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上)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形式的初步定性的标志,所以一些专家学者就往往把《三国演义》作为古代历史演义小说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因为它比较早,《三国演义》当然也是四大名著里面的一个重要的一部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说的就是我们青少年时代本来就是血气方刚,打打杀杀,所以看了《水浒传》以后好象更加把握不住。那么老年人本来就是足智多谋,看了《三国演义》以后更加老谋深算或者走向奸诈,这是一种民间的说法。实际上这种说法是用的民间的一种语言,把《三国演义》它的那种艺术的魅力,那种思想内涵给涵韵给大家表达出来了。在四大名著里面,《三国演义》它的地位刚才说了几句,就是它是第一部,在这方面有的专家说它究竟跟《水浒传》相比,谁是第一,但是现在基本上肯定它是在《水浒传》之前就已经成型了。《三国演义》大家都很熟悉,看完整部《三国演义》以后它是宏阔的艺术结构,大气磅礴的一种人物场面的描绘,精彩的故事构传将古典长篇小说艺术腿上了大雅之堂。我们看《三国演义》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类型跟个性有机结合,主旨鲜明突出。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成为古人的一部伦理与智谋的教科书。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是古人的一部伦理与智谋的教科书。所以有位专家还专门写《三国演义》的伦理学,从伦理学的角度讲《三国演义》,智谋就更多了,从智谋学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更值得我们特别指出的是,《三国演义》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忠、义、仁、勇、智等等方面,深刻而且广泛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深层次的国民性问题,书里面浓墨重彩描绘的有关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尤其是智慧文化方面的先河案例,经过批判、继承、改造、转型,作为我们领导干部完全可以从里面汲取一些宝贵的本土化营养,对我们治国理政应该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评价。这种基本评价比较概念性,我们的古人对三国文化、三国故事有一些自己的诗性的感悟。比如说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的片头开篇那首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下篇是: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明代杨慎写的,后来跟清代康熙年间毛宗岗,把它放在《三国演义》毛本的开篇的。当然比它更早的我们的苏东坡,大文学家苏东坡更是用他的千古绝唱来感叹三国的这种故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一曲《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因为这篇歌咏三国的词篇,所以把这个词牌名后来就用另外一个词牌,本来是《念奴娇》,后来干脆叫《酹江月》就从这来的。站在长江边上,苏东坡在遥想当年三国时代的斗争故事、战斗的故事。想起了历史的英雄人物、想起了周公瑾,甚至想起了诸葛亮,羽扇纶巾指的是诸葛亮也好,周公瑾也好,总之是当年赤壁大战的当事人。他觉得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实际上是一种感慨,发出自己那种怀才不遇也好,政治遭遇方便的感慨,这就是说这个词篇有名的地方。大家知道,他说的周郎赤壁并不是真的周郎赤壁,所以他认为,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所以关于三国的文化、三国遗迹,从苏东坡那个时候就有很多争论,也难怪我们今天还在争两个隆中的问题,这是古人的歌咏。《三国演义》不光是在古代就引起那么多人的遐想,在现代尤其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那么多的影视剧来描绘三国,其中有三部,大家都知道。一部就是央视板的80年代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80多集。那是迄今为止我认为是最忠实的反映《三国演义》完整篇章的一部电视剧。在这部电视剧里面。大家看它的片尾曲叫《历史的天空》写得是很到位,这是女作家王健写的,是女作曲家谷建芬作曲,所以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三国演义》所有的曲子那么多插曲、优美的、柔美的、壮烈的、豪放的都是女作曲家和女写词的来写的。王健老师是一位女的,谷建芬老师也是女的,这恰恰和我们《红楼梦》形成鲜明对照。《红楼梦》的所有曲子是王立平一个男作曲家写的,《三国演义》恰恰是女作曲家写的,也可能是导演觉得女作曲家更能了解那种儿女情长,了解英雄豪杰。《三国演义》片尾曲: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哪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经过歌手毛阿敏那种充满历史况味的演艺,所以把这首词的内容全部烘托出来了。在唱有历史风味这种通俗歌曲或者影视歌曲里面我个人比较喜欢两个歌唱演员,男歌手就是刘欢,他唱那种歌曲唱的多么到位,女歌手就是毛阿敏,这是个人的观点。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很宏大一部作品,而且是由鲍国安老师演的曹操,那是非常得让人印象深刻,据说当年导演找鲍国安老师只谈了一会话就马上确定了他就是这个演员,这跟其他主演完全不一样,包括唐国强,唐国强因为演的诸葛亮以后他的人生就变了,他的演艺生涯就从此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他自己特别感慨,而且特别感激的。那么事实上他当时在演诸葛亮还是有困难的,但是让鲍国安老师演曹操,导演是一眼就看中的,谈几句话马上就定下来了,这是一个细节。所以一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央视版的,迄今为止也是非常忠实于《三国演义》原著,连里面那些台词大部分用的都是文言版的,就是《三国演义》原词,所以他很重视,当然也带来了一些大家觉得它不白话化,它的改动太少等等,但是其实我们转念一想,它最符合文本特点的。当时《三国演义》协会的会长刘世德先生,他当时具体把关的,包括里面一些改动他有他自己的看法他就不让改,等等有这么一个背景。后来大家知道,前几年,吴宇森导演还导演了一部电影大片好莱坞式的《赤壁》上下两部,那是按照好莱坞大片来打造的。吴宇森他不是完全根据《三国演义》来的,而是根据三国的故事,自己加以演绎,所以他不敢叫三国了,更不叫《三国演义》了,干脆就叫《赤壁》,因为它是以赤壁大战为根据来演绎的,这里面张丰毅演的曹操,赵薇演孙尚香等等都是一些名演员,场面是很宏大的,甚至有些情节进行改动的,比如说赵薇探营,然后曹操最后不是关羽给放的,而是周瑜亲自给他放走的等等,把整个情节都改动了,当然他有他的考虑,但是你不能根据这个电影的文本去看我们要讲的《三国演义》,那不行,因为这个是有区别的。最后高希希导演,陈健斌、陆毅等人主演的新版95集的新版《三国》,就叫《三国》,这部《三国》引起很大的争议,95集,里面剪了很多比如桃源结义用几个镜头就带过了,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不是根据《三国演义》,而是把《三国演义》内容,《三国志》的内容包括自己的改动,自己导演的考虑全部加进去了,所以里面主要是以曹操为主线的,对刘备的形象也做了改动,把刘备从一个以前仁政德治一个仁君形象更多强调他的权谋方便的。孙权的形象也加重了等等。有这么三部片子值得跟大家介绍,至于其他的像《诸葛亮》单篇的连续剧很早就有,那就不说了,就这三部,这三部跟我们今天讲的《三国演义》的文本的关系比较复杂,相对来说央视版的《三国演义》更接近我们的文本,所以如果从影视剧的角度,大家可以先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央视版,然后可以再看《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毕竟是一种文言的版本,有人说看的不太好看,它是文言气味很浓,但是也恰恰是这样,大家可以学学文言文,学学比较白的文言文。这是说现在三国文化的影响。随着三国影视的这种发达,我们的三国遗迹、三国文化遗存也是很重视的,然后三国城像水浒城一样的,各地都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大台、经济唱戏的一种载体。从文本的角度来讲,我们毕竟从文本的角度来认识《三国演义》,所以我今天题目为什么不用《三国》,而是直接用《三国演义》,就是我要强调一点,我们看《三国演义》,看三国文化,我的观点跟有的专家不一样。比如易中天先生们讲的时候都始终介绍自己是说《三国》,一般的不喜欢用“演义”两个字放在里面。为什么呢?这肯定是一般觉得我讲的是三国历史,一定要强调它的历史,而不是小说,他们是从这个角度,所以经常把《三国志》的故事,历史上的曹操、历史上的什么,强调那部分的,这样跟大家进行讲解,我的观点不一样。我认为三国文化,看《三国演义》应倒过来看,怎么叫倒过来呢?就从毛宗岗的版本,我们现在定本,康熙年间到现在的,从这个《三国演义》的版本往前追溯,往前看,先看《三国演义》,再看前面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那一版本的,再往前面看《三国志平话》也好,《三国志》也好,一直追到历史,是倒过来看的。因为我认为三国文化对中国老百姓的影响,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乃至对中国国民性的影响不是《三国志》,而恰恰是《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小说、戏曲、通俗文学这一类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小传统,这才是真正影响中国的,所以从这再往上倒应该是这样的,光是《三国志》对我们的影响绝对没那么大,再说了既使是《三国志》,大家看陈寿的《三国志》,里很多是民间传说放到裴松之注里面的,所以《三国志》也不是说本身就是一部历史的东西,加了很多传说性的东西,所以这是我的一个基本的观点,既然题目是《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因为要解读《三国演义》可以从多种角度,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文学作品的角度,历史文学创作的角度,那么我今天的角度因为时间有限就从《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这个角度来解读。清朝初年的张潮在《幽梦影》里面说《水浒传》是一部愤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感悟的书,《金瓶梅》是一部悲哀的书,《三国演义》当时他没说,《红楼梦》也没说,但是如果给他续一下,加一下那么《红楼梦》是一部悲痛的书,《三国演义》应该是一部智书,智谋之作的书。这种智谋值不值得解读,值不值得我们今天再跟大家解读呢?有不同的一些观点。著名学者刘再复先生他现在在海外,他就是对《三国演义》是批评的比较多,他曾经有个《双典批判》,批判《三国演义》、《水浒传》,他说他不是从文学角度,是从价值判断的角度,他认为《三国演义》是一部权谋、奸诈,是引领中国人走向地狱之门的破坏中国人国民性的这种引领走向地狱之门这种坏书,它是这么一个看法的,发表了很多文章。这是刘再复先生的观点。因为他说他从价值判断。另外,大家都知道有一本书,所谓《厚黑学》,解放前的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厚黑学讲的是怎么当官,怎么做无官之道,潜规则,里面的核心观点就是从三国来的,他就认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三个形象,比如刘备、曹操、孙权,他认为刘备的脸皮最厚,厚黑学的“厚”虚伪,曹操的心最黑,所以他们两个人能成功,你再不是厚、再不是黑,那么在官场上,在整治生活中就能成功。孙权是既不够厚、也不够黑,所以他就不太成功,他总的核心观点是这样的,所以他当时抱着一种讽刺的眼光。说厚黑学不是拿它当经典,当成正面的东西,应该从他那里面批判官场的一些恶性潜规则的一些东西,就是李宗吾先生,刘再复先生有些共同的地方,都把《三国演义》看的特别黑暗,从这个角度当然从所谓价值判断角度。我们今天麦加写了《风语》,这个书的宣传页上很有意思的一句话,说我这本书当然不一定是他写的,推销上广告上说我这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权谋。好象某本身就是反面的东西,《风声》就是最干净的权谋,这里代表中国人一种观念,究竟权谋是什么样的?那么我今天讲的实际上说白了就是权谋,但是我不用权谋,是中国智慧,大家从我的演讲里面,下面能够听出来不仅仅是权谋,是一种中国的智慧,应该从正面一点的角度去解读《三国演义》。因为刚才开篇我就说了,它是古人的一部伦理与智谋的教科书。两个方面,一个伦理、一个智谋。伦理部分是包括了中国人的很多国民性的东西,比如忠、义、仁、勇、智,起码五大方面,而正是因为这些方面深刻反映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广泛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深层次的国民性的问题,所以他的智谋是和他的国民性和他的理论是结合在一块的,这
本文标题:《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3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