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附件草地贪夜蛾技术资料一、名称学名:SpodopterafrugiperdaJ.E.Smith异名:LaphygmafrugiperdaGuenee,1852;PhalaenafrugiperdaSmith&Abbot,1797;TrigonophorafrugiperdaGeyer,1832;LaphygmamacraGuenee,1852;LaphygmaineptaWalker,1856;ProdeniasigniferaWalker,1856;ProdeniaplagiataWalker,1856;ProdeniaautumnalisRiley,1870;NoctuafrugiperdaJ.E.Smith;Caradrinafrugiperda。中文俗名:草地夜蛾、秋黏虫。英文名:Fallarmyworm;Alfalfaworm;Buckworm;Budworm;Cornbudworm;Cornleafworm;Cottonleafworm;Daggy'scornworm;Grasscaterpillar;Grassworm;Maizebudworm;Overflowworm;Ricecaterpillar;SouthernAarmyworm;Southerngrassworm;Wheatcutworm;Whorlworm。二、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贪夜蛾属Spodoptera。三、形态特征卵:球形(直径0.75mm),在产卵阶段为绿色,孵化前期变为浅褐色。卵成熟需要2-3天(20-30℃)。通常以卵块形式产卵,每卵块约包含150-200粒卵,在叶面上堆积为2-4层。卵块通常覆有—2—起保护作用的灰粉色雌虫腹部毛鳞。每头雌虫可产卵1500粒左右。幼虫:幼虫浅绿色至暗褐色,带有纵条纹。第6龄体长3-4cm。幼虫有8只腹足,其中1对位于最后一节腹节上。刚孵化时为绿色,带有黑色线条和斑点,随着虫体发育仍保持绿色或变为淡褐色,具黑色背线和气门线。一旦种群密度大而食物短缺,老熟幼虫几乎全为黑色,进入行军虫阶段。大龄幼虫头部为典型的黄色倒Y形,背部黑色毛瘤具长毛(在每节两侧发白的背部区域),腹部末节的4个黑点呈正方形排列。幼虫通常为6龄,偶有5龄。蛹:体长比老熟幼虫稍短(墨西哥雄性1.3-1.5cm,雌性1.6-1.7cm),褐色,有光泽。成虫:雄性体长1.6cm,翅展3.7cm,前翅斑驳(亮褐色、灰色、草色),有一中室,其中3/4部分为草色,1/4部分为暗褐色;雌性体长1.7cm,翅展3.8cm,前翅斑驳(暗褐色、灰色),后翅为草色,边缘暗褐色。成虫的近似种主要为S.exempta和S.littoralis。成虫—3—卵幼虫蛹四、寄主该害虫是一种杂食性昆虫,寄主范围非常广泛,有记录的超过80余种。该害虫可大量取食寄主的茎和叶,严重为害重要的草本栽培经济作物。喜食禾本科植物,常为害玉米、水稻、高粱、甘蔗等禾本科农作物,也为害棉花、十字花科、葫芦科、花生、苜蓿、洋葱、菜豆属、甘薯、番茄、其他茄科植物(辣椒属、烟草)及多种观赏植物等。最常见寄主有玉米、高粱、狗牙根、马—4—唐属(Digitariaspp.)杂草。大田作物包括:玉米、水稻、高粱、大麦、小麦、荞麦、苜蓿、棉花、燕麦、粟、花生、黑麦草、甜菜、苏丹草、大豆、甘蔗、梯牧草、狗牙根、烟草、三叶草。蔬菜中最常为害甜玉米,其它蔬菜偶发为害。为害的其它植物:苹果树、柑橘树、木瓜树、桃树、草莓和一些花卉。杂草寄主包括:剪股颖、剪股颖属(Agrostissp.)、马唐属(Digitariaspp.)杂草、石茅高梁、假高粱(Sorghumhalepense)、牵牛花、牵牛属(Ipomoeaspp.)、莎草香附子、莎草属(Cyperusspp.)、藜、苋属(Amaranthusspp.)、蒺藜草、刺苞草(Cenchrustribuloides)等。五、地理分布亚洲:孟加拉国、中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也门。非洲: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喀麦隆、佛得角、中非共和国、刚果(金)、刚果(布)、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利比里亚、马达加斯、马拉维、马约特、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留尼汪、卢旺达、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舌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北美洲:加拿大、墨西哥、美国、百慕大。—5—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伯利兹、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克、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牙买加、马提尼克岛、蒙特塞拉特、尼加拉瓜、巴拿马、波多黎各、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属维尔京群岛。南美洲: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瑞拉。欧洲:德国(根除)、荷兰(官方调查证实不存在)。六、生物学特性成虫夜间产卵,卵粘在寄主植物下层叶片的背面,100-300个卵块紧簇,有时分为2层,通常覆盖有雌虫腹鬃保护层。孵化需2-10天(通常为3-5天)。幼龄幼虫在轮生叶深处取食,1-2龄在幼叶表面群体取食,可出现典型的症状“叶窗”,可致生长点死亡。大龄幼虫会自相残杀,因此通常每个轮生叶中只有1-2头幼虫。幼虫发育至六龄的速度受食物和温度条件的影响,通常需要14-21天。大龄幼虫夜间活动,除非进入行军虫阶段,群集扩散,寻找其他的食物源。该害虫在土穴的茧中化蛹,也有少数在寄主植物的叶间化蛹,蛹期为9-13天。成虫在夜间羽化,产卵前飞行数公里,有时可远距离迁移。成虫平均存活12-14天,卵期2-5天。幼虫有6个龄期,在25℃条件下,1-6龄幼虫的发育期分别为3.3、1.7、1.5、1.5、2.0和3.7天;幼虫在白天的强光下会躲藏;幼虫期夏天时约为14天,寒冷季节约为30天。老熟幼虫钻—6—入土表下2-8cm下结松散的茧化蛹,若土壤过硬,幼虫会用丝网把碎叶片和其他材料缠绕在土表结茧;蛹期夏天约为8-9天,冬天可达20-30天。成虫羽化3-4天后开始产卵,雌虫一般在其存活的前4-5天产下大部分卵,有时产卵持续可达3周;成虫寿命7-21天。成虫夜间活动,在温暖、潮湿的夜晚活动力更强。该害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9℃,有效积温559日·度。砂质粘土或粘质砂土适于化蛹和成虫羽化,与温度成正比,与湿度成反比。30℃以上时,成虫的翅有变形趋势。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6℃,138日·度完成发育。该害虫是热带种类,适宜在温暖地区存活。据报道,幼虫发育最适宜温度为28℃,卵期和蛹期温度相对较低。在热带,一年可发生4-6代,北部稍冷地区则只发生1-2代,活动和发育在较低温度下停止。冰冻时,虫体阶段通常都会死亡。在美国,通常只在德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南部越冬。在温暖的冬季,蛹在更北的地区也可以存活。七、为害症状研究发现,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分别喜食不同的寄主:一龄幼虫主要在玉米上为害,有时也为害高粱,棉花,以及这些寄主附近的其它植物;其他龄期的幼虫主要在水稻,狗牙根,以及石茅高梁上为害。幼虫在苗期轮生叶内取食,大龄幼虫可咬断植株基部,甚至侵害成熟植株的生殖器官。为害烟草时,取食叶片造成孔洞,有时可咬断茎基部。在番茄植株上,取食嫩芽和生长点,也钻蛀果实。取食玉米叶片,轮生叶上可见大量边缘粗糙—7—的孔洞,内有虫粪。幼龄幼虫取食叶肉时甚至可只剩叶脉。生长季初期,严重为害取食幼嫩植株生长点导致死亡,表现在玉米的这种症状俗称“心死”。幼虫可蛀入玉米植株上的玉米粒中为害。虫口密度大时,大龄幼虫群集迁移扩散,通常定殖于野草上。玉米为害状—8—八、传播和扩散方式该害虫每年在美国有规律迁移,扩散遍及美国并几乎每年夏天迁飞至加拿大南部,专家认为迁移是该种生活史中的主要部分。产卵前期广泛扩散对其种族繁衍是非常有效的方式。田间合适寄主的存在加速了其繁殖及扩散。在美国,有记录成虫借助低水平气流在30小时内从密西西比扩散至加拿大。在夏末和初秋,幼虫频繁担当行军虫在当地扩散。幼虫也可随蔬菜、水果、草本观赏植物携带传播。九、经济重要性该害虫广泛分布于西半球较温暖的地区。大量幼虫会导致植物落叶及产量损失,然后幼虫以夜盗虫方式迁移到邻近地区。幼虫给植物产量造成的损失可达10%-100%,当植株高度为40-60cm时产量损失尤大。成虫白天躲藏在落叶层、杂草或荫蔽处,夜间较为活跃,可被亮光吸引,实现长距离迁移扩散。该害虫在玉米上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据统计,玉米发育中后期的轮生阶段55-100%的植株感染该害虫时产量损失15-73%(Hruska和Gould,1997)。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草地贪夜蛾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20%。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其为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更为严重,如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其为害可造成玉米减产40%,在南美的阿根廷和巴西,其为害可分别造成72%和34%的玉米产量损失。十、检查、监测检查寄主植物叶部是否有幼虫,若发现为害迹象要认真检查—9—周围是否有虫体存在。也可应用性信息素或灯诱进行监测诱捕。
本文标题:草地贪夜蛾技术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045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