施工。(2)采用涂刷法或喷涂法施工时,如基层干燥,则应进行充分润湿;如环境温度过高,涂层干燥过快时,会造成涂层材料缺水,水化反应进行不完全达不到相应的强度,甚至造成粉化。因此应及时适当喷雾湿润,使涂层水化反应充足,以提高涂层的粘贴强度和渗透性。(3)涂层应均匀,不得漏涂。涂层未实干前不得触碰或上人。(4)雨前2小时不得涂刷作业。并且尽量避免高温(宜为5~25oC环境温度)施工。
本文标题:防水技术交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17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