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QC小组活动讲座课件
主讲:刘晶2什么是QC?什么是QC小组?什么是质量?什么是质量管理?什么是TQC?•QC---QualityControl•QC小组---QualityControlCircle•QC小组---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C•我国简称---QC小组3固有赋予明确吻合相关方法规组织自身Q-质量的定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定义5质量特性包括以下七个方面67关键词:质量标准,也称技术标准。8“惊险的跳跃”——商品能否转换转化为增值的货币?客户能否接受你的产品?关键在于质量!9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指导控制质量方针质量改进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10质量管理的发展质量管理的三个不同阶段不是独立和分割的,它们互相联系、互为补充。190019401960检验质量阶段统计质量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按照有关技术要求的规定,采用各种检验手段,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采用抽样检验和数理统计方法,使生产过程控制在理想的正常状态。是全面的、全过程的、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阶段。11统计质量控制(SQC)(休哈特)质量检验qualityinspection(泰勒)1900-1930年代1940年代1960年代至今TQC/CWQC(费根堡姆)ISO9000六西格玛(SIXSIGMA)整合管理体系波质量奖模式(MBNQA)1961年1987年2000年后质量管理发展示意图零缺陷理论ZeroDefectTheory1979年全面质量管理(TQM)12质量管理专家理论专家年代核心思想理论要点戴明20世纪50年代PDCA循环14条质量管理原则朱兰20世纪50年代三步曲循环计划、控制、改进10个步骤改进质量费根堡姆20世纪6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14个步骤质量原理,用户定义质量克劳斯比20世纪70年代“0”缺陷80:20原则石川馨因果图统一到目标上来田口玄一1:10:100成本法则把质量设计到产品中去13序号对比内容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生产特点以手工及半机械生产为主大量生产现代化大生产2管理范围限于生产现场质量管理限于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产品形成全过程质量管理3管理对象限于产品质量(狭义质量)从产品质量向工作质量发展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即广义质量4管理特点事后把关为主把关与部分预防相结合防检结合,以防为主,全面管理5管理重点管结果,重终端把关管因素,重预防以人为核心,进攻开发6管理依据产品质量符合质量规格按既定标准控制质量以用户为主,重在产品适用性7管理方法主要用技术检验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多种多样管理方法8管理标准化标准化程度差由技术标准发展到质量控制标准严格标准化,技术、管理标准化9管理经济性忽视经济性注重经济性讲究经济性10参与人员依靠检验部门和质量检验人员依靠技术部门、质量检验部门、质量检验人员依靠全体职工质量管理发展阶段比较全面质量管理定义: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使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4全面质量管理=全过程+全员+全组织+多样方法“三全一多样”!•点:质量检验阶段•线:SPC-向前端的延伸/发展•面:TQC/CWQC-向所有职能领域的扩展•体:TQM-大质量的系统化管理•网:面向利益相关方的质量链/价值链15全面质量管理“点、线、面、体、网”的发展轨迹过程大质量职能IQCFQCPQC设计采购生产质量服务行政支持营销统计过程控制XiXpY产品质量经营质量工作质量股东顾客供应商员工社会16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电力企业实施TQM的意义和作用1)是建设世界级竞争力电力企业的客观需要2)是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现3)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基本功4)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5)是电力企业加强现代化管理的必然选择6)是电力企业构筑优秀文化的重要保障1718ISO9000TQMISO9000标准具有一致性,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TQM不局限于“标准”的范围,不间断寻求改进机会,研究和创新工作方法,以实现更高的目标。强调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顾客需求。强调领导的重要性。强调持续改进,按PDCA科学程序进行。要求实行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重视评审和审核。两者关系:基础与发展静态与动态19一体化管理体系ISO14000ISO10012OHSAS18000SA8000GB/T19580信息安全测量管理社会责任卓越绩效安全健康一体化管理体系环境管理质量管理ISO9000ISO17799IMS“6σ”--6西格玛管理•“σ(Sigma)”是希腊文的一个字母,用来表示标准偏差值。商业中用它度量任何使工作尽善尽美的方法及流程的性能。σ值越高,缺陷就越少。•6西格玛是一种管理模式,是质量控制和降低成本的有效工具。•6西格玛是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设计、监控每一道生产工序和业务流程,以最少的投入和损耗取得最大的顾客满意度,从而提高企业利润。•6西格玛体现不断改进及崇尚学习的企业文化。20标准差与合格率对应表3.8σ标准差-----99%的正确率,意味着在世界范围内:•每小时将丢失2万个邮件;•主要机场每天发生4起意外事故;•每周出现5000例手术事故•……σ(标准差)每100万次操作失误次数失误率合格率%1σ32万次0.32683σ26次2.6×10-399.746σ0.0002次2.0×10-999.99999999821质量管理奖22戴明奖波多里奇质量奖欧洲质量奖中国质量管理奖QC小组的起源---你从哪里来?23起源日本1976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2007年,注册小组数量达20414个2008年5月,日本召开了QC小组成果发表交流第5000次纪念大会世界最早人数最多世界各国QC小组简介24新加坡:开始于1981年,“品管圈”;专门成立了QC学院,质量管理协会,企业成立QC小组俱乐部,设立彩奖;每年两次全国QC小组会议,设立全国QC小组奖。2001年承办了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泰国:1974年,在泰国与日本合资的企业中率先开展,活动范围拓展到银行、学校、皇家空军和警察部队等。韩国有十几万个小组在活动;美国1980年;法国1981年;新西兰1984年……目前,约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QC小组活动。印度---值得学习的典范25统计方法别具一格统计方法在活动中应用突出。信息和统计技术的普及率全球之最,借助流利的英语、奇妙生动的演示、魔术般地电脑操作技巧,成为国际质量管理小组大会上最吸引眼球的亮丽风景。别具一格的校园QC小组活动。始于蒙台索雅城市中学,课题很有趣,如:维护世界和平、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按时起床不迟到,怎样帮助妈妈做家务等等。1997年举办了“首届校园QC小组会议”,该会议已经发展成为国际教育界的年度会议之一,各国争相承办。我国QC小组活动概况26日本经济崛起,引起国际关注。一批专家学者积极学习,传播质量管理理论和经验,推广普及全面质量管理知识。1978年9月,以原北京内燃机总厂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试点成立QC小组。试点阶段1978~1979推广阶段1980~1985原国家经委颁发了一系列QC小组活动暂行办法和条例;明确了作用和基本要求。QC小组活动走向日常化和制度化。全国各省市、行业普遍推广。发展阶段1986~1997深化阶段1998年之后1987年颁发《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提供政策基础。1989年科协、全总、共青团和中质协联合组成全国群众质量管理活动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区成立联合领导小组,提供了保障。1997年经贸委、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QC活动随着经济发展而深化、转变、拓展。“创新型”课题QC小组活动开辟新领域。全国质量管理小组代表会议。1997年、2007年两次举办国际QC小组大会,加强国际交流。27质量管理小组QCC--QualityControlCircle走进QC、认识QC人员范围目的手段人员: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范围:围绕企业的经营策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目的: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手段: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28QC小组的性质◆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与行政班组、技术革新小组有所不同。1、组织原则不同2、活动的目的不同3、活动方式不同29QC小组的特点QC小组特点明显的自主性•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愿参加广泛的群众性•人人都可以参加•组内平等•互相尊重•提倡自我实现高度的民主性•民主的结合•民主的活动•小组长自然产生•组内无训政严密的科学性•P、D、C、A程序•数理统计方法•逻辑思维模式•数据资料说话30QC小组的活动宗旨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3、建立文明和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和工作现场。31QC小组的作用1、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2、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实现全员参加管理。4、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5、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6、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7、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32QC小组的组建原则添加文本添加文本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实事求是灵活多样自觉参加、自我提高,管理者适时的进行组织、引导和启发形式多样,自主开展活动。类型适宜,不搞一刀切。33对QC小组成员的基本要求(一)质量意识改进意识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促进质量进步的关键。问题意识:能发现问题,对事情总要问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改进意识:不满足现状,勇于探索,挑战自我、提高自我参与意识:重在参与,能够排除一切外界干扰,参与到新生事物中去创新意识:开拓思维,勇于创新34对QC小组组长\组员要求组长职责1、抓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2、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按计划组织活动。3、做好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组长要求1、是质量改进的热心人。2、业务知识较丰富。3、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组员要求1、按时参加活动,充分发挥特长。2、完成分配任务,热爱质量改进。3、不满足于现状,随时提出课题。注:•小组活动顾问和推进者也是成员之一。•小组人数----3至10人为宜35QC小组的组建程序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小组由生产现场班组产生,报主管部门审核。特点:小组活动力所能及,成员积极性、主动性高。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由主管部门提出组长人选,按需确定小组成员。特点:课题难度较大,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人力、物力、财力易得到保证。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上级推荐,下级讨论,上下协商组建小组。特点:可取前两种类型所长,避其所短,应积极倡导。36QC小组的注册登记为了便于管理,激发责任感、荣誉感,得到上级的承认和支持,拥有上一级发表成果的资格,要求每个小组必须进行注册登记。小组填表部门审批注册公布职能部门审批注册登记要求:1、小组每年进行一次重新登记。2、小组停止活动半年应予以注销。3、每个课题活动之前都要进行一次课题登记。37QC小组活动的基本条件1、领导对QC小组活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支持。2、职工对QC小组活动有认识、有要求。3、培养一批QC小组活动的骨干。4、建立建全QC小组活动的规章制度。38QC小组活动的基本特征质量改进和质量创新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小组解决问题的专业技术范围主要指程序、证据、方法、技巧的运用等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是QC运转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39管理技术的内容1、遵循PDCA循环(戴明循环、管理环)PDCA的活动程序:四段十步PDCAP(Plan)计划阶段:六个步骤选择课题、现状调查、设立目标原因分析、确定主因、制订对策D(Do)执行阶段:一个步骤按对策要求进行实施C(Check)检查阶段:一个步骤针对目标检查实施效果A(Action)处理阶段:两个步骤制订巩固措施,防止问题再发生;提出遗留问题及下步打算PDC
本文标题:QC小组活动讲座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