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程名称:城市防灾学(2014—2015第2学期,0153)作业2题目:上海市高层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任课教师:姓名:学号:指标分值选题10分内容的丰富度、与课程的紧密度20分基本概念、理论的应用能力及文字表述能力25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0分组织语言的逻辑性及条理性15分对作业的态度及规范要求10分总分百分制教师评分1上海市高层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摘要:上海市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因此林立的高层建筑,是适应上海的社会发展的必需。然而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巨大,救助困难。但其公众防火观念淡薄,高层建筑防火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善。关键词:高层建筑;上海;火灾;防灾意识1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中高层建筑的数目不断增长,建筑高度也不断攀升。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城市繁荣进步的象征。越来越多的人们工作、居住在高层建筑。但与此同时,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也在不断上升。而上海经济发达,土地资源比较稀缺,因此便更倾向于建筑向上发展来释放城市空间。目前,上海是全国拥有高层、超高层建筑数量最多的城市。[5]中国《高规》(JGJ3-2010)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米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为高层建筑。据上海统计年鉴,截至2013年,上海市8层及以上高层建筑多达36055幢,建筑面积34678万平方米;11层及以上高层建筑多达31018幢,建筑面积31304万平方米;20层以上高层建筑多达6266幢,建筑面积12272万平方米;30层以上高层建筑多达1463幢,建筑面积4196万平方米。[6]由此可见,高层建筑在上海市中极大建设,但是在享受高层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高层建筑带来的火灾隐患。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损失和伤亡是触目惊心的。2上海市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及危害2.1上海市高层建筑火灾特点2.1.1细节引发火灾无论2008年上海商学院女生公寓因热得快引发火灾4人死亡,还是2010年上海静安教师公寓由于工人为建筑安装易燃性的保温层火花溅落最终导致58人死亡的重大火灾,或者2012年,位于上海市黄浦区侯家路的一栋砖木结构房屋因电气老化引发火灾,最初的原因都是一些细小乃至被我们疏忽的事件。其根本原因是公众防火意识欠缺。2.1.2火势蔓延迅猛高层建筑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等竖向井道多,发生火灾时,容易2形成烟囱效应,加速火势的蔓延,且蔓延途径多、速度快,建筑物越高,“烟囱效应”越明显。试验显示,火灾燃烧猛烈阶段,由因高温状态下的热对流而造成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为0.5~3m/s,但是烟气沿着楼梯间或其他竖向管井扩散的速度能达到3~5m/s。一座高度为100米的高层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烟气顺竖向管井扩散至顶层只需要30s,瞬间整幢建筑即可形成“立体火场”,且随着楼层增高,风速也会不断增大,加速火势的蔓延。[1]高层建筑一旦燃烧,就是一整幢“巨人”的燃烧!比如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公寓的火灾,施工工人操作引发的火灾瞬间燃烧整栋大楼。即使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也无奈火情蔓延太快,救助困难。2.1.3疏散困难及疏散不当高层建筑人员疏散有两种主要方式。一是通过楼梯间疏散。但是高层建筑楼层多,人员集中,疏散距离长,通过楼梯间疏散相当困难。高楼安全疏散楼梯部分涉及建筑结构体,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火门,人们打开防火门进入楼梯间,防火门会自动关闭,烟就不会进去楼梯间。上海静安教师公寓大楼火灾,先期逃生出来的居民称楼梯通道有烟。原因可能有:一是住户居民为便利上下通行常将防火门固定打开,以铁钩勾住或木塞塞住,火灾时人疏散进楼梯间,烟随人员也进入楼梯间,安全楼梯失去防烟保护的功能;二是大楼建筑时,业主为省空间、资金,要求建筑师设计时将住户门视同防火门,火灾时居室燃烧,居民打开居室住户门逃至楼梯间,未把门关上,浓烟也会跟着进入楼梯间,造成上层住户向下逃生的伤害;三是楼层面积较大,依法规应设两座安全楼梯,但业主要求建筑师节省空间将两座安全楼梯交叉设在同一处成为剪刀梯,且防火门固定打开,火灾时人们只有一个方向安全楼梯可逃,而浓烟可以同时进入两座安全楼梯,使其丧失安全功能。还有的居民,不知道使用安全楼梯间疏散。二是借助外部设备疏散。目前,国内主要采取消防高举车疏散人群,但现有最好的消防举高车只能达到101米,而很多省的消防举高车只能达到54米。高举车的施救高度和施救能力,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疏散困难的问题。上海静安教师公寓火灾在国内首次尝试了直升机救援,但也由于火势太大、烟雾过浓而失败。2.1.4消防困难高层建筑大火一旦形成,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由于超过其极限高度,消防水枪或消防水炮外攻射流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直升机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灭火的问题。目前,国内消防人员主要靠室内消防设施及随身携带设备进行扑救,但由于很多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缺乏维护、损坏严重,无法正常工作,导致火势和烟雾蔓延迅速,扑救难度也很大。3而比如上海静安公寓火灾,事后调查发现,房间里配备的自动喷淋灭火装置竟然是伪造的。只安装了末端喷头应付检查,根本没有管路与其相联。[4]因此消防困难显得更为突出。2.2上海市高层建筑火灾危害一、伤亡惨重。对比今年2月21日凌晨2时许,一栋名为“玛丽娜火炬”(MarinaTorch),高336m的迪拜摩天住宅楼发生的火灾,大火从大楼中部燃起,迅速蔓延至多个楼层,部分建筑外层结构脱落,燃烧的碎片甚至掉到距离大楼100m的道路上。当时在楼中的数千人员被安全疏散,火情在持续约3h后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上海市内高层火灾动辄数人乃至几十人死亡,最明显的差别就是人员伤亡惨重。[2]二、后续社会问题。高层建筑内往往人员密集,而上海市高层建筑人员伤亡多的现状及火灾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某种程度上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并且导致部分居民无家可归的悲剧。3上海市高层建筑防火存在的问题3.1防火设计先天不足针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建设部于1982发布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加以规范,并先后5次加以修订完善,但是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相比,消防标准仍存在不小差距。且在实际设计中,常常由于甲方因建筑布局、成本等原因提出各种要求,设计人员难以严格依据高规进行设计,存在打“擦边球”现象。同时,也有部分设计人员设计水平较低,防火分区划分不当、疏散楼梯间不符合要求、无防排烟设施、消防管网设计有误等,再加上消防审核把关不严,导致某些高层建筑的消防设计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3]3.2建筑材料选择不当。《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幕墙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室内装修应积极采用不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4]。但实际工程中,上海市一些高层建筑施工及装修材料选用易燃材料,并且偷工减料现象严重,比如用易燃的蜂窝纸板填充防盗门等。3.3施工队伍素质低及管理混乱很明显,建筑材料不当,加上施工人员施工不规范是造成上海静安教师公寓火灾的直接原因。由此可以窥见施工方的不负责任和缺乏防火意识。但据了解,上海静安教师公寓火灾的施工方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虽然2006年以来多次因安全问题被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列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建筑企业名单”,但在2007~2010仍然中标上海市静安区的60多个项目。[3]3.4消防审核把关不严及消防设施管理水平低下4经观察,上海市消防审核把关不严,处罚力度偏弱,边设计边施工边报审的“三边工程”、擅自更改消防设施、未审核即施工等现象大量存在,有些工程甚至尚未通过消防审核,工程已经完工。[7]高层建筑内各种消防设施名目繁多,一般建设即有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防排烟系统、防火卷帘操作系统,有的还有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自动闭门装置系统等,技术含量较高,且需要定期维护检修,但这点明显是没有做到的,非但没有做到,还有造假的现象,这也是火灾发生造成人员伤亡惨重的关键原因。3.5公众防火意识淡薄,防火知识欠缺经调查,上海市乱拉电线,使用不合格电器,使用易燃材料装修室内等情况多不胜数,种种迹象表明,公众几乎没有防火意识。而逃生演习已经是学生时代的回忆了,真正面对火灾,也只是无谓的恐慌。我们也许知道用湿毛巾捂住嘴巴,但如何使用随处可见的灭火器,逃生楼梯在哪,大多人是一无所知的。再加上建筑工人施工不规范、建筑防火不到位等情况也反映了专业人员对防火的不重视。由此可见,上海市公众防火意识急需加强。这点需要向美国旧金山学习,每栋高层建筑,每年规定每个人都要进行火灾逃生演习,更不用说其每栋楼配备自动淋浴装置,每家都使用阻燃家具了。另一方面,看到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旁观者有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乃至看热闹的作风,或者没有要及时救火及时通知消防部门的概念,这也是防火责任感欠缺的一个表现,须知重视防火,就是敬畏生命。几乎每年,上海市总会发生几起建筑火灾,而高层建筑火灾则是更为引人注目的,从灾难中学习,防患于未然,也是每个人的责任。5参考文献:[1]李学美,任伯帜,刘新华.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8):61-67.[2]王宁.迪拜火炬大厦火灾与消防保障[J].现代职业安全,2015(3):38.[3]王家龙.中小城市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初探[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5):5-8.[4]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5]薄宏涛;党杰;刘恩芳;吴蔚;王方戟;张斌;陈卫杰;冯路;袁烽;戴春;冯炜;刘宇扬.超高层建筑的城市意义主题沙龙[J].城市建筑,2012(16):6-17.[6]上海统计.上海统计年鉴2014[EB/OL].=2014tjnj/C1107.htm.[7]李杨.从上海“11.15”特大火灾谈国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3.
本文标题:城市防灾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26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