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练习
1《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A、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更美好B、哲学是艺术的一个种类C、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D、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2、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有神论和无神论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3、“按图索骥”这一成语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继承前人经验,不能割断历史B、要重视实践,不能思想僵化C、要发挥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4、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况指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主要强调规律是()A、发展变化的B、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事物发展过程自身固有的D、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5、“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6、俗话说:“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这说明()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C、按规律办事常常是事半功倍D、人们办事有无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7、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因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出现的一种全球气候异常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使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引起了海啸、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这表明()A、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完全是被动的B、人不能利用和改造自然C、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人的活动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8、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9、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是()A、能够改变环境B、有心理活动C、具有自觉能动性D、能反映外部事物10、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A、能动地改造规律B、能动地创造规律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D、能动地消灭规律11、根据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是()A、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B、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C、一切从领导的决策出发D、一切从书本出发12、从整个物质世界来看,一切都处在运动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A、普遍的、无条件的、绝对的B、普遍的、有条件的、相对的C、普遍的、无条件的、相对的D、普遍的、有条件的、绝对的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蕴含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有()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C、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精神的有()A、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3、关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A、尊重客观规律就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C、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2D、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4、规律的客观性是指()A、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B、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规律是事物或现象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规律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5、“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中,那个楚国人的做法错在()A、承认了事物之间的联系B、否认了事物是运动的C、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D、承认了船、水、剑是客观存在的6、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应该()A、自己想怎样选就怎样选B、客观地认识自己,使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C、由父母或家中亲人决定D、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主观愿望适应时代需要三、解释名词1、发展2、新事物3、规律4、联系5、一切从实际出发四、问答题1、哲学有哪两大基本派别?它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2、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怎样才能做到敢于行动和善于行动?3、对“心想事成”这一成语的含义,甲乙二人从哲学上进行了分析。甲认为“心想”是“事成”的前提,因此,心想一定可能事成。乙认为事情是人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因此,心想不一定能事成。你认为甲乙二人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五、论述题结合有关事例论述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2.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A、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4.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实行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森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5.“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A.适度B.互惠互利C.因人而异的D.主动热情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3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7.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B、强大和完善的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8.“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它不懂得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④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B.④C.④D.④9.某中学召开“关于京剧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会,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京剧太古老了,已失去了观众,应当淘汰B、京剧是国粹,应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C、京剧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节奏,应任其自生自灭D、京剧是传统文化精华,没有必要进行改革10.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1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大海,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运用辩证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反相成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部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2.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带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表明()①任何事情都有好有坏②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⑶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A、①②B.②⑶④C.②③D.②④13.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好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事物具有两面性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14.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C.矛盾双方互相分离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15.不能把政治用语的斗争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斗争。这主要是因为()A.政治上讲的斗争和哲学上讲的斗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政治用语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相对的、有条件的C.政治上讲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具体表现,而不能概括事物矛盾斗争的全部内容D.政治用语的斗争是看得见的,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看不见的二、理解说明题(30分)1.据《人民日报》报道,天津市蓟港铁路在征地拆迁补偿中,由于蓟县有关部门在评估中不讲原则,弄虚作假,慷国家之慨,使大笔拆迁补偿费落入了个人腰包,使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蒙受了不小损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后该部门有关人员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运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分析上述材料中的错误做法,并说明对我们的人生成长有何启示?2.各抒己见有人说:“只要你有一颗不屈的灵魂,脚下总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的确,人们最容易放下的是斗志,人们最难挫败的恰恰是精神,只要斗志不消,壮心不移,我们应该相信,逆境和挫折不过是对弱者的挑衅,对强者而言,逆境和挫折只是砾石。4你同意此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则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不健康的内容,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消极影响。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身心健康。(1)运用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端,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三、简答题(25分)1.有人说“人多力量大”。也有人说“人多力量未必大”。(8分)2.为什么有的人说,“机遇总是擦肩而过”。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机遇?(9分)3.如何正确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促进人生发展?(8分)《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练习题一、填空题1、实践是认识的,是认识发展的。2、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3、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任何本质都是通过表现出来。4、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5、现象有、和之分。6、把握事物的本质,必须把握科学的方法。7、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哲学上的思维方法特指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的认识方法。8、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有、、。9、是一个民族的灵魂。10、21世纪的竞争,实际就是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竞争。二、单项选择题1、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A、意识B、思想C、实践D、认识2、下列对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认识决定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反作用3、“发明大王”爱迪生,经过了8000多次失败,才发明了1000多件新产品。这说明()A、成功的获得不经过失败是不可能的B、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和失败相互依存C、要获得成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D、经过失败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4、下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正确的是()A、本质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B、本质是能被我们的感官和仪器观察到的C、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D、事物的本质隐藏在里面,不需要探究5、下列属于现象的是()A、万有引力B、地球的自转C、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D、植物的新陈代谢6、下列现象中是真相的是()A、晚上看到皓月当空B、筷子半截插入水中,外面看是弯曲的C、军事上的“声东击西”D、太阳是发光的57、下列关于创新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创新能力是培
本文标题:《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46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