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育星教育网湖天中学语文组教学日期时间教学年级高中年期科目语文课题教学班级高中级班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2、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归纳楚辞特点。3、分析文中“比兴”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过程与方法1、本首诗歌主要通过诵读,按照整体感知—内容分析—形象主题探究—延伸拓展的过程进行。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去鉴赏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黑板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挈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手法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清晰地语句。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及要点:第一课时学习目标:通读全诗,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扫清字词障碍,疏通译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一、导入在《诗经·国风·秦风》中有这样一首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湘君又是如何等待的?二、知人论世、知识积累(一)、作者、背景(可以在第二课时再引出)(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育星教育网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3)汉刘向《列女传•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尧二女也,长娥皇,次女英。”《山海经》载:“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出入必以飘风暴雨。”晋张华《博物志•史补》云:“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今江南有“斑竹”、“湘妃竹”之说,盖出于此也。娥皇、女英二妃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历来成为吸引诗人、画家的创作题材。我国最伟大的诗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颂二妃的不朽诗篇。帝尧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娥皇、二的叫女英。传说尧王的两个夫人前妻生娥皇,继娶生女英,其说不一。帝尧将王位禅让虞舜以后,并将两个贤慧的女儿,嫁给舜,以辅助帝舜;管好国事。娥皇无子,女英生商均。二女嫁舜,究竟谁为正宫,淀为妃子,尧和夫人争论不休。最后决定了一个办法,据说当时舜王要迁往蒲坂,尧命二女同时由平阳向蒲扳出发,哪个先到哪个为正宫,哪个后到,哪个为偏妃。娥皇、女英听了父王的话,各自准备向蒲坂进发。娥皇个朴实的姑娘,便跨了一头大马飞奔前进,而女英讲排场,乘车前往,并选由骡子驾车,甚觉气派。可是正值炎夏、牲口浑身淌汗,路过西杨村北,遇—溪水,二女休息片刻,让牲口饮水解渴,以便继续赶路。在行进中,不料女英驾车的母骡,突然要临盆生驹,因此车停了。这时娥皇的乘马已奔驰在遥远的征途,而女英受了骡子生驹的影响,落了个望尘莫及。正宫娘娘的位置为娥皇所夺取,女英气氛之余,斥责骡子今后不准生驹。因此传说骡子不受孕,不生驹,都是女英封下的。后人将二女牲口饮水的地方,就叫娥英泉,现在襄汾县西杨村附近。又传说,帝舜执政三十九年以后,曾到长江一带巡视,不幸死在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两位夫人闻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寻找舜王。二女在湘江边上,望着九嶷山痛苦流涕,他们的眼泪,挥洒在们竹子上,竹子便挂上斑斑的泪痕,变成了现在南方的“斑竹”,“斑竹”也称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跳入波涛滚滚的湘江,化为湘江女神,人称湘君(娥皇)、湘妃(女英)或湘夫人。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在《楚辞·九歌》中,加以热情歌颂。1961年,毛泽东主席在听取故乡湖南的同志汇报湖南生产建设情况后,兴奋之余,挥笔写下《七律·答友人》的光辉诗篇。开头就借舜和湘夫人的典故、抒发情感:“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二)、基础字词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1)帝子降兮北渚.(2)与佳期兮夕.张(3)罾.何为兮木上(4)蛟何为兮水裔.(5)葺之兮荷盖.2、找出第三段中和“蛟何为兮水裔”中裔意思相同的两个字:皋、澨(意为“边”)3、能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4)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三、整体把握、以读促悟1、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教师进行诵读指导,再次感悟《楚辞》的韵味,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幽怨、哀婉。诗中“兮”字是衬字,无实义。在句中,将五言句分为前三后二两个节拍,或将四言分为前二后二两个节拍,节奏较之《离骚》迂缓。2、学生诵读之后,在自主学习时间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翻译,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概括,找出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并能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全诗以湘君的口吻,抒发了他在约会地点没有等到湘夫人的忧愁、烦恼的感情和一系列的心理活动。(1)神恋生活中期约难遇的悲剧情景;读《湘夫人》首四句,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湘君迎候湘夫人于洞庭始波,木叶飘零之时,但“帝子降兮北渚”,可望而不可及。育星教育网这就像《诗经》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写怀人不得之情,凄迷哀慕之感,令人嗟叹惆怅难已。《湘夫人》中写湘君待湘夫人而不至之怀恋怨慕之情,同样凄艳哀恻,令人感慨。爱而不见,怎一个“愁”字了得。(2)第二段十四句,写湘君在期约难遇后的追随行为和心理活动。湘君在恍惚中日夜奔驰于沅、湘之间,颇似《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的情景。(3)第三段十六句,铺叙湘君筑室水中以迎娶湘夫人的情景。(4)第四段六句,写湘君离开期约地点诗的行为和心境。筑室水中,容与江滨,湘君之期望和失望,正与《湘君》中湘夫人之深情相互映衬。寸心难表,两情不通,会合无缘,生离死别,自是古来恨事,又岂止儿女旖旎之情!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象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3、学生将本诗内容以独幕剧的形式进行展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通过诵读与合作探究,理解分析诗歌寓情于景、“比兴”手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学法指导:1、注重学生对诗歌的诵读读,教师以问题设置为线,学生自我思考、合作探究为纲。2、教师对学生的解读进行补充与总结。一、以意逆志、细节探究1、诗歌首段四句“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采用了怎样的写法?对全诗有何作用。明确:手法:融情入景、以景染情,采用了以景衬情、寓情于景的写法。作用:以凄凉、冷落的清秋的景色构成了美妙而带轻愁的意境,衬托了湘君久候夫人不来所勾起的惆怅幽怨之情,这四句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育星教育网、“鸟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湘君怎样的心情?明确:手法:因情造景,象征寓意,运用了比兴手法。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了一幅幅奇怪的场景,两个反常现象: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麋鹿为甚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在这里以不可能存在的假象景象,来自我比况自身的尴尬处境,表现了湘君担心心愿不能实现的忧虑与失落。3、文中写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香草美人,寄予理想。(1)运用了赋的铺陈手法。描写了室内外建造的精美、造型的独特、原料的香美、装饰的考究,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深挚的爱情,共同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如海的深情。(2)运用了香草、香木比兴手法,明写美物、美事,暗写美人、美心。其作用是美化环境,渲染气氛,生动地展现护一个一切都无限美好,处处喜气洋洋的氛围,使整个画面呈现为人间看不到的绚丽多彩的幻奇境界。由此可以看出湘君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传统诗歌意象歌谣: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杜鹃猿啼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挺拔翠竹亮节风,斗雪菊花傲骨义。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补充内容:所谓的“比兴”则是《诗经》中常见的艺术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者也。也就是叙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比方。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借物咏物。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关雎》首章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兴起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又如《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树木的枯萎凋零比拟流年带走了的青春,曾经光彩照人的少女在岁月中蹉跎了美丽的容颜,再加上婚后长期过着贫困的生活,被弃的命运此时自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而屈原在他的《离骚》则进一步地继承和发展了“赋比兴”的的手法。屈原把《诗经》原来的比兴材料,如草木、鱼虫、鸟兽和风云雷电都赋予了生命,让它们活动,甚至让它们有人的意志,用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到了后来,“比兴”就具有了诗的寄托之意。4、为什么主人公要把衣袖抛入水中,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他又为什么采摘杜若给远方的朋友呢?明确:丢衣袖至江中可能希望对方
本文标题:湘夫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23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