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盛艳梅
Chapter20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全球死亡的首因Chronicdiseasesarenotontheagenda.lancet2005;366:1512-14癌症21%心血管疾病50%糖尿病3%疟疾2%慢性呼吸道疾病11%结核病8%中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CVD(占总死亡的50%)2大纲要求1.熟悉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药物分类、常用代表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考来烯胺、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及应用。2.了解各类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不良反应,血脂、脂蛋白的分类及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概述•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血脂、高脂血症分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分类动脉粥样硬化(AS)一.AS(atherosclerosis)概述:1.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其并发症是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S的发生,有许多诱发因素,继续发展,则有可能发生心、脑、肾动脉的痉挛、栓塞;•冠心病的基本病变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我国成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2.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非常缓慢;AS的开始(植根)于青少年→病变发展在中年→病情发生在晚年;•病因:遗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对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关键性的,斑块增长可以妨碍血流,可导致血管阻塞及心肌梗死。3.发病机制未明:脂肪浸润学说:脂质代谢失常→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等脂质沉积在动脉内膜上→与其他成分一起形成粥样斑块→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同时动脉壁增厚、硬化。损伤反应学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血脂化验单中的常见术语(1)TC:这是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它代表的是血中所有的胆固醇。(2)TG:这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英文的缩写,代表了血中所有甘油三酯的含量。(3)LDL-C:这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低密度脂蛋白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因此是一项目前最受重视的血脂指标。(4)HDL-C:这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的英文缩写,反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高密度脂蛋白是一项比较特殊的指标,它升高是一件好事,而过低则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二.血脂的概述:1.血脂是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类;2.包括:(1).胆固醇胆固醇酯总胆固醇(Ch)游离胆固醇(TC)(2).甘油三脂(TG)-又称:三酰甘油(3).磷脂(PL)(4).游离脂肪酸(FFA)3.血脂的转运:(1).血脂与载脂蛋白(apo)结合→形成脂蛋白(LP)→才能溶于血浆,并进行转运和代谢;(2).脂蛋白是由蛋白质、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磷脂等组成的复合体;(3).含胆固醇、甘油三酯多者密度低,少者密度高4.利用超速离心法,脂蛋白LP可分为:(1).乳糜微粒(CM);(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3).中间密度脂蛋白(IDL);(4).低密度脂蛋白(LDL);(5).高密度脂蛋白(HDL)。5.意义:血脂在血液中的转运,与载脂蛋白(apo)相结合→形成脂蛋白;当代谢发生紊乱→脂蛋白比例失调→则发生高脂蛋白血症;但并非所有的脂蛋白升高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发生、发展的;有的脂蛋白升高→促进、加重AS的;有的脂蛋白升高→起降低血脂作用→抗AS的,例:高密度脂蛋白(HDL);∴现在,将降血脂药更名为调血脂药;AS的危险因子---促进、加重AS的:(1).血浆中浓度高于正常值为高脂蛋白血症→易致动脉粥样硬化(AS)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B∵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含有较多载脂蛋白(apo)B-;(2).血浆中浓度低于正常者,也是AS的危险因子包括: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高密度脂蛋白(HDL)中含有较多载脂蛋白(apo)-A;概述高脂血症分型分型脂蛋白变化脂质变化ⅠCMTCTGⅡaLDLTCⅡbVLDLLDLTCTGⅢIDLTCTGⅣVLDLTGⅤCMVLDLTCTG总之:凡能使VLDL、LDL、apoB及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降低的药物;使HDL、apoA升高的药物;均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调血脂药(降血脂药);抗氧化药;抗动脉壁损伤药;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药。第一节调血脂药物:一.主要降低TC、LDL的药物Ch(胆固醇)分为: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两者相加为TC(总胆固醇);主要药物:他汀类;胆汁酸结合树脂(胆酸鳌合剂)(一).他汀类:-----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常用药物:70年代:美伐他汀;80年代以后: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2.作用机制:(1).HMGN(羟甲基戊二酸单酰)-CoA还原酶是肝细胞合成Ch(胆固醇)过程中的限速酶;是内源性Ch(胆固醇)合成的关键;(2).他汀类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使内源性Ch(胆固醇)合成减少;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HMG-CoAHMG-CoA还原酶MVACh合成他汀类(-)血浆Ch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和活性血LDL和TC升高HDL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甲羟戊酸【药理作用】1.调(降)血脂作用:Ch合成减少降低血浆Ch浓度;还通过负反馈调节→导致肝细胞表面LDL(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增加→降低血浆LDL浓度;继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代谢加快→VLDL↓;继发→高密度脂蛋白(HDL)↑2.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稳定和缩小动粥斑块,降低血浆C反应蛋白使动粥炎症反应减轻,抑制单核细胞和巨嗜细胞的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临床应用】(1).调血脂:是临床常用,有效的药物之一.为目前降血浆胆固醇最强的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或肾性高脂血症。氟伐他汀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首选;他汀类降脂药临床应用的三大优点:积极、有效、安全积极:心血管高危险人群降脂治疗。有效:LDL-C达标或有显著幅度降低。安全: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主编Roberts教授对他汀类药物评价:“他汀是一类神奇的药物,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如同青霉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对冠心病患者要充分应用这类药物。”•(2).肾病综合征•(3).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4).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不良反应:轻,胃肠道、肌痛等,注意肝损害,肝病慎用;实验动物致畸(二)胆汁酸结合树脂(胆酸鳌合剂)特点: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不溶于水,不易被消化酶破坏。主要药物:考来烯胺(消胆胺),考来替泊(降胆宁);共同机制:与胆汁酸牢固结合阻滞胆汁酸的肝肠循环和反复利用,大量消耗Ch,降低血浆TC、LDL-C。药理作用:(1).阻断胆汁酸的肝肠循环,促进胆固醇向胆汁酸转化,排出。激活7-α-羟化酶,肝内Ch经7-α-羟化酶的作用转化为胆汁酸;胆固醇减少可刺激细胞合成LDL受体→以摄取血浆LDL,使LDL↓;(2).减少胆固醇吸收:其吸收需胆汁酸参与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杂合子家族性和非家族性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以LDL、Ch增多为主);(2).对纯合子家族性高LDL血症无效;不良反应:(1).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水溶性维生素:B族(B1、B2、B6、烟酸)、PP、C、K(K3、K4)等;脂溶性维生素:A、D、K(K1、K2)、E等;(2).由于应用剂量较大→消化道反应:例:考来烯胺(消胆胺)→有特殊的臭味和一定的刺激性→腹胀、便秘、食欲↓等。二.主要降低TG类:(一).贝特类:苯氧芳酸衍生物.药物:氯贝特(氯贝丁脂,安妥明),吉非贝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环丙贝特等;【药理作用】1.降低血浆TG、VLDL、升高HDL-C2.抗凝血、抗血栓等【临床应用】本类药物以降TG、VLDL及IDL为主,所以临床应用于Ⅱb、Ⅲ、Ⅳ型高血脂症。尤其对家族性Ⅲ型高血脂症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苯氧酸类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有轻度腹痛、腹泻、恶心等胃肠道反应。偶有皮疹、失眠、肌痛、转氨酶升高等。(二)烟酸nicotinicacid特点:1.为水溶性B族维生素;广谱2.机制:降低TG:(1)抑制脂肪酶→肝脏TG、VLDL合成↓;(2)继发→高密度脂蛋白(HDL)↑(3)抑制HMG-CoA还原酶,TC↓【临床应用】广谱调血脂药:(1).对多种高脂血症有效(Ⅱb、Ⅳ最好);(2).主要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高TG血症、低HDL血症;【不良反应】1.大剂量时,皮肤潮红、瘙痒,2.胃黏膜刺激重→溃疡病慎用,饭后服;3.可使血糖↑→糖尿病慎用。4.肝功能异常第二节抗氧化剂一.氧自由基:1.氧自由基影响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多个过程和环节2.新近研究发现:(1).VLDL→可被氧化→促AS作用↑;(2).HDL(高密度脂蛋白)→也可被氧化→抗AS作用↓,而转化为促AS作用;3.∴防止氧自由基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二.常用药物:1.VitC、VitE→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以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2.普罗布考(丙丁酚):抗氧化作用较强>调血脂作用;(1)抗氧化作用较强:普罗布考(丙丁酚)→被氧化为→普罗布考自由基→阻断脂质过氧化→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减缓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2)调血脂作用较弱:抑制HMG-CoA还原酶,使TC、LDL↓(3)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通过和脂蛋白结合抑制细胞对LDL的氧化修饰。3.与他汀类--洛伐他汀等合用→可增强其调血脂作用(协同作用);4.主要用于各型高胆固醇(Ch)血症;5.长期使用→延缓、减轻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的发生、发展→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少,腹泻、腹胀、腹痛、恶心。肝功能异常、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个别患者心电图Q-T延长,对心肌损伤、心室应激增强病人应避免使用。第三节多烯脂肪酸类N-3型多烯脂肪酸二大类N-6型多烯脂肪酸亚油酸、γ-亚麻油酸EPADHA(二十炭五烯酸)(二十二炭六烯酸)N-3型多烯脂肪酸:二十炭五烯酸和二十二炭六烯酸。主要存在于海洋生物如藻、鱼及贝壳类生物中。N-6型多烯脂肪酸:亚油酸、g-亚油酸,主要存在于玉米油、葵花籽油、红花油、亚麻籽油和大豆油等植物油中。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高TG血症,对心肌梗死的患者的预后有改善作用。亦可用于糖尿病并发高脂蛋白血症。不良反应: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免疫力低下、出血时间延长等。第四节保护血管内皮药主要是指硫酸多糖,代表物质是肝素。肝素具有降低TC、LDL、TG、VLDL和升高HDL的作用,还能保护血管内皮、抗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常用制剂有低分子肝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软骨素A、糖酐酯等。血脂异常的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少盐的摄入–减少热量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体育活动–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适当摄入钾,纤维素,类胡萝卜素,抗氧化剂,维生素和蛋白质思考常用的调血脂药物分类?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预习23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药物P1动脉粥样硬化有什么危害?Back
本文标题: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盛艳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354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