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交往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交往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辛店学校数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一)严峻的现实问题生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存之道、生活之道光靠书本知识的传授是难以达成的,学会交往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技能。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往往以知识为中心,尽管在调动学生主动性方面有所努力,但对课堂教学的社会化形态缺乏认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没有把交往作为教学的必要途径。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爱好等诸多方面未得到全面发展,教育没有着眼于人的发展需要。如果不在学校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二)现代教育的趋势关注人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主题,现代教育是越来越关注人本身的教育,关注人本身的价值,关注人的活动。杜威就提出“学校即社会”,说明学校应是社会性环境,在学校中必须关注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社会性发展。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则从另一角度阐述人作为社会人的实现方式。不论是在学校这一小环境的社会化,还是把人放在真实的社会环境的社会化,都离不开人的交往方式的多元化和交往活动的现实化。(三)主体教育的兴起主体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和落脚点,没有主体参与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主体参与的教育是空洞的教育。主体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人格的发展。实践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需要具体的方式和途径去落实,而课堂交往活动无疑是培养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基本途径。优化课堂交往方式对培养学生主体性品质、实施主体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四)教育改革的需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合作性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课程标准更是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可见,课堂交往与新一轮课改精神非常吻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对课堂交往的研究一定会有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类社会迈向21世纪的今天,交往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彼此交往的时间和机会都会受到影响。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问题,人类自身的情感问题,将成为任何技术无法替代的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预见,交往教育将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中心问题,我们无法回避。二、课题界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基本社会活动,是指两个以上的个人之间,甲的精神内容(知识、判断、感情、意志、人格等)传递给乙,或者说,甲的动作、语言、记录等符号效果作用于乙或乙以外的他者,它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是人类生存必备的技能。现代哲学越来越强调交往是人与生俱来的生存方式和基本需要,是人类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社会学认为,交往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其根源在于人的群体归属的心理需要。传播学认为,交往是传递信息、分享感情的重要手段。总之,“交往”作为一个“体现人类存在和社会进化历史的总体哲学范畴”已广泛引起诸多学科的关注。“课堂有效教学交往”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是借助特定的语言、动作、符号等手段在诸主体之间所产生的认知、情感、人格等的沟通活动,是实现教学中人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所产生的教学互动。它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它是克服课堂中空间阻隔、心理阻隔,改变封闭式教学,拓展教学功能和意义的主要渠道。“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课堂教学交往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中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特有的方式。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意义课题从交往角度来研究素质教育,对素质教育理论有所拓展、深化,使之更趋全面和完善。课题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的角度来研究小学生课堂交往教育的价值,研究有新的视角。本课题从课堂交往这一视角来研究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将小学生的课堂交往活动的目标、途径、策略、方法进行细化和操作化,从而全面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应用意义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教育需要交往,交往使人的才能得以展示,个性得以张扬。交往教育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研究有利于转变教师观念。交往教学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作用观,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要变以教学为主为以学为主,变只重视结果为既重视结果以重视过程,变只研究教法为既研究教又重视学法。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课题探讨素质教育的实施,建构小学生数学课堂交往的模式,规范小学生的课堂交往行为,使其科学、规范、合法、有序,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减轻竞争中的心理压力都有积极的意义。四、研究的理论依据: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深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住处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2、教育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面对教师、教材、学生等多方面的关系,要处理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科技、教育与时代等方面的冲突与矛盾,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看不到教育中的人,是一种异化的教育。交往首先要逆转这种恶习,将教育的核心和教育的方式直指人,直指人的社会属性,它必将体现人的主体性,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主动地积极地广泛交往,促成人的认知、情感、人格的沟通,并从中获得生活的经验与人生的意义。实际上要从教育中获得更丰满的人生,这绝非仅仅是知识的丰富,还应包括情感、人格的全面地健康地发展。3、心理学理论:21世纪的教育主题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生的交往的能力将直接影响个人的生存、发展和事业的成功,我们有必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学生学习交往,引导学生尝试交往,为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越来越普遍,教育界已把“心理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即是明证,心理教育固然可通过专设课程教育去解决,但更重要的是要拓展其生活空间,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现实的措施就是增加课堂交往的内涵,建构课堂交往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课堂交往,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五、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揭示课堂交往的基本结构,展示课堂交往的教育功能。2、通过研究,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的模式,以引导与规范课堂教学行为;3、通过研究,探索课堂交往的策略,进行教学交往创新;4、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六、研究的内容要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模式的研究”是指教育者在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念的促动下,借用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统学、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技术,既从总体上筹划、设计小学生课堂交往的一切教育活动,又注意结合具体的教育目标来设计、策划具体的交往教育活动,以此认识小学生课堂交往教育的意义,寻求小学生课堂交往教育的理论依据,了解小学生课堂交往的不良倾向,把握小学生课堂交往的个体差异,建构小学生课堂交往教育的基本体系。七、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和借鉴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个案研究法: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对象进行个案研究,或者把一组或许多被试当作一个组群进行研究,对教师与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交往现象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调查研究法:通过访问、谈话、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观察研究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通过观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交往的事实,作好记录,整理后从中提炼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八、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其他研究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了解相关的研究历史,学习归纳他人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制定实施方案。第二阶段:研究操作实施阶段在自然状态下,观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交往的现象,记录过程及效果。对收集到的小学数学课堂案例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归类总结。确定有效教学的交往模式,改变自己的观念,有意识在课堂中进行实施,观察课堂效果。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材料收集、整理、归类,写出研究报告和论文。九、成果形式本课题力求在讲究科学性、理论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得出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研究成果,表现形式为:研究报告、调查报告以及教学论文、案例。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交往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34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