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PT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ISO14001:2015万洋二分厂提高企业社会形象及竞争力,利于企业长期发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员工环保意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废气/废水/噪音/危险改善组织的环境行为,降低环境、法律风险推行环境管理体系对我公司有哪些实质性价值3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历程–1996年第一版ISO14001标准发布–2004年第二版有限修改–2015年第三版重大修改(高阶结构)2015年9月15日ISO正式发布标准2016年10月13日GB/24001-2016标准正式发布2017年5月1日实施4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的高阶结构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组织所处的环境5领导作用6策划7支持8运行9绩效评价10改进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4.4环境管理体系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8.1运行策划和控制8.2应急准备和响应10.1总则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5.1领导作用和承诺5.2环境方针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7.1资源7.2能力7.3意识7.4信息交流7.5文件化信息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2内部审核9.3管理评审PlanDoCheckActPDCA与本标准结构之间的关系构成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的概念。PDCA模式为组织提供了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用以实现持续改进。该模式可应用于环境管理体系及其每个单独的要素。该模式可简述如下:展示了本标准采用的结构如何融入了PDCA模式,它能够帮助新的和现有的使用者理解系统方法的重要性。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于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可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从而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保持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本标准适用于任何规模、类型和性质的组织,并适用于组织基于生命周期观点所确定的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72、规范性引用文件无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84、组织所处的环境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组织:为实现目标,由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构成自身功能的一个人或一组人。94、组织所处的环境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性义务。104、组织所处的环境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确定其范围。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a)4.1所提及的内、外部问题;b)4.2所提及的合规义务;c)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d)其活动、产品和服务;e)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范围一经界定,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需纳入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文件化信息予以保持,并可为相关方所获取。114、组织所处的环境4.4环境管理体系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升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要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12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与承诺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下述方面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一致;c)确保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d)确保可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13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与承诺e)就有效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进行沟通;f)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g)指导并支持员工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h)促进持续改进;i)支持其他相关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证实其领导作用。145、领导作用5.2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建立、实施并保持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a)适合于组织的宗旨和所处的环境,包括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b)为制定环境目标提供框架;c)包括保护环境的承诺,其中包含污染预防及其他与组织所处环境有关的特定承诺d)包括履行其合规性义务的承诺;e)包括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升环境绩效的承诺。155、领导作用5.2环境方针环境方针应:以文件化信息的形式予以保持;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可为相关方获取。165、领导作用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部分配并沟通相关角色的职责和权限。最高管理者应对下列事项分配职责和权限:1、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符合本标准的要求;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绩效,包括环境绩效。17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6.1.1-6.1.4的要求所需的过程。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组织应考虑:1)4.1所提及的问题;(内部问题、外部问题)2)4.2所提及的要求;(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3)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且,应确定与环境管理因素(见6.1.2)、合规义务(见6.1.3)、4.1和4.2中识别的其他问题和要求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18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总则——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实现持续改进。组织应确定其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潜在紧急情况,包括哪些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潜在紧急情况。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6.1.1—6.1.4中所需的过程,其详尽程度应使人确信这些过程能按策划得到实施。196、策划6.1.2环境因素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暂先不讲解)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1)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2)异常状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资源消耗(材料、自然资源)能源消耗(电、煤、油)影响居民(噪声)影响水体(废水)影响大气(废气)影响土壤(废弃物)环境影响确定环境影响216、策划6.1.2环境因素适当时,组织应在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重要环境因素。注: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不利于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机会)有关的风险和机遇。226、策划6.1.3合规义务组织应:1)确定并获取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2)确定如何将这些合规义务应用于组织;3)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考虑这些合规义务。组织应保持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注: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236、策划6.1.3合规义务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环境资源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其他法律中的环保条款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环境保护地方性政府规章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全国人大通过人大常委会通过国务院通过省市人大通过地方政府颁布国家环保总局及有关部委颁布6、策划6.1.3合规义务八项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三同时”制度征收排污费制度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和政府机构的协议各级政府、行业的环保文件;当地环保规划目标;环保总量计划;排污许可证;环保先期治理计划和顾客的协议256、策划6.1.4措施的策划组织应策划:1)采取措施管理其:1)重要环境因素;2)合规义务;3)6.1.1所识别的风险和机遇。2)如何:1)在其环境管理体系过程(见6.2、第7章、第8章和9.1)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2)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见9.1)。当策划这些措施时,组织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266、策划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1环境目标组织应针对其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环境目标,此时必须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关的合规义务,并考虑其风险和机遇。环境目标应:1)与环境方针一致;2)可度量(如可行);3)得到监视;4)予以沟通;5)适当时予以更新。组织应保持环境目标的文件化信息。276、策划6.2.2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的策划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1)要做什么;2)需要什么资源;3)由谁负责;4)何时完成;5)如何评价结果,包括用于监视实现其可度量的环境目标的进程所需的参数(见9.1.1)组织应考虑如何能将实现环境目标的措施融入其业务过程。287、支持7.1资源组织应确定并提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297、支持7.2能力组织应:1)确定在其控制下工作,对其环境绩效和履行合规义务的能力具有影响的人员所需的能力;2)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这些人员是能胜任的;3)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培训需求;4)适当时,采取措施以获得所需的能力,并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注:适当的措施可能包括,例如:向现有员工提供培训、指导,或重新分配工作;或重新分配工作;或聘用、雇佣能胜任的人员。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307、支持7.3意识组织应确保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意识到:1)环境方针;2)与他们的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关的实际或潜在的环境影响;3)他们对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的贡献,包括对提升环境绩效的贡献;4)不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未履行组织合规义务的后果。317、支持7.4信息交流7.4.1总则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与外部信息交流所需的过程,包括:1)信息交流的内容;2)信息交流的时机;3)信息交流的对象;4)信息交流的方式。327、支持策划信息交流过程时,组织应:——必须考虑其合规义务;——确保说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一致且真实可信。组织应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交流做出响应。适当时,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信息交流的证据。7.4.1总则337、支持组织应:1)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2)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使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能够为持续改进做出贡献。7.4.2内部信息交流347、支持组织应按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及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信息交流。7.4.3外部信息交流357、支持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包括:1)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2)组织确定的实现环境管理体系有效性所必需的文件化信息。注:不同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化信息的复杂程度可能不同,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及其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的类型;——证明履行其合规义务的需要;——过程的复杂性及其相互作用;——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的能力。7.5文件化信息7.5.1总则367、支持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1)标识和说明(例如:标题、日期、作者或参考文件编号);2)形式(例如:语言文字、软件版本、图表)和载体(例如:纸质的、电子的);3)评审和批准,以确保适宜性和充分性。7.5文件化信息7.5.2创新和更新377、支持环境管理体系及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应予以控制,以确保其:1)在需要的时间和场所均可获得并适用;2)得到充分的保护(例如:防止失密、不当使用或完整性受损)。7.5文件化信息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387、支持为了控制文件化信息,组织应进行以下适用的活动:——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存储和
本文标题: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47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