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岳麓版(优秀教案)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四大经济区域的分布特点及成因,古代区域经济的特点;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三次南迁高潮的主要原因、过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影响。过程与方法:比较归纳、概括四大经济区域的特点及成因;引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长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的地位。解读中华民族对黄河的特殊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我国的经济发展由于受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呈现区域性、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成就对历史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生态平衡对经济重心及南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顺其规律的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形成、变化;难点: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资源】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Ⅱ)《第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本及教参及本课自制课件。【教学过程】(展示江南风情图片)首先请学生们谈谈印象中的江南。(古往今来、诗词歌赋、风景人文都可,只要与江南有关。学生们谈论的多半是美好的江南,这明显有利于我们对比过往的江南,从而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江南地区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但历史上的江南曾经落后于黄河流域。“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这是司马迁笔下汉代的江南,而同样的江南到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却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那么江南是怎样由原来的落后荒凉之地变成风景如画,富庶繁荣的鱼米之乡的呢?通过今天的第课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学习,同学们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讲授新课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四大经济区的分布(出示四大经济区域分布图)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特点,将全国分成四大经济区:即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历史链接:古代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与今天的不同。古人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称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因为崤山附近有函谷关,所以又有关西(关中、河西和巴蜀)、关东之称。山东又被称为中原。四大经济区的特点学生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区域特点山东传统农业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经济实力强,长期居全国经济重心地位山西江南不利开发,地广人稀,经济落后龙门、碣石以北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寒冷、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各经济区域特点的主要成因有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想一想,哪一项起到决定性作用?自然环境。在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落后的古代,对于经济区的形成和经济区的特点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水平。.区域经济的特点:请根据表格总结我国经济区域的特点?因为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居于经济重心地位,南方长江流域、龙门碣石以北不发达,特点是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示曹操的《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力合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歌背景:东汉末年,董卓篡取了政权,关东各州郡将领兴兵联合讨伐董卓。但联军内部又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残杀。战乱连年不断,造成人民大量死亡,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诗歌反映东汉末年中原(关东)出现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中原地区人民死亡流离,土地一片荒芜;军阀混战的无情蹂躏。可见战争对于经济、人民生存有着重大的破坏、威胁。流离失所的人们,流向认为可以避难求生的地区。(出示流民图)(展示人口南迁图)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南迁的原因中原战乱是导致人口的大量南迁的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中原战乱()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南方相对安定战乱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引发三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中原人口外迁的三次高潮()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后两晋()唐安史之乱后()北宋靖康之乱后两宋之际.中原人口南迁的影响中原人口南迁不但带来了新的风俗习惯,而且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阅读思考: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中原人口的南迁()南方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南方地区本身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提示:()黄河流域处于经济重心地位。()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商业继续发展;宋代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随着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经济重心南移,文化重心随之南移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到了南宋后,形成了“江南多山多水多才子”,“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的局面了,文化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采用问题探究式,不同班级的实践,顿悟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一是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二是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深刻性、灵活性、创造等思维品质,同时将价值观念转化为学生内化的过程。课堂小结:自战国到中唐,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北方战乱频繁和大量人口的南移,导致北方的重心地位逐渐丧失,终于在两宋之际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经济的重心完成了北方向南方的转移,这一变化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学习是一件增长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或许我们困苦过,在艰难的竞争中,或许我们疲劳过,在失败的阴影中,或许我们失望过。但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的增长,从哑哑学语的婴儿到无所不能的青年时,这种奇妙而巨大的变化怎能不让我们感到骄傲而自豪呢?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艰难的战胜时,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受又有谁能表达出来呢?因此学习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体会,就会发现有学习的日子真好!如果你热爱读书,那你就会从书籍中得到灵魂的慰藉;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超越自己。明天会更好,相信自己没错的!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
本文标题: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教案设计-岳麓版(优秀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2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