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有机农业材料收集整理
有机农业材料收集整理北京市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发展的战略思考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北京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经济总量都有了较大的提高,郊区农业已经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奥运“三大理念”的提出和“两个奥运”的成功举办,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北京农业的功能定位也越来越科学和准确。北京农业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面对土地、人口、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如何充分利用首都大市场的消费需求优势,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和郊区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首都郊区工作着力破解的课题。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发展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食品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并且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有机食品必须符合4个基本条件:一是原料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二是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三是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档案记录;四是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审查。有机食品不是空泛的概念,是标准化的产物,我国的有机食品自2005年4月1日起,从生产、加工、管理到标识都必须按照GB/T19630有机产品》(1—4部分)来组织实施。二、北京市发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必要性(一)消费市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据报道,2008年北京市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消费者对高品质、安全、有益于健康的农产品更加关注,绿色、环保型食品在人们的食物结构中所占的比例逐渐提高。据北京市“221”行动计划调查研究显示,北京城市居民选购农产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无公害,有43.7%的被访问者将其列入首位,其次考虑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居第三位的才是农产品价格。92.6%的被访问者表示今后消费更加注意有机、绿色、无公害等农产品。另外,北京是国外驻京机构最多的国际性都市,驻华使馆及商社工作人员也是一个不小的消费群体,92%的被调查者购买农产品时更多的注重安全、绿色,需要更多的有机蔬菜和水果,而他们的消费需求和偏好往往对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二)城市居民生活和休闲的需求北京市城区人口密度大,快节奏的生活使得城市居民长期处于较紧张的精神状态,他们怀念田园风光,希望利用郊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来亲近自然,缓解精神压力。据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调查,去郊区旅游已经成为多数北京市民的休闲方式之一,在休闲方式的选择方面,分别有58.9%、38.3%和27.3%的被调查者选择郊区观光、采摘和垂钓。有机农业还承载着农业先进生产技术的创新示范作用,既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又可以对缺少农业体验的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需要20世纪中后期“绿色革命”曾经为农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也有目共睹,不但引起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北京市每年化肥施用量13.43万吨(N、P、K纯量和),平均每公顷超过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225公斤/公顷的化肥使用量上限,而且氮肥利用率低,平均仅为20%~35%。农药污染也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施用量30万吨,其中仅1%作用于靶标,30%残留在作物上,其余部分进入水环境和土壤中,造成二次污染。而有机农业,严禁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面源污染。;(四)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日益显著近几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北京市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GDP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农业的生产功能越来越弱化。然而农业的生态功能、生活休闲功能和科技教育功能逐步强化。而有机农业正是承载着环境友好和高品质产品而顺应时代要求出现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有机农业尊重生物的多样性,倡导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和能量的自我循环和自我调节,能够做到“物尽其用”,从而使生态环境走上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真正使农业成为“都市之肺”,充当都市的藩篱和绿化隔离带,从而推动以“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为目标的都市农业的加速发展。(五)提高农业就业有机农业所需的劳动力投人要比常规农业多,特别表现在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除草时的劳动力投入。有机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农业系统的废弃物,更多采用农业与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等,如人工摘除害虫和植株体、人工除草等,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工投入,增加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实现了就地就业,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同时,有机农业产品价值还包括了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价格也比常规产品高30%~50%,甚至数倍。这对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北京市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与限制因素(一)发展优势北京市作为祖国的首都,郊区农业基础较好,经过近些年的高投人和高产出的开发,目前正处于由现代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北京市原副市长提出的农产品要“瞄准中高档市场、发展唯一性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要求,我们认为,北京市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如下有利条件。1.政策优势根据北京市发展规划定位的要求,传统种养业将向外埠逐步转移,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将成为首都农业的发展重点。尤其是后奥运时代“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要求,为有机农业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有机农业进一步将美化环境和特色旅游相结合,充分体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生产、生态、生活和社会功能,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2008年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意对推进有机农业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2.资金优势政府对食品安全性越来越关注,加大了对于食品安全工程的资金投入。同时,北京市也是社会资金最雄厚的地区,只要政府对有机农业发展做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吸收大量民问资本进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3.科技优势北京市作为首都,具有国内最强的科技、人才、信息优势,涉农科研单位有29家,是可以直接依靠的科技力量。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有2万多人,可为北京市的有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平台和技术支撑。4.市场优势北京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大批在京工作的外籍人士和越来越多的关注环保、讲究品位的人群,他们消费观念新,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吃饱、吃好,更要吃出健康和品位,从而使优质、安全、环保的有机食品形成潜在的需求。5.“后奥运”优势2008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为世人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宝贵财富。其中奥运农产品安全保障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供奥的农产品基地都是获得“三品”认证的企业,认证农产品已得到了政府和公众的高度认可,这为下一步发展有机农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限制因素1.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的劣势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双短缺使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很大。由于城市的扩张,制约了有机生产基地的扩大;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前几年化学投入品的大量使用,造成北京水源富营养化和硝酸盐超标。时至今日,有些农民不合理使用化学投人品,致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品质下降。2.农民主动参与和诚信生产的问题有机农业转换期间,生产成本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产量及效益一般会有所下降,如何使山区农民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增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同时,如果政策引导不力,在利益面前能否诚信生产经营也是关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3.市场信任度问题一方面,目前首都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了优质优价的消费氛围,有机食品受到高端市场的欢迎。另一方面,由于个别认证机构不能严格执行认证程序,有机食品的消费者信任度还不是很高。据北京市农业绿色食品办公室跟踪调查,与绿色食品相比,有机食品的信任度刚刚过半,低了近二十个百分点。四、北京市有机农业的发展设想首都功能定位和“到2010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要求北京市有机农业的发展规划,必须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作为郊区农业发展的总目标,以瞄准首都潜在的有机食品消费需求和出口为方向,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平衡发展为目的,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一)以“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为契机,实施区域化布局带动有机食品发展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为有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北京市的有机农业布局,要以于北京市农业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为指导,紧密围绕生态基地建设以及“221行动计划”来进行统筹安排。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蔬菜、果品和部分禽类产品,减少土地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同时利用相对资本优势推广资金密集的高科技农业。在远郊山区半山区,引导、扶持当地特色的板栗、核桃、葡萄、大桃、柿子等在现有绿色食品基础上提升为有机食品;在生态环境良好的远郊平原区,发展当地某些有特色的杂粮类作物和抗病性强的蔬菜为有机食品。在产品类别上应选择环境基础好、生产容易控制的初级产品发展精深加工,开发系列有机加工产品(如有机黄豆芽、豆腐、有机果汁、有机板栗仁等),开发的重点是婴幼儿食品、大众饮料以及国际市场需要的种类。(二)以农民田问学校为平台,加大有机生产技术培训有机食品生产并不是简单的回归传统,它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依靠现代科学知识对现代农业反思后的新运用。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因此,拒绝农药和化肥后的空白需要新的技术去填补,更需要对生产农户进行培训,农民既是有机生产的具体实践者,也是有机生产的受益者。目前,北京市已经建立了分不同行业、不同区县的农民田间学校303所,成为科技成果惠农的重要载体。依托这一平台,将实用的有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以及管理措施教授给农民,使他们尽快掌握并运用到生产中,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的生产,整体上提升从业者的素质和产业化水平。(三)严格认证管理,保证有机产品健康有序发展有机食品标准要求在生产中不能使用化学合成物质,并且在加工环节对配料、食品添加剂以及包装贮运等方面也作了严格规定。但在实际中,认证机构逐利现象严重,理论上,认证机构在认证活动中所传递的是机构自身信用和政府授权信用这两种信用的综合体。因此,要保证这一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认证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失信问责制,认证机构和从业人员应对认证结果负责,对于各种失信行为,应有具体识别的失信标准和惩罚措施。要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政府监管力度越大,对不当行为的处罚越严,认证机构就会越规范,认证结果就会越真实,认证机构的信用和政府的信用也会越高。(四)准确市场定位,加大宣传力度,以需求拉动总量增长消费者需求是有机食品生产的原动力。与政策鼓励生产、严格认证监管一样,让消费者认识到有机食品的优点也同样重要。在有机食品的市场开发中要注重加强品牌的建设,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有机产品的宣传,增强其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五)加大资金投入有机食品生产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关注公益性和生态效益,因此发展初期,需要政府适当的资金支持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人这个领域,对农业环保进行生态补偿符合WTO的绿箱政策。有机农业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丰富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北京的明天。在新的时代,谁把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谁就会居于主动地位。有机农业与目前农业相比较,有以下特点(一)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环保食品,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农产品造成污染,给人类生存和生活留下陷患。目前人类疾病的大幅度增加,尤以各类癌症的大幅度上升,无不与化肥农药的污染密切相关。以往有些地方出现“谈食色变”的现象。有机农业不使用化肥、化学农药,以及其他可能会造成污染的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等,因此其产品食用就非常安全,且品质好,有利保障人体健康。(二)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目前化肥农药的
本文标题:有机农业材料收集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856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