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郝家桥回民小学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郝家桥回民小学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落实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积极创新中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和工作的新途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拥有善心、树立善念、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从而积善成德,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达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崇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二、活动目标通过全面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我校小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逐步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从而达到“明德为善、诚信做人、礼仪立身、诗书传家”的目标。三、实施原则1、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的特点,适应中小学生接受能力,积极倡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的方式,采用通俗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典型事例,体现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坚持“日常行为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要落实到我校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行动中,并与学校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课等教学,经典诗文诵读,文明礼仪常规教育以及校本实践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3、坚持“重在实践、体现特色”的原则。根据我校实际和特点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特色活动。4、坚持“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合格小公民。5、坚持“多元化”的原则。“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融合多种元素,可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实践教育、课题研究相结合;与学雷锋等重要节庆日、纪念日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实践“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四、活动内容: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识和行为,有利于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行为,都属于“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具体活动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善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知道并理解“善”的意义和内涵,掌握行善、为善的内容、要求、方法。教育引导学生长期地坚持做好事,长期的践行、感受,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2、行善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家庭、学校、社区、社会挖掘一切可利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孝敬教育,引导学生努力践行孝道。学校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学习雷锋、互帮互助”活动。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学生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到社区、清真寺开展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从小养成抬手做好事、随处可行善的良好习惯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3、扬善。学校可以通过评选先进、树立道德模范等方式对在活动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予以表彰,积极宣传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影响身边人,用身边的好人好事教育身边人,激励和引导学生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不断培养崇善向善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五、活动范围及对象:活动范围覆盖我校,并延伸到家庭、社会。活动的对象为我校小学生,并可延伸至教师和家长。六、活动的实施途径我校“日行一善”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行善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行善教育。1、家庭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同时,家庭也是孩子对善有了一定认识后行善、行孝的主要场所。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家庭小主人。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家庭道德情操,并引导家长参与此项活动。2、学校学校是开展知善行善的主要阵地。学校要将善的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各科教学要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挖掘善的基本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以善为主题,设计具有引导、感召、激励性的活动内容;营造浓厚的向善、从善、行善的校园环境,从而使全体学生向善、知善、行善。3、社会社会是学生践行善德的广阔天地,是检验培养学生知善行善的具体环境,“日行一善”活动效果的彰显之处。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小公民。七、活动载体:1、经典诵读: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有效的载体传播善文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通过演经典、唱经典、书经典、诵经典,为学生提供认知、践行的平台。2、校本教材:学校在活动的开展中进行“日行一善”活动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使其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有条件的可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诗词、歌曲、童谣等。3、理论研究:学校在“日行一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将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提升“日行一善”活动的社会价值。八、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底)学校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宣讲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活动内容、方法等,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文化墙、光荣榜、班牌、橱窗、板报、绘画等载体,构建学校“处处有善”的人文特色,营造人人崇善、人人向善的校园氛围。第二阶段:实践实施阶段(2012年5月-2012年11月)根据本地和学校实际,制定“日行一善活动方案”,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德育主题文化活动,传播善文化,践行善文化:1、建立学生《“日行一善”成长手册》。2、将“学雷锋、树新风”和“日行一善”活动相结合,长期广泛地开展相关活动,创文明和谐校园。3、组织开展以“日行一善”为主题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会,演讲、辩论会、情景剧等大力宣传好人好事。4、实施关爱特殊群体儿童行动,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一帮一”活动,把“日行一善”落实到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关爱之中。5、开展知善的经典诵读活动。6、以学校、社区、社会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7、建立“日行一善”活动编辑相关文集、校刊。第三阶段:年度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学校结合当地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并表彰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第四阶段:全面推行“日行一善”教育实践常态化。学校在认真总结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常抓常新、突显特色、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九、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学校成立开展“日行一善”实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张忠礼副组长:陈云成员:各班班主任及全体教职工十、相关要求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展此项活动,形成“学校主抓、学生参与、家长关心、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学校要组织全体小学生积极参与此项实践教育活动。学校要选好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注重活动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做好事,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并认真记录“行善日记”。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确保“日行一善”实践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二〇一二年四月六日
本文标题:郝家桥回民小学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50717 .html