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三章 中国海洋考古发展
海洋考古与探测海洋科学学院海洋信息工程系沈蔚博士wshen@shou.edu.cn第三章中国海洋考古学发展1.水下考古传入前中国海洋考古的工作基础2.水下考古技术在中国的发展3.二十年来的水下考古发现4.海洋考古专题研究一、水下考古传入前中国海洋考古的工作基础1.1956年,山东梁山宋金河明代兵船;2.1956年,江苏南京郑和造船故址;3.1958年,浙江温州;4.1958年,江苏武进淹城;5.1960年,江苏杨州施桥码头遗址;6.1969年,广东珠海;7.1972年,广东珠海;8.1973年,福建连江;9.1973年,福建泉州后渚港;10.1973年,江苏如皋;11.1973年,浙江宁波;12.1974年、1975年,西沙海域;13.1975年,广东竹排头溪;一、水下考古传入前中国海洋考古的工作基础14.1975年,福建泉州15.1975年,江苏武进16.1975年,山东平度17.1975年,河北磁县18.1976年,广东湛江19.1976年,广东珠海20.1978年,上海嘉定21.1978年,上海南汇大治河22.1978年,浙江宁波23.1978年,天津静海24.1979年,上海川沙川杨河25.1982年,山东荣城26.1984年,山东蓬莱二、水下考古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缘起:哈彻盗宝•英国盗宝商人迈克尔.哈彻•1983印尼斯特霖威夫司令礁:“中国帆船”•1985“吉特摩森”号1986年阿姆斯特丹拍卖•1999“泰兴”号——东方泰坦尼克号•中国关注盗宝事件•前往1986年阿姆斯特丹拍卖会•1986年舆论关注二、水下考古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开端:专业机构建立•中国专业机构建立•1987年“国家水下考古协调小组”•1987年国家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室”——中国第一家水下考古机构•刚起步的中国水下考古完全是“一穷二白”,不仅极度缺乏资金,更无专业知识和人才。我们唯一可依赖的基础就是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在沿海的26次沉船及其构件的发掘记录,但所有这些发现都是在淤泥中,因而还都是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陆地考古。二、水下考古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开端:专业机构建立•派遣人员国外学习•1987年,派国家文物局杨林和张威到荷兰考察、学习北海沉船调查与发掘工作;•1988年,又派王军到日本学习水下考古;•1989年,已从荷兰学成归国的杨林、张威再次被派到乔治.巴斯领导的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学习二、水下考古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培训与教学•1989~1990年,中澳合作•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在青岛举办“第一届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培训班在青岛完成了一个学期的海洋考古理论学习、轻潜水技术培训后,又在福建连江定海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沉船遗址水下调查、发掘实习。•1999年、2004年和2007年,国家文物局又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中心,在福建连江定海、广东阳江海陵岛举办了第二、第三和第四届“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1990年起,厦门大学吴春明开设《水下考古概述》、《海洋考古学》、《环中国海海洋考古》等课程。•1987年,就在中国水下考古研究机构成立的前夕,英国一家从事专门商业打捞的海洋探测公司向中国政府提出申请,请求与中方合作打捞一艘沉没于中国南海海域的东印度公司“YHRHYNSBURG”号。在此次打捞活动中意外找到了一艘中国古沉船,并用抓斗机抓起了240多件瓷器、铜器、铁器等文物和一条银质腰带。这艘沉船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南海Ⅰ号”。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中英合作就此终止。中方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南海Ⅰ号”上来。•1989年11月,“中日联合南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队”在广州成立,其工作目标直指“南海Ⅰ号”古沉船。但调查队成立后仅进行了一次出海探摸就由于种种原因而暂停。这一停顿,竟使“南海Ⅰ号”古沉船淡出人们视野的时间超过了10年。。三、二十年来的水下考古发现•1988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实验室与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广东吴川吴羊镇沙角漩清代沉船进行水下调查,发现沉船遗骸并采集到部分构件。•1990年、1995年,中澳水下考古工作者先后两次对福建连江定海进行水下调查,找到了一批宋元、明清时期的沉船资料,并先后对属于北宋时期的“白礁Ⅰ号”和属于明清时期的“白礁Ⅱ号”进行水下勘测与发掘。•199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组织对海南岛文昌县宝陵港海域的明清沉船展开调查,并采集数量可观的凝结物。•1991~1992年、199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等单位对广东新会银洲湖海域的元初崖山海战沉船进行了水下调查,并核定了其年代。三、二十年来的水下考古新发现•1991~1997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广东省考古研究所、福建省博物馆、厦门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人员联合组队,对辽宁省绥中县的三道岗海域的元代沉船遗址进行了五次正式调查和发掘,水下发掘面积148平方米,获得各类器物600余件。更为珍贵的是,该遗址的发掘报告《绥中三道岗元代沉船》已于2001年正式出版。“辽宁绥中县三道岗海域元代沉船的勘查与发掘,是我国首次全凭自己力量来实现的一项正规的水下考古工作,历时六年。该书全面记录了此项工作,并详细介绍了发现物,是我国第一本水下考古的正式报告。”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教授在该报告序言中这样评价。三、二十年来的水下考古新发现•1995年,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室、广东省考古研究所对广东汕头市达豪区广澳港清初沉船开展了水下探摸和遥感物探调查,并推测出其年代与性质。•1996年、1998年、1999年、2007年,海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开展了西沙水下文物的调查和试掘,发现13处分属于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沉船遗址和遗物点,并对“华光礁Ⅰ号”沉船进行发掘,出水大量瓷器。•2000~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博物馆、福州市考古队等先后调查、试掘了福建东山岛海域的东门湾、南门湾、古雷头、东古湾等地点的沉船遗址和遗物点,发现大量青花瓷器和军事武器遗存。三、二十年来的水下考古新发现•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组织调查、发掘了福建平潭“碗礁Ⅰ号”清代沉船,出水瓷器17000余件。•此外,1998年、1999年,台湾历史博物馆的学者也对澎湖大瑥海域发现的沉船“将军Ⅰ号”进行了水下试掘,发现一批生活用瓷器和建筑材料以及铜钱等。•2007年打捞“南海一号”•“南澳1号”,是2009年09月26日在中国广东汕头市南澳岛县举行水下考古抢救发掘启动仪式上宣布对此前被名为“南海Ⅱ号”的明代古沉船进行正式更名,理由是根据考古精确命名惯例,以其发现地为名。“南澳1号”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商贸船,在考古专家眼里,这个“唯一性”决定了“南澳1号”船体的巨大价值。三、二十年来的水下考古新发现•2000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南海Ⅰ号”水下考古被重新纳入议程。这一年,香港迪斯尼乐园筹建工程涉及到了126公顷的填海工程,中国水下考古队队员张威、张松等被邀请进行基建前的海底考古调查和探测。在港期间,张松认识了香港的几位业余潜水爱好者,他们对“南海Ⅰ号”表现出很大兴趣,并筹集了150万港元支持“南海Ⅰ号”沉船探测。这一探测活动最终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和支持。接下来的工作,虽然异常艰辛但却进展顺利。2001年5月,水下考古队利用旁测声呐和浅地层剖面仪以及GPS卫星定位系统成功定位了“南海Ι号”的精确坐标。2002年8月,水下考古队采用物理探测的方法通过差分定位对沉船的长、宽、深等数据进行了科学换算,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数据。三、二十年来的水下考古新发现2003年广东考古研究所提出“整体打捞”计划。2003年10月广东省文化厅召开《“南海I号”整体打捞方案》专家论证会。11月,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主持召开会议,规划、立项“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项目。同时省政府拨出1.5亿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南海I号”的发掘和保护。2004年3月整体打捞工程实施方案和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设方案最后完成。2005年12月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开工兴建。2007年1月考古队前往沉船海域开展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查。2007年7月“南海I号”沉船浮出水面。2007年12月“南海I号”入住水晶宫2009年09月试发掘,出土文物200多件三、二十年来的水下考古新发现三、二十年来的水下考古新发现“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华光礁Ⅰ号”,残长20米,宽约6米,舷深3米至4米。“南海Ⅰ号”长30.4米,宽9.8米,南海古沉船的数量应该超过2000艘海上丝绸之路始于宋代宋朝是当时最繁荣的国家–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宋朝是当时最繁荣的国家•宋代的GDP占当时全球的50%。国家的综合实力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宋朝都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国。宋朝十万户以上的城市由唐代的十余个增加到40个,汴京和临安是继长安、洛阳和南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4、第5个超过百万人口的城市。•两宋的对外贸易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涌现出广州、泉州一类港口城市。据西方史学家的研究,两宋的对外年贸易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同年的总和,中国商人几乎控制着从中国沿海到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的主要港口。经济最繁荣宋朝是当时最繁荣的国家科技最发达宋朝也是中国为世界贡献最大的时期,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其中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就是在两宋时期完成或开始应用的。那时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宋朝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技术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南针在宋代开始大量装备远洋船舶。沈括及他的《梦溪笔谈》数学方面,两宋时期可谓在中国古代以筹算为主要计算工具的传统数学的发展过程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成就都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欧洲宋朝是当时最繁荣的国家宋朝是个群星汇粹的年代,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沈括、岳飞、朱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中光彩夺目的人物。”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文化艺术最巅峰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奢侈)宋朝是当时最繁荣的国家四、海洋考古专题研究•(一)福建泉州、韩国新安等为代表的个案沉船的探讨。•(二)造船史与航海技术史的专题研究。•(三)海交史与海外贸易史专题研究。
本文标题:第三章 中国海洋考古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74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