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音乐电视发展史TheDevelopmentalHistoryofMVandMTV一、音乐电视诞生的文化背景MV音乐录象片(musicvideo)的英文缩写MTV美国音乐电视网络(MusicTelevision)的英文缩写1、导致MV产生的音乐体裁节奏与布鲁斯(Rhythm&Blue)发源于美国黑人音乐的一种节奏极强的爵士乐。摇滚乐(Rock)摇滚乐产生自R&B。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多种社会原因的共同促成下,一时间风靡了西欧和北美,继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音乐文化现象。2、导致摇滚乐产生的文化背景①1960年代,欧洲和美国社会动荡不安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越南战争引发的欧美“反战运动”欧美青年“个性解放运动”(Woodstock摇滚音乐节)美国妇女的“女权运动”②摇滚乐的兴起产生于1950年代中期的摇滚乐,成为1960年代欧美社会运动中,青年一代用以反对战争、兵役法、种族歧视、性禁锢、传统道德观念等的舆论宣传工具。英国摇滚乐歌手约翰·列侬(JohnLennon)等4个年轻人组成的“甲壳虫”乐队(TheBeatles),于1964年的首度访美演出,使摇滚乐成为欧美文化圈中,青年受众人数最多的流行音乐体裁,由此为摇滚乐在1970年代的商业化,奠定了一个潜在但规模庞大的商业消费群体。③摇滚乐的商业化1970年代,随着旧时的摇滚乐迷群体,由造反的一代变成皈依传统的白领绅士或淑女,在种族冲突相对减弱、经济持续繁荣的70年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欧美青年,没有了上一代人那么大的火气,同时也丢失了60年代的乌托邦理想。摇滚乐由此成为由音像商以大价钱卖给他们供逗乐解闷的宠物了。西方的摇滚乐这时已学会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定的游戏规则:“容许少许的自由,既同意来点自我批评,又容许发泄发泄。……它甚至可以让人们猛烈地抨击,在一定程度上容忍适当的颠覆活动。然而,颠覆活动不可以动摇制度基础本身,因为要是这样,那就违反了游戏规则,那就再也不能容忍。”([法]H.SkoffTorgue《流行音乐》)。1970年代的摇滚乐以女人、精神病、囚犯、殖民地人民、核威胁、生态保护……等等带有适度颠覆性质的问题,用这些话题来为音像工业吸引它的总会有些不安于现状的青年消费者,同时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充当牢骚消气筒。至此,摇滚乐完全掉进钱眼,变成地地道道的商品。2、导致MV产生的文化背景①摇滚乐商品广告的出现在音像工业的机器流水线上,摇滚乐作品被十万上百万地复制为无数唱片,然后被投入社会化商品流通中,按一般商品的流通规则,成为音像商牟利的货物。音像商在彼此的激烈竞争中为了战胜对手,在品牌众多的同类商品中夺取最高销售额,从而达到赚取最大利润的目的,就不得不借助于广告——即在社会传媒上向尽可能广大的人群,传播自己商品的品牌信息,以影响这个人群的消费取向的宣传形式。②摇滚乐商品电视广告的出现考虑到广告的传播效益,音像商对广告媒介的选择往往首先指向电视——因为电视这个集当代科技之菁华于一身的媒体,具有传播规模最大、传播速度最快、传播形式最丰富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广告可以对唱片的潜在消费者,进行最强有力的品牌消费导向。至此,作为音乐电视录像片(MV)雏形的电视摇滚乐商品广告,出现于70年代的西欧和美国。二、MV的诞生1、MV的定义一种为推销完整的音乐商品(如唱片、磁带等)和其它相关商品(如电影票房、影视录象带乃至一般商品)、包装推出歌星和乐队,以扩大社会知名度,达到获取商业利润的目的,而制作并供电视播出的单曲音乐录象片。2、第一部MV作品由4个男孩在英国伦敦组成的叫作“女王”(QUEEN)的摇滚乐队,于1975年出版了第三张专辑《歌剧院的一夜》(ANightattheOpera),为这张专辑的促销,其中的一首歌曲《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Rhapsody)被制作成电视音乐录象片(musicVideo),作为广告在电视上播放。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电视音乐录象片。它的播出,使音乐商品获得了一种威力无穷的促销利器——《波西米亚狂想曲》录像片的播出,使这支歌曲创造了连续9周占据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第一名的记录——与之相同的记录仅有1966年由汤姆·琼斯(TomJones)演唱的《家乡绿草地》(Green,Green,GrassofHome)——并使这首歌曲成为英国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单曲之一。《波西米亚狂想曲》剧照3、初期的MV导演在1970年代,最杰出的音乐录象导演主要集中于英国,史蒂夫·巴伦(SteveBarron)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位商业电视片的制作者,于1978年成立了一家专门制作音乐录象片的公司“注目中心”(Limelight),其麾下集合了一批著名的MV导演——如朱利恩·坦普尔(JulienTemple),她曾是1980年“性手枪”乐队(THESEXPISTOLS)的歌曲专辑《摇滚大骗局》(TheGreatrock’nRollSwindle)的制作人;以及唐·莱茨(DonLetts),她曾一度是电台“雷吉”音乐节目的主持人,并且把整个朋克摇滚乐(PUNKROCK)搬上了银幕。史蒂夫·巴伦本人大概是当时世界上在音乐录象技术方面首屈一指的大师,他曾为英国当时最著名的乐队之一“果酱”(THEJAM)拍摄录象片,导演过《当年轻时》、《走入地下》等音乐录象片。4、英国MV向美国的传播1980年代,随着美国的MTV频道开播,由于这个频道对音乐录象片的需求量甚大,而当时美国制作此类片子的技术还不太成熟,致使英国制作的音乐录象片大量涌进美国电视,由此导致英国歌曲全面霸占了美国流行音乐榜,被美国人惊呼为“第二次英国入侵”——所谓“第一次英国入侵”发生在1964年,这一年的2月,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TheBeatles)登陆纽约,几乎在一夜之间征服了美国青少年,并占据了所有的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继此以后,又有“滚石”等英国摇滚乐队相继访美,而且连续数年在美国流行音乐排行榜上获得轰动性成功。事隔十多年后,英国人凭借着音乐录象片又卷土重来。5、第一部风格成熟的MV作品1983年秋,美国黑人歌手迈克·杰克逊(MichaelJackson)为了摆脱其“少年歌星”形象,同时也作为美国唱片业大力推广灵歌(soulmusic,起源于美国底特律黑人音乐)和流行音乐计划的一部分,在唱片公司的策划下,推出名为《恐怖之夜》(Thriller,又译《颤栗者》)的歌曲专辑投入发行。为了对这张唱片进行电视广告促销,音像商斥资百万美元,邀请曾导演过《在伦敦的美国人狼》的好莱坞恐怖片大师约翰·兰地斯(JohnLandis),作为MV《恐怖之夜》的导演。MV《Thriller》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恐怖电影的叙事思路和表演风格,但它对“梦境”的营造、心理蒙太奇手段的着重应用、歌唱者的多重角色快速转换、电脑特技对离奇恍惚意境的营造、“碎片”式的情景拼贴等等叙述手法,比较完整地奠定了后来MV的基本特征,并使MV这一崭新体裁与电影故事片、电视剧及其它电视体裁,在风格上拉开了距离。片例[1]《Thriller》(4-35)以《恐怖之夜》为代表的美国MV的一系列传播奇迹与商业成功,引得全世界的音像商与电视业垂涎三尺,他们蜂拥而至也要分一杯羹。至1984年,美国共制作播出MV近2000部,其次是英国约800部,法国和德国各约100部。这意味着,MV这个“优美的叫卖调”,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响彻除非洲之外的所有大陆,MV的受众群体(也是其促销商品的消费群体)已多达数以亿计。一言以蔽之,音乐电视至此已初步完成了其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进程。三、MTV的诞生1981年8月1日,是世界上第一个音乐电视频道(MTV)的诞生之日。在这一天,美国的华纳----阿迈克斯公司有限电视网,开发了一个24小时播放热门流行音乐的频道----“音乐电视频道”。这个简称为“MTV”的电视频道,除了播送与音乐有关的新闻、访谈、闲聊和广告之外,还每天播放约两小时长度的“音乐流”(musicloop),在“音乐流”中主要播出每部长3至5分钟的热门流行歌曲录影带(MV)。由于华纳公司开辟的这个音乐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第一条专门传播音乐信息的专业电视频道,因此我们把它视作音乐电视频道(MTV)诞生的第一个里程碑。由于适应了音像业的广告需求,这类频道在不长的时间之后发展到相当惊人的规模――据1993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MTV在这一年经卫星转播,已覆盖了全世界80多个国家的2.5亿个家庭,为自己和音像工业带来每年数以亿计的广告收入了和唱片销售收入。四、MV的东渐1、酝酿期1986年,当时为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一个栏目的美籍华人靳羽西女士,曾经编辑了一组美国的音乐录像节目(MV),作为这个栏目的某一期节目。尽管这些节目经过了靳羽西女士的精心筛选,完全剔除了色情与暴力的内容,却仍然没有通过播出审查。原因在于,审查者认为这些歌曲录像“浸透了悲观绝望的情绪。与此同时,由新加坡广播局送给中央电视台的一些音乐录像节目也被禁播,其理由依然是“情调不健康”,如其中的《何日君再来》,就因历史的原因而被视为洪水猛兽。198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在其节目《潮——来自台湾的歌》中,播出了“小虎队”演唱的音乐电视,这是中国国家电视台第一次承认MV的存在,但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并没有继续播出这类节目。因此,直到1991年之前,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清楚MV为何物——尽管此时作为电视节目体裁的MV已步入花季,而作为电视频道的MTV亦已开播整整10年了。1991年亚洲卫星电视的开播,形成MV对中国大陆第一轮强大的冲击波。这一年的8月16日,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居民,通过电视屏幕发现了一种陌生的电视节目:在快速变幻的画面中,奇装异服香艳性感的歌手演唱着西方流行音乐或港台流行歌曲;这种节目与惯常所见的电视转播演唱会节目是那么的不同,潮水般涌来的绮丽画面让他们目眩而神迷。于是,高低起伏的屋顶上一夜间冒出灌木丛一样密集的电视卫星接收天线,迎接这来自太空的外星怪物,大陆媒介的空中管制因此而被撕开一个大口。2、初期①作品至1993年,中央电视台与地方电视台合作拍摄了为数不少的导向性MV作品,如董文华演唱的《长城长》、李丹阳演唱的《穿军装的川妹子》、张海迪演唱的《轮椅上的歌声》、蒂姆演唱的《我是中国人》等。此外,中国大陆大多数省级电视台、部分市级电视台和许多音像出版公司,也在1993年拍摄了总数达400部以上的MTV作品,如广州台的《月亮船》、大地唱片公司的《流浪的燕子》、汕头海洋音像出版社的《好大一棵树》、塞特文化发展公司的《这一次我是真的留下来陪你》等。,均胜过近年来的绝大的多数大陆MTV作品。这些作品中,有一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如大陆歌手艾敬演唱的《流浪的燕子》,虽无电脑特技的应用,但从艺术构思、构图、剪辑诸方面片例[2]《流浪的燕子》(3-3)陈哲词候牧人曲王迪编曲顾长卫导演艾敬演唱。《流浪的燕子》的内容主旨重在表现人对宿命的抗争,与抗争之后精神家园失落之间的矛盾,并折射出一个民族对民族命运追求的主题。这种酸涩而深沉的文化情结,我们可以从一批生途坎坷的“第五代”导演、摄像、美术创作者的电影作品中,看到其集中的表述。他们“不仅是将电影作为艺术,而且还自觉地使电影成为文化的载体”(封敏主编《中国电影艺术史纲》,P484)。因此,《流浪的燕子》作为这种人文精神创作的延续(我们注意到,导演顾长卫正是“第五代”电影人的代表人物之一),必然将这一情结导入人物造型和空间造型视觉形象之中。2、栏目1993年3月25日,中央电视台第一个MV栏目《东西南北中》正式开播,第一期播出的MTV作品,是上海电视台青年导演王国平执导的《青春寄语》。这个栏目属综合性版块节目,以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电视”为宗旨。《东西南北中》栏目开播之初,播出的MV作品除《青春寄语》之外,还有李丹阳演唱的《穿军装的川妹子》、杨玉莹演唱的《轻轻地告诉你》、周洁演唱的《奉献》等等。这些作品的播出,使大多数从不知MV为何物的大陆观众耳目一新,短期
本文标题:音乐电视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28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