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双权一制”土地制度下内蒙古草原牧民群体生态分化与牧区和谐持续发展讨论丁勇
序号:编码:第五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作品名称:“双权一制”土地制度下内蒙古草原牧民群体生态分化与牧区和谐持续发展讨论学校全称:内蒙古大学申报者姓名(集体名称):丁勇冯秀张庆张丽红王珏类别:□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发明制作B类类型:□个人项目□√集体项目IIA2.申报者情况(集体项目)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按要求填写;2.申报者代表必须是作者中学历最高者,其余作者按学历高低排列;3.本表中的学籍管理部门签章视为申报者情况的确认。申报者代表情况姓名丁勇性别男出生年月1980.08学院全称生命科学专业、年级生态学·2005级学历研究生学制3入学时间2005.08作品名称双权一制”土地制度下内蒙古草原牧民群体生态分化与牧区和谐持续发展讨论毕业论文题目典型草原不同放牧压力下草地植被与土壤的特征发生响应宿舍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公寓3#228宿舍电话0471-4990184移动电话13171419339学术科研情况及奖励情况到目前参与发表学术论文12篇(第一完成人5篇,第二完成人4篇),主编教材2部;分别在2004年第四届和2006年第五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金”奖和“铜”奖;2006年以“生态移民工程对蒙古族生产生活及草原文化的冲击——以锡林郭勒盟为例”申请并获得“调研中国——《南风窗》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活动”的资助,顺利完成。2007年,获得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等九部门组织评选的“第九届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奖”。其他作者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所在单位冯秀女25研究生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环境科学专业)张庆男25研究生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院(生态学专业)张丽红女23本科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王珏女23本科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资格认定学籍管理部门意见以上作者是否为2007年7月1日前正式注册在校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非在职的高等学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是□否(学校签章)2007年5月15日负责人或导师意见本作品是否为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是□否负责人签名:2007年5月15日IIIB2.申报作品情况(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说明:1.必须由申报者本人填写;2.本部分中的管理部门签章视为对申报者所填内容的确认。作品全称双权一制”土地制度下内蒙古草原牧民群体生态分化与牧区和谐持续发展讨论作品所属领域(C)A哲学B经济C社会D法律E教育F管理G政治H艺术I军事作品撰写的目的和基本思路作品探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牧区“双权一制”制度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积极和不利影响。旨在指出土地制度对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寄以引起专家和管理者们的重视。文章以翔实、准确的数据入手,结合理性分析,使结论具有说服力,并且有重要的社会参考价值。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独特之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近些年来报道不鲜,但是对内蒙古草原牧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深入研究,大都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且多为理论探讨。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其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要保护并实现其绿色长城的功能,牧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持续发展是必要的前提。本研究立足翔实、准确且覆盖经济、社会、自然三大系统的调查数据,抓住“人”在复杂社会变革过程中的适应性能,通过研究“人”这一群体的行为,以把握影响牧区和谐、持续发展的真正症结所在,从而来探讨构建和谐牧区,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目前还未见有关同类研究的报道。作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乃至长期的发展目标。其中,新牧区建设是实现构建和谐牧区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紧紧扎住当前牧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从土地制度入手,以家庭牧户为要研究对象,剖析这一制度安排对近30年牧区的影响,并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牧区土地制度改革取向和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新牧区建设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IV作品摘要牧区土地制度是牧区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这一制度安排是否得当、高效,不仅关系到牧区草牧场能否得到合理利用,牧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的维持,而且,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牧区现行草牧场集体所有、牧户承包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双权一制”政策。这一政策,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我国农区实施的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农地制度。牧区“双权一制”政策实施的二十多年里,利弊同在、得失共存,其根本原因与土地政策的不完善以及牧区特殊的资源条件、生产经营方式、传统文化等因素相关。随着不断发展,政策性规定和非政策性自由竞争,使受迫牧户群体逐渐发生分化,且分化趋向包含于生产、生活、文化、心理、阶层等各个方面。本研究以分化入手,提出这一分化带来的潜在问题,并针对内蒙古的现状,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导向与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取向。作品在何时、何地、何种机构举行的会议或报刊上发表登载、所获奖励及评定结果本作品为团队成员集体成果,没有在任何刊物或报刊上发表或登载。请提供对于理解、审查、评价所申报作品,具有参考价值的现有对比数据及作品中资料来源的检索目录参考文献附与正文,请参阅调查方式√走访√问卷√现场采访√亲临实践√图片、照片√影视资料主要调查单位及调查数量(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正蓝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自治旗)桑根达来苏木、锡林浩特市区等,各类调查样本若干。学校学术委员会意见负责人签名:年月日VC.当前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中国土地制度,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的根源。中国的治乱,基于土地制度的废兴,国民生活的安危,也基于土地制度的整理与否[1]。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2],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为主体的社会,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土地权利的界定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3]。土地制度问题,是我国独具的问题,关于土地制度的具体研究,国外还少见。但是,国外学者强调制度的作用,正如戴维·菲尼强调的:“经济理论是由三大传统柱石——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还不够完善,第四大柱石,而且也是不言而喻的柱石就是制度。……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得以发挥功能。制度至关重要[4]”。国外制度理论的深入研究,为国内研究土地制度奠定了基础。近些年,国内关于土地制度的研究,大都以农村为研究对象,视角也主要集中于土地制度变迁、改革与创新[5,6,7,8,9,10,11,12,13],土地制度的经济学、社会学问题分析[14,15,16,17,18,19,20]等方面。对牧区的土地制度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比较少,深度上也比较浅,内容多局限于草牧场实施“双权一制”的意义、问题及对策[1][日]长也郎著,强我译,何勤华主编.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原序).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2]李明秋,王宝山著.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鸡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研究.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3]王昉著.中国古代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关系:制度思想演进的历史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4]戴维·菲尼.之短牌的需求与供给.载国际经济增长中心.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5]李明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模式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1,(12)[6]刘朝,张伟.构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几点思考.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5)[7]商春荣.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2)[8]苗庄.制度变迁中的改革战略选择问题.经济研究.1992,(10)[9]许经勇.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深刻变革.财经研究.2000,(1)[10]孙自铎.试论农地制度改革.经济体制改革.1996,(3)[11]李明秋.河南省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现状调查及政策建议.中国土地科学.2001,(3)[12]管人勤.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路.世界经济文汇.1996,(4)[13]孙翠兰,古辉洪.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及评价.国土经济.2002,(9)[14]刘守英.中国农地制度的合约结构与产权残缺.经济研究.1993,(2)[15]马小平,詹在平.从帕累托标准看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方式取向.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4,(3)[16]邱风.与农业规模经济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制度探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7]郭庚茂.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现实途径.改革与理论.1996,(4)[18]钱忠好.关于中国农村土地市场问题的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9,(1)[19]刘守英.土地制度与农民权利.中国土地科学.2000,(5)[20]祝志勇.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改革.2003,(1)VI[21,22,23]等。事实上,内蒙古牧区特殊的历史背景,在实施这一政策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对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影响等,都是应该得到重视的内容,但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牧区的“双权一制”与农区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同源,但是,草原牧区特殊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与农区大不相同,实践证明成功地农地制度在牧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实施,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劣,这一点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而关于北方草原生态问题的深入研究,大都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内容多层次,多角度[24,25,26,27,28],然而,大都没有关注“人”这一关键要素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已见报道成果颇多[29,30,31,32,33,34,35],大都体现在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案例评价方面。从已有的成果中发现,评价案例多以区域或者较大尺度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于小尺度,比如农户生产系统或者牧户生产系统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事实上,笔者认为,宏观的大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最小生产单位的持续发展。因此,建立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指标集合,研究大尺度系统内基本组成单元的持续发展是很必要的,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注重“人”这一关键要素,探讨了人在草原复合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调节能力,并从“双权一制”制度实施的过程入手,分析了以牧户为单位的牧民群体的分化原因、分化形式等,尤其是由于土地使用权流转造成的生产资料再分配和收益再分配特征及问题,同时,利用充足、翔实可靠的数据,以家庭牧场为单位,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和指标集合,对小尺度的生态系统[21]杨殿林,王焕平.对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草牧场“双权一制”工作的思索.内蒙古草业.2001,(4)[22]郑海兰,逢育军.呼盟草牧场落实“双权一制”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内蒙古统计.1998,(6)[23]丁勇,董建军.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促进内蒙古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北方经济.2005,(10)[24]田淑芳,王小牛.卫星遥感技术在内蒙古多伦县土地沙化调查中的应用.现代地质.2000,(4)[25]赵哈林,赵学勇,等.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地球科学进展.2002,(5)[26]徐凤君.内蒙古草地退化原因分析及其恢复治理的科学支撑.科学管理研究.2002,(6)[27]康慕谊,刘肖骢,等.内蒙古扎鲁特旗土地利用方式及强度对草原群落的影响.地球科学进展.2002,(2)[28]冯秀,仝川,等.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区域尺度草地退化现状评价.自然资源学报.206,(4)[29]甄江红.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6.(2)[30]李振山,包慧娟,等.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Ⅰ.指标体系.中国沙漠.2006(3)[31]包慧娟,李振山,等.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Ⅱ.应用.中国沙漠.2006(3)[32]胡小飞,代力民,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延边林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生态学杂志2006,(2)[33]王晓鹏,曾永年,等基于多元统计和AHP的青藏高原牧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与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6)[34]王立中.
本文标题:双权一制”土地制度下内蒙古草原牧民群体生态分化与牧区和谐持续发展讨论丁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955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