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南宁市茧丝绸产业发展方案
南宁市茧丝绸产业发展方案二OO八年六月目录一、南宁市茧丝绸业发展状况…………………………………………1(一)桑园面积迅速扩大,茧产量居全区前列……………………1(二)缫丝加工能力逐年扩大,龙头企业作用明显………………2(三)行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完善………………2(四)科学技术明显进步,行业竞争力逐步增强…………………3二、国内外市场环境分析………………………………………………4(一)国际市场………………………………………………………4(二)国内市场………………………………………………………5(三)发展茧丝绸业面临的挑战……………………………………5三、南宁市茧丝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一)具有优越的物候条件…………………………………………6(二)构筑了茧丝绸产品的交易平台和对外拓展市场平台………6(三)具有比较效益优势……………………………………………7(四)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提供保障………………………………7(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7四、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7(一)指导思想………………………………………………………7(二)主要目标………………………………………………………8五、产业布局……………………………………………………………8(一)重点培育3个国家级蚕茧生产基地县区,建设2个优质蚕茧基地县…………………………………………………………………9(二)以重点蚕茧生产县区为重点,建设4个缫丝加工基地县区…9(三)以丝绸工业园为载体,发展丝绸深加工……………………92六、发展重点……………………………………………………………9(一)重点发展的技术………………………………………………9(二)重点发展的产品………………………………………………10(三)重点项目………………………………………………………11(四)重点发展的企业………………………………………………11七、主要任务……………………………………………………………11(一)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夯实产业发展基础……………………11(二)延长产业链,培育丝绸产业集群……………………………12(三)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兴蚕战略……………12(四)继续深化茧丝流通体制改革…………………………………12(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经济结构……………………………………12(六)以科学发展观,引导蚕业循环经济的发展…………………13(七)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3(八)开拓国内外市场,实施品牌战略……………………………14(九)加大科研教育的投入,加速人才培养………………………14(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努力实现自治区茧丝绸业规划目标…14八、主要措施…………………………………………………………15(一)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发展目标………………………………15(二)制定茧丝绸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法规………………………15(三)“筑巢引凤”,加大茧丝绸业招商引资力度………………16(四)加强桑蚕茧丝绸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16(五)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大茧丝绸产业资金投入……16(六)发挥龙头企业和农经合组织、协会作用,促进行业自律规范173茧丝绸业是我市新兴的产业链长、带动力强、横跨农工贸三个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特色产业。近几年,在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工程、西部大开发、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因素推动下,我市茧丝绸业加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近期是我市茧丝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推动我市茧丝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我市经济和茧丝绸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本方案。方案编制的依据:国家《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广西工业重点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广西茧丝绸“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南宁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南宁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南宁市工业布局(2002-2030)(2006年修编)》、《南宁市工业布局(2002-2030)(2006年修编)环境影响报告》、《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县区工业产业定位的意见》。一、南宁市茧丝绸业发展状况近几年来,我市茧丝绸业顺应市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和技术进步为支撑,努力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茧丝流通体制建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扩大桑园面积,增加蚕茧产量,不断引进缫丝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茧丝绸业发展格局,茧丝绸业得到快速发展,为促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桑园面积迅速扩大,蚕茧产量居全区前列2006年我市拥有桑园面积35.27万亩,比2005年增加5.42万亩,同比增长18.1%,占全区桑园面积的19.5%;蚕茧产量达到4.98万吨,比2005年增加0.81万吨,同比增长19.4%,占全区总产量的26.8%。4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均居全区第二位。全年蚕农收入11.8亿元,比2005年增长45.1%。全市蚕桑生产正向规模化、基地化建设方向发展,生产区域逐步向基地型县区集中,优势产业带初步形成。横县、上林、宾阳3个县已实现年产鲜茧10万担以上。2006年,横县鲜茧产量达44万担,其中云表镇鲜茧产量达14.36万担,居全国乡镇首位。全市有20亩以上连片桑园数达到4600多片,占全市桑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2006年,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公司被列为首批获得国家“东桑西移”工程支持的蚕桑龙头企业之一。(二)缫丝加工能力逐年扩大,龙头企业作用明显借助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东风,我市各县区大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吸引东部丝绸企业到我市投资办厂。2004年全市有缫丝企业7家,年生产能力10560绪,可产桑蚕丝800吨;2005年缫丝企业10家,年生产能力21960绪,可产桑蚕丝1650吨,实际产量1300吨;2006年缫丝企业增加到12家,年生产能力达到29360绪,可产桑蚕丝增加到2200吨,实际产量1973吨,同比增长51.8%,占全区的24.6%,全年蚕茧加工能力也由0.8万吨增加到1.8万吨。2006年全市茧丝绸业实现税利1900万元,同比增长34.2%;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81.2%。其中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1.78亿元,上林斯尔顿丝绸有限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0.82亿元,宾阳县茧丝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0.66亿元,这些龙头企业对我市茧丝绸业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三)行业改革不断深化,经营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意见》和自治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茧丝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推进了我市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的进程。近几年,我市贯彻落实自治区经委《关于对鲜茧收购经营实行资格认证制度的通知》精神,把鲜蚕生产经营5逐步纳入到法制化管理轨道,从源头上杜绝了鲜茧收购各环节引发蚕茧大战的诱因。依据资源、技术、管理、设施以及产业化发展等因素建立起来的鲜茧收购准入制度已得到确立;蚕茧市场化得到实现;涌现了“公司+蚕业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农技服务部门+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到2006年底全市鲜茧收烘站点建立140个,蚕茧加工企业12家,其中有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联结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鲜茧收购和基地建设,发展订单生产。茧丝绸产业化的发展,既促进了蚕茧收购秩序的逐步规范、增加了蚕农收入,又实现了企业加工增值,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亮点。茧丝流通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改造和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公司通过改制引资、加大技术改造,迅速成为以自动缫丝为主,生丝与双宫丝生产并重的茧丝绸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横县云表镇成为中国蚕茧第一大镇,对发展当地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宾阳县茧丝工贸有限公司通过转让盘活资产,引进新的自动缫丝生产线,提高生丝品质,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发展茧丝绸业龙头企业;上林县斯尔顿丝绸有限公司是由浙江省桐乡市凯迪丝业有限公司在原上林红城缫丝厂的基础上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应用国内最先进的自动缫丝机和配套设施建立起来的,仅一年时间就迅速发展成为上林县缫丝生产骨干企业,成为缫丝加工的龙头企业。这些公司的迅速成长,为推动我市茧丝绸业的做大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科学技术明显进步,行业竞争力逐步增强近几年财政共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重点用于普及应用优良桑蚕品种、推广种养先进技术、蚕桑基地建设和支持茧丝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小蚕共育、方格簇营茧、省力化饲养和防治病虫害等先进技术和产业标准化种桑养蚕模式得到广泛的推广,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也逐步显现,桑园单产得到提高,由原来的平均亩产105公斤提6高到现在的130公斤。我市缫丝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淘汰了大部分落后的立缫设备,适合我市蚕茧特点的先进自动缫丝机已得到全面普及和应用,自动缫丝机生产的白厂丝达到100%,白厂丝平均质量等级达到4A。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公司经过技术创新已成功利用本地蚕茧生产出5A级白厂丝。在我市茧丝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蚕桑生产单产低、质量较差、规模小,加工粗放的格局还未从根本上改变。二是在茧丝绸业基础建设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蚕桑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缓慢,蚕农与收购、加工企业之间的合理利益分配机制尚末完全形成。三是我市蚕种场规模小、投入少、设施落后、机制不活,蚕种生产能力低,使蚕种生产明显滞后于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市现有3家蚕种场,2006年生产蚕种38万张,缺口60万张,大量蚕种要从外地购进,对产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四是现有茧丝绸产业链短,深加工能力滞后,产业集群还未形成,产业综合效益较低。五是鲜茧流通无序现象依然存在,规范鲜茧收购行为、提高蚕茧质量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六是缫丝加工企业规模较小,总体还处于原料初加工阶段,产品品质较低,企业研发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七是桑蚕茧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滞后,资源的潜在增值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利用。八是茧丝绸行业人力资源缺乏,人才流失严重。九是组织机构和政策措施体系不够健全等,制约着茧丝绸业潜力的发挥。二、国内外市场环境分析蚕丝作为“纤维皇后”,穿着舒适、柔软飘逸、典雅华贵、保健护肤,在天然纤维再度流行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成为新世纪消费的主流之一。随着丝绸生产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丝绸产品的花色品种不断增多,丝绸的消费领域不断拓展,茧丝绸业的前景光明。(一)国际市场7我国是世界上最大茧丝绸生产和出口大国。“十五”期间,我国茧、生丝和坯绸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印染绸和服装产量也居世界前列。我国丝绸产品约有80%用于出口,生丝、真丝绸缎的出口量分别占世界贸易量的90%和70%。目前我国丝绸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欧盟、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市场对我国丝绸产品的需求稳中有升,尤其是印度市场增长很快。近年来,南美、中东和南非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丝绸产品新的消费区域,丝绸产品的消费范围在不断地扩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化纤、交织、混纺等系列产品快速增长,丝绸消费比例有所下降,但消费总量基本维持在每年10万吨左右。根据国际丝绸协会对世界丝绸消费的分析预测,未来几年丝绸消费将以每年5%左右的水平递增。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发展,为开拓东盟各国的市场提供良好的桥梁。东盟各国人民素有消费丝绸的习惯,丝绸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丝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而东盟各国不产丝绸产品或产量很小,大部分需要进口。因此,我国与东盟在茧丝绸产业有极强的互补性,为丝绸产品市场的拓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二)国内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丝绸消费量仅占世界丝绸消费总量的4.6%,人均消费仅有美国的2.8%,日本的3.8%,印度的14%,国内人均丝绸消费水平比较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市场的开发,传统的丝绸产
本文标题:南宁市茧丝绸产业发展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06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