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近代中国军阀统治时期与艰难的近代化之路摘要:军阀割据时期通常是指自1916年袁世凯之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续了13年的时间。这短短的13年却对中国近代化历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主阶级的军阀与缙绅相结合,组成了带有强烈封建色彩的军政集团,对中国20世纪初的政治格局乃至近代化发展历程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本文从近代中国军阀产生的独特社会历史背景、军阀集团势力强弱的更替以及1912-1928年间军阀统治对中国近代化的具体影响三个方面,对近代中国军阀政治及其对近代化的影响做出了简要精炼的论述,揭示了在沉重的封建军绅政治因素下,中国近代化之路举步维艰的历史现实。关键词:民国军阀近代化军绅政治正文:由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拉开了近代史的帷幕。然而,在内外交困的情势下,伴随着屈辱与抗争,近代史却是一段沉重伤痛的历史。中国近代化之路为何布满如此多荆棘,而在这些荆棘中1912-1928年这段时间的军阀政权是发挥怎样的作用?带给中国近代化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需要对民国军阀政治作出深入的探讨分析,方能得出一些思路。本人学识浅陋,所论、所思必有所纰漏、错失,敬请师长多多包涵、加以匡正。一、近代中国军阀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民国军阀是20世纪初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名义上归属“中央政府”领导,但他们在各地建立自己的势力并为扩大自己的势力采用各种手段,以军队作为主要政治资本,通过不断发展自身实力成为中国的正式主导政府(即北洋政府),但实质上军阀政府依然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割据势力。其主要势力早期为北洋军阀、滇系军阀、粤系军阀等。后期则由桂系军阀、直系军阀、奉系军阀等取代。学术界对军阀的定性和军阀割据的历史分期还存在着较大争议,这里主要对1912-1928年间的军阀统治作出讨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要探究军阀对近代社会的影响,那么,对军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就要有所了解。军阀政权作为军事割据政权理所当然地具有着地域性,而各个派系军阀的地域性最早来源于清末地方汉族地主征讨太平天国时的地方团练。由于中央军战斗力低下、清廷日益腐败衰弱,地方团练的势力也日益扩大,甚至影响到中央的决策,而民国军阀的产生又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时地方团练的组织领导性质就决定了日后军阀政权作为军绅政权联合统治中国的政治局面。其后清末进行的新政又进行军事相关改革,组建、训练新军,其中新军的核心部队由袁世凯组建(即日后的北洋六镇)。由于清廷所负担的巨大赔款和皇族的奢侈消费,清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自然,训练组建新军的经费对濒于崩溃的清廷来说是个大难题。因此,慈溪太后便决定将新军交予各省自己训练、经费自筹,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减少中央财政负担,但显而立见的负面影响就是这些新军基本上都是地方自筹自招自练,中央根本无法掌握其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注定了各地军阀出现之必然定局。除了各地自筹之新军以外,位于中央的北洋六镇在忠诚性问题上对于清廷也是极大的隐忧,北洋新军在核心架构上是以袁世凯于小站练兵时所训练的军官做为军队骨干,对于袁世凯个人的效忠性还比清朝廷来的大。在之后的辛亥革命中,北洋新军面对岌岌可危的清廷却处于观望状态,而对袁世凯唯命是从,这对辛亥革命的形式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推派各省都督进行军政治理,都督在各省掌握了政经大权之地位,成为了军阀养成之温床。护国战争之后,各地军阀正式成型。此后,新军在清末和民国时期政治舞台上均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在探讨了军阀形成的背景之后,我们也该对军阀形成的内外因素进行一番考量。首先,就起国内因素而言,存在着权利真空,封建经济因素残余和缙绅利益集团介入等因素的影响。其一,袁世凯死后军阀内部无人有足够力量支配整个中国,加上军阀内部的派系斗争,各派系军阀为保存政治实力纷纷组建军队、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军阀割据的北洋政府统治。其二,中国因其封建社会存在时间过长,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在经济方面,虽然自然经济在帝国主义的冲击下由内而不断崩溃解体,但这样的解体毕竟只是局部地在开放城市进行,而广大的内地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因此,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土地为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产品自给自足的经济方式使得自然经济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就能够形成完备的体系并独立发展,成为民国军阀能够依省割据的经济因素。其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完善并强大的自然经济综合作用下,带有鲜明自然经济色彩的缙绅地主阶层为保护自身利益需要与当地强有力的军阀统治者合作,对全国市场统一的淡漠与渴求安定生产环境与一定政治特权的愿望使他们成为当地军阀有力的统治支持者与经济来源之一。这也使民国时期的军阀政治带上了明显军绅合作联合统治色彩,总体上军阀和缙绅组成了维护封建大地主既得利益的政治集团。此外,这一时期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对军阀的发展产生了实际影响。随着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壮大,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重新洗牌,美国势力上升,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失势,由英、法做大成为美日相争。辛亥革命后各帝国主义没有了在华有力的统治代言人,担心中国取得独立地位,使得各国在华利益遭到损失,转而寻求建立地方上的统治代言人,向军阀提供经济、技术上的支持。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相互利用,形成“分而治之”的政治格局。其结果直接加剧了民国军阀的势力膨胀,帝国主义在华分赃不均直接表现为不同军阀的战争,导致中国内乱不断。总而言之,民国军阀的产生发展有着其自身性质和当时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对这一问题我们应客观全面地考虑。二、军阀集团权利更替的大致情况(以北洋军阀为主)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分裂为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当时,北洋政府是中华民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的唯一合法政权,取得北洋政府的领导权意味着可以获得关税收入和外国贷款。因此,三系最重要的争夺目标是北洋政府的控制权。在整个军阀割据时期,北洋政府的控制权经历了从皖系到直系再到奉系的更迭。1916年至1920年为皖系控制北洋政府的时期。1920年4月,曹锟与奉系等八省军阀结成反皖同盟,同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直系和奉系获胜。战后,皖系势力被严重削弱,从此一蹶不振。然而,直皖战争后,直系与奉系由于战果分配问题发生摩擦,第一次直奉战争于1922年爆发,张作霖被击败,退出关外,直系取得北京政权。1923年6月,曹锟通过贿选当选总统。1924年,为了反对直系的领导地位,奉系联合皖系残部和孙中山的广东军政府共同讨伐直系,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受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五十万献金,遂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曹锟,导致直系溃败。然而,冯玉祥与奉系的合作并未长久。北京政变后,冯玉祥邀段祺瑞和孙中山进京,并改编其部为国民军,坐镇北京,与奉系分裂。1925年,发动反奉战争之后北洋政府一直都被奉系所控制,直到北伐结束。1926年7月,蒋介石开始北伐战争,吴佩孚被击败,从此一蹶不振。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加入国民革命军。1928年6月4日,张作霖撤离北京,退往关外,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6月8日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统一到南京国民政府。军阀割据时期结束。同时,在南方,桂系、滇系、粤系、和亲孙中山势力围绕着两广地区和广州政府的控制权争斗。北伐开始之后,桂系和滇系均在名义上统一到了蒋介石的广州国民政府。1926年,桂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1928年,滇系在二六政变后也于名义上归顺蒋介石。西南军阀割据时期到此结束。三、1912-1928年间军阀统治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在前文中笔者就有提到,军阀政治是一种军事集团与地主缙绅联合维护自然经济体系、维护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军绅政治”。其政权组织者的阶级性质就决定了军绅政治这种政权地权利基础是土地,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军阀多是以地养兵之军阀,生存之道在于抢地、养兵。有了地才可以养兵,有了兵才能确保军阀地位,才能逐利。军阀的势力大小则取决于占地大小,养兵数多寡。因此,军绅集团所维护的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势必会对近代化所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发展产生阻碍。在经济方面的表现就是,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挤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得新的先进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因素得不到正常成长。此外,军阀混战也对中国国内生产造成巨大破坏。在政治方面,这一时期的军阀或以利益相结合,或由于封建的政治关系结合,绝少由因政治态度相结合,因此这期间的军阀之间多倒戈叛变之事。而掌握中央政权的军阀既不能做到在形式上统一中国,也不能弥合内部派系之争。在这样的情形下,没有任何一方军阀享有统一的合法解释垄断权,这就意味着军阀政权缺乏实际的合法性。其结果导致派系分裂,内斗不断,各自为政,军阀混战陷入恶性循环。这对中国国家统一是大为不利的。本质上来说,军阀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代言人,是列强维护在华利益的工具。军阀之间的混战也就是各国列强在华的争夺,造成中国内局势的进一步混乱,加深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军阀集团充满封建色彩的政治活动方式,也使近代化中重要的民主化、法制化的实现成为泡影。而在文化思想方面,同样是军绅政权的地主阶级既得利益决定了它在文化政策方面的封建性。既然业已在经济、政治方面实行了与军绅政权相配套的封建化措施,那么,在文化方面同样要求要保护传统的封建文化。先是有袁世凯为求复辟而推行“孔教”逆行倒施,后有曹锟贿选复辟推崇文言,而其中缅于封建文化民俗者更是数不胜数。他们无情地镇压代表着新思想新文化的学生运动,他们对近代文化最大的让步不过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样观念守旧,死守儒家文化价值观的政府自然不会对文化的近代化作出什么帮助,近代化所追求的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思想自由也得不到解放。值得一提的是,历届军阀政府对国学都较为重视,其中也有以远大眼光发展教育事业者,中国的国学文化发展由此达到一个高峰,文教事业也得到较之前的很大发展。总之,军阀作为20世纪初影响中国政治格局的主要力量对近代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确实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影响或有负面或有正面,但总体上来说,还是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军绅政权因其本身的性质特殊,因而其对民国统治也打上了具有鲜明军绅特色的烙印。无论如何,军阀政治的评析、探究需要我们以辩证思辨的眼光去探索神秘复杂的历史。参考书目:《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陈志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中华民国史》:贾逸君著岳麓书社2011年7月第一版《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齐锡生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版《变革中的危机:袁世凯集团与清末新政》:楚双志著九州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本文标题: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5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