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定稿
梅花香自苦寒来语言靓从修辞出——正确运用修辞手法方方豆腐块,功能各不同,指尖下跳舞,电脑好帮手。(猜一物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谜语之中”猜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颜色白如雪,身子硬如铁,一日洗三遍,夜晚柜中歇。(猜一日常用品)“谜语之中”猜修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拟人)“谜语之中”猜修辞身穿皮袍黄又黄,呼啸一声百兽慌。虽然没率兵和将,威风凛凛山大王。(猜一动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比喻)“谜语之中”猜修辞正看八十八,倒看八十八,左看八十八,右看八十八,仔细一端详,好像一朵花。(猜一字)解读《说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内容)增强语言形象性等排比、反复、对偶。(句式)增强语言气势等题型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修辞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鉴赏、阅读、写作中,具体体现为对修辞方法的辨认和对修辞效果的鉴赏。【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2016·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2015·江苏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2014·江苏卷】下列诗句中,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2009·江苏卷】“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008·江苏卷】“总为浮云能蔽日”—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把脉高考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描写对象具有相似性但本质不同的另一事物来打比方,从而更形象、更生动地说明本体。突破重点比喻2、构成比喻的三要素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3、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4、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没有相似点)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明净的未名湖犹如一面照妖镜。”(喻体不当)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街上仿佛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只是说明情况,并非比喻)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2、分类比拟(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2)拟物①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②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你带一队人马把黑龙潭的水牵到山下的坝子里来。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用与所描写的对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或特征来代替本体,以突出本体的区别性特征。2、分类:(1)特征代替本体例: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2)具体代抽象例:枪杆子里出政权。他害怕丢了乌纱帽。(3)借专名代一般人或事物例:新时代的雷锋不知千千万。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借代(4)借部分代替全体例:樯橹灰飞烟灭。(5)事物的名称代本体例:我买了一台“康佳”。他一天一包中华。(6)原料代本体例: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1、概念: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2、夸张的类型:扩大的夸张:超前的夸张:缩小的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夸张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穷人要是遇到不痛快的事就哭鼻子,那真要淹死在泪水里了。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4、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5、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6、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7、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辨析以下句子用了哪种夸张修辞?夸大夸大夸大超前缩小缩小超前比喻的重点在“”,即以乙事物“”甲事物,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的重点在“”,即将甲事物“”乙事物来写,也就是用写甲事物的词来写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攻克难点喻喻拟当作相同: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不同:①借喻侧重,借代侧重。②借喻能而借代不能。即:运用,如果可以还原,那么就是借喻;不能,就是借代的修辞方法了。借喻与借代的区别攻克难点相似性相关性改为明喻还原法①大耳朵来了!我每次见到他的大耳朵,都忍俊不禁。借代②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借喻③烽火連三月,家书抵萬金。借代④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喻⑤一朵浮云把银盘遮盖了。借喻辨析以下句子用了借代还是借喻修辞?(1)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比的基本特点是“”。(2)对偶是从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攻克难点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称对立形式内容学以致用完成《导学案》“学以致用”课堂小结修辞这位魔术师的魔力,取决于你的创新能力。恰当运用,不断创新,你的语言一定会精彩。希望同学们关注生活,关注身边无处不在的修辞,学会辨认并运用它们,为自己的语言添彩。课后巩固完成《导学案》“课后巩固”谢谢指导
共140篇文档
格式: ppt
大小: 327 KB
时间: 2020-03-11
本文标题: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57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