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
考纲要求•1、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理解)•2、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理解)•3、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理解)•4、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运用)•5、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运用)近十年考查综合分析•1、从体裁上看小说十年七考且近来五年连考,属高频体裁;记叙性散文十年三考且考查年份较早,属冷门体裁。•2、从篇幅上看散文控制在7~10段,小说多控制在10~20段,字数多控制在1100~1300字。•3、从来源上看散文均选自作家文集,小说多选自主流报刊、年选合集。•4、从题材上看写社会百态的文章十年四考,考频最高;写家庭关系的文章十年三考,考频较高;写童年记忆的文章十年两考且考查年份较早;写战争岁月的文章十年一考。•5、十年来广东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体现出情节曲折,人性丰富的特点。考点综合分析•1、广东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具有感知、理解与探究并重的地方特色。•2、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是广东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命题核心。•3、“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表现手法”“品析文中词句”和“分析句段作用”是高频考点,需重点掌握。•4、“挖掘结尾深意”是具有广东命题特色的考点,需格外重视。考点一:理清思路第一节概括情节•一、考题类型:•1、概括选段内容。•2、文中、选段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概括一件事,需要指出背景前提、原因目的、方式程度等相关内容。此外还必须清楚,概括题不是缩句,不是写得越简单越好,而是真正指出该事件的重要内容。综合考虑后,我们得出事件概括的答题关键词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出于什么主要目的、采用什么主要方式、主要做了什么事儿。但并非每道题都需要具备以上全部内容,可以根据答题要求,在答案中酌情增减。二、解题思路三、答题模式题型答题模式片段情节归纳什么人(指主要什么人物或指定人物)+做什么事全文概括什么人(指主要人物或指定人物)+做什么事+结果第二节分析情感(态度)变化•一、考题类型•1、文中某人对某人/某物的情感/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2、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找出表现某人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3、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写某人的心里变化。二、解题思路•1、仔细阅读文段,寻找文章已有的表达情感/态度的词语,按先后顺序排列,显示人物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2、如果文章没有明显出现人物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可以结合关键语句,比如人物的相关描写,如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等描写来确定感情/态度、心理;或者抓住景物描写,推敲人物的情感/态度/心理。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表现与之相同、相似、相关或相对、相反的情感/态度/心理。考点二把握形象第一节概括人物形象•一、考题类型•1、结合全文(选段)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结合全文(选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二、解题思路•1、从文章中直接找到作者对人物进行点评的语句或从侧面反映出的人物性格。•2、如果不能直接找出描写人物性格的相关词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概括:•(1)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分析情节,通过人物做的事例或者是行为来分析。•(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5)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三、答题模式•1、概括类:直接在文章找出或概括。•2、分析类:性格+分析:写出了人物……/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从文中的……内容可以看出。第二节有关人物的其他考点•一、考题类型•1、评价人物。•2、塑造人物。•3、人物作用。•4、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二、解题思路•1、评价人物:找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包括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环境描写;结合文中对人物称谓或有关人物的隐喻的事物,确定答题的用词感情倾向褒贬色彩;评价人物要力求全面。•2、人物塑造的方法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3、人物作用:①从侧面衬托(反衬)出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②引出主要人物。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④次要人物如果是“我”,则能增强故事情节的真实感。⑤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4、揣摩人物心理活动要符合文中人物身份,贴近人物的内心,使用第一人称,使用描述性格语言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三、答题模式考点模式评价人物性格+评价(褒、贬)。人物塑造运用……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情状),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人物作用衬托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暗示(揭示)小说的主旨。人物心理“我”+心理描写,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考点三揣摩细节第一节分析句段的作用•一、考题类型•1、试分析文章中某一段(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2、分析开头/中间/结尾画线句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二、解题思路•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的作用;二是结构方面的作用。•1、内容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析句子在内容方面的作用,要考虑文体特点。如在记叙类文章中,重点句段的作用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揭示行文线索、突出人物特点等;在散文中,重点句段的作用有表达作者独特感悟、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等。2、结构方面的作用:从结构方面分析句子的作用,要参考语句/段落所出现的位置和某些特殊句的特殊作用。如:•开头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结尾段:总结全文、点明主旨、首尾呼应、照应文章标题、深化主题、引入深思。•总起句: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话题等作用。•过渡句: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尾句: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题目等作用。•线索句:多次出现,散布于全文,具有贯穿文章的作用。•哲理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具有启迪作用,有时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三、答题模式句子的作用内容+结构(总起、过渡、结尾、线索、哲理)段落的作用内容+结构(开头、中间、结尾)第二节分析结局的妙处•一、考题类型•1、这篇小说的结尾令人印象深刻,请赏析它的妙处。•2、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结尾的看法。•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很震撼人心,有人说还是去掉结尾好。你认为怎样更好?为什么?二、解题思路•1、情节角度•(1)陡生波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震撼人心。•(2)与前文的内容/伏笔照应,使情节连贯/基调一致。•2、主题角度•深化主题+结合内容具体分析(讽刺、揭露……)•3、手法角度•戛然而止,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4、情感角度•悲剧性结尾:(与……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有极大的感染力•喜剧性结尾:符合主人公意愿,给人以愉悦、和谐之感。三、答题模式结尾特点答题模式出人意料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令人伤感的悲剧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令人喜悦的大团圆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④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考点四欣赏手法,品味语言第一节分析表现手法•一、考题类型•1、文章额多处为……(某一情节)埋下伏笔,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2、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作简要分析。•3、文章多次设置悬念,举一例说明。•二、解题思路•1、了解表现手法及作用。•2、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铺垫、对比、伏笔照应、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托物言志等,并指出运用这些表现手法的优点。三、答题模式•找出相关内容进行举例+依照举例内容分析所用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1、伏笔(作用: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呼后应。特点: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闭笔”。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2、铺垫(作用: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特点: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所以铺垫所使用的笔墨也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3、悬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对比(有力显示事物差异,突出事物特点。)(文中…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5、衬托:文章内容主要是写A作者还写了B,那么,写B就是为写A作衬托的更加有力地突出了A的_______。•6、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更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7、讽刺手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语言辛辣幽默。第二节品味语言•一、考题类型•1、请指出下楼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3、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4、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5、结合上下文,理解第__段画线句子的含义。二、解题思路•语言赏析的步骤一般有四步:①怎样写的(角度);②写得怎样(效果);③写出了什么(内容);④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情感或意图)。•值得注意的是,品味词语时先把要品味的句子还原到文章中去,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品味,这一步一定不能省,一定要有赏析的角度和语境意思。三、答题模式赏析角度答题模式字词角度①动词:生动表现出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情态),表现了人物……的心情。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修辞角度①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的特点。描写角度人物描写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深化了……的主题。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了……气氛;③衬托……心情;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考点五领悟内涵获得启示第一节分析文章标题•一、考题类型•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一般有关于标题的含义、标题的作用以及标题的赏析三类。常见题型有:•1、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3、试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4、文章以此为题目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二、解题思路•考查文章标题的含义,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一是表层含义,即文章所写内容,二是深层含义,即文章的主旨/中心;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大体可以从全文的线索、表现主题、写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思考;考查标题的赏析,一般要包含标题含义、标题作用还要加上标题的表达效果。常见的标题表达效果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三、答题模式考查类型答题模式标题含义表层含义(文章内容)+深层含义(文章主旨)标题作用①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暗示)文章主旨。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③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④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⑤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标题的赏析含义+作用+表达效果第二节理解作品主旨、获得启示•一、考题类型•此类题主要考查考生有没有读懂文章,是否理解了文章主旨,并能联系文意谈自己的感受,受到的启示,或对文中人、物或观点作出评价。主要的考查类型有:•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
本文标题: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99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